APP下载

蝗虫怕大雨?

2020-11-06蒲云空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赵光义宋史蝗灾

蒲云空

蝗虫是害虫。

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食量大得惊人:成群的蝗虫飞过,犹如风暴骤起,恰似战机轰鸣,不但转眼之间就能吃光一个地区的庄稼,还能使绿地变成荒原,能使农民们整年的辛勤劳作顿时化为泡影。蝗虫性喜温暖、干燥;大旱之年,往往就有蝗虫肆虐,往往就会出现蝗灾。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翻开典籍,旱灾、蝗灾史不绝书。

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多雨、潮湿的季节,蝗虫不大活动。然而,人们只知道蝗虫的天敌是蛙类、鸟类;如果有人煞有介事地告诉您,蝗虫最怕大雨,大雨一下,蝗虫就没命了,您能相信么?不过,如果您细读《宋史·太宗纪二》,就会猛然发现:哦,原来蝗虫果然害怕大雨!因为那上面明明白白地记载着,继淳化元年京畿一带开封、大名两府及辖区内许、沧、单、汝、乾、郑等州,外加“寿安、长安、天兴等二十七县旱”之后,到淳化二年,更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灾:大名、河中两府,外加“绛、濮、陕、曹”等三十个州都连续干旱,灾情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省。宋太宗赵光义急坏了,“以岁蝗旱祷雨弗应”,即皇帝带头向苍天祈祷求雨,苍天却没有任何反应。怎么办呢?赵光义便亲手书写了一道圣旨,交给宰相吕蒙正等大臣:“朕将自焚,以答天谴。”于是奇迹出现了:第二天大雨倾盆,不但旱情立即纾解,还“蝗尽死”——连蝗虫也都死光了!赵光义手书圣旨的这一天是淳化二年三月初六日,公历为991年4月22日。这条记载应該是比较可信的,因为赵光义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亲笔书写,并将这道“圣旨”交给了“宰相吕蒙正等”,一个“等”字,说明了不是吕蒙正一个人,还有别的大臣。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蝗虫都死光了,更有赵光义的将要自焚——旱灾、蝗灾连续不断,祈祷求雨也无效果,这不是苍天对朕这个“受命于天”的皇帝的严厉谴责么?朕只有以自焚来回应这一谴责了!尽管第二天即使不下雨,皇帝要自焚未必能成功——文武大臣们自然会苦苦劝阻、请求皇上打消此念,皇上也很可能就坡下驴,“俯允所请”。可是不管怎么说,在既无外敌入侵、又无内乱相逼、皇位并未受到直接的严重威胁时,有这么一位皇帝,竟然表示要自焚以答谢悠悠苍天及芸芸黎庶,怎不令人感动乃至震撼!

在这一“震撼”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一场大雨果然能使蝗虫“尽死”么?考诸史籍,还真有一些相似的记载呢:

同样在《宋史·太宗纪二》中,载有淳化三年六月二十二日,蔽天盖日的蝗虫从东北方向飞来,经过都城汴京,往西南方向而去。结果,这天夜里一场大雨,蝗虫们又都“死光光”了。另外,在《宋史·赵方传》中亦有“一夕大雨,蝗尽死”的记载。除了《宋史》,《明史·循吏传》中也说:永乐年间,有个叫谢子襄的清官,在处州担任知府。这一年发生了旱蝗之灾,谢子襄向天神祈祷,结果“大雨二日,蝗尽死”。本来,有了这条载于正史的旁证,似乎可以说明“蝗虫怕大雨”了。可惜,这条记载浓厚的迷信色彩又使其可信度打了个大折扣:原来,处州除了旱灾、蝗灾,还有虎患。而谢子襄的这番祈祷呢,不但下了大雨,死了蝗虫,“虎亦遁去”——连老虎也为躲避青天大老爷而远远地逃离,不再为患于人了,你说神不神?

如此看来,蝗虫是不是怕大雨,是不是一场大雨就能使它们死光光,还得加个疑问号了。只不过,无论宋朝还是明朝,被载入正史的“蝗尽死”都带有几分神秘色彩。作者似乎要人们相信:好皇帝与清廉的官员,是能够感动悠悠苍天的,悠悠苍天降下“神迹”为民除害,普罗大众则对好皇帝与清官们感恩戴德;然后,好皇帝与清官们再为了百姓而向苍天祈祷……于是,这个社会便长治久安,进入了良性循环……

如此看来,蝗虫是不是怕大雨,显然无关紧要,你姑妄听之罢了,又何必太较真呢?关键是,你要祈盼上天,给你们一位好皇帝;再由这位好皇帝,给你的家乡,派一位德才兼备的青天大老爷……

猜你喜欢

赵光义宋史蝗灾
孝母
我国历史蝗灾发生与防治研究取得新进展
大宋第一疑案: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蝗灾:至今仍令全球头痛
蝗灾又来了
古老蝗灾,至今仍令全球头痛
大宋第一疑案: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朝鲜王朝正祖君臣的“宋史”认识与《宋史筌》之修撰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
烛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