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物理教材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养成物理核心素养
2020-11-06罗志成
罗志成
物理课堂的深度学习探究离不开教师对于物理教材的全面透彻地掌控,而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又与对教材的解读与优化利用息息相关.本文将着眼于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在理论看法、思维方式、实验设计及科学理念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更好地围绕课堂教育对教材进行更加充分地利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比
较
从横向来看,相交于人教版、北师大版、沪科版的教材而言,苏科版的教材特点主要体现在多活动栏目与实验栏目,并且有关科学研究实验设计数量是最多的,达到了一百多个.另外,在探究要素的比例方面,相较而言苏科版物理教材还是比较均衡的,紧随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之后.从纵向来进行分析,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科学探究主要涉及比重在于科学理论的分析及论证,强调学生在科学探究性实验与习题中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推理思维能力放在教学的突出位置,与北师大版“猜想与预估”“设计与分析”“论证与反思”三方面的元素设计较为均衡,与苏科版的教材设计理念存在不同.
二、深度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深度学习”的概念已经被教育界讨论多年,而且热度仍然不减,但是由于初中物理学科的难度设计偏简单,学生对于物理学科深度挖掘意识比较薄弱,再加之教师对于深度学习方面的认知与掌握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了深度学习的具体落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于苏科版教材中一些知识内容的深入挖掘,就显得十分重要.
以八年级上册关于“运动相对性”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为分析对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往往是将实际生活的例子与知识点相结合,如“参照物”这个概念,可以让学生观察运动的物体来领会参照物对于描述运动与静止这一物体状态的重要性.对于行驶的车辆来说,以车上的人为参照描述车辆运动的状态就是静止的,而以道路旁边的树为参照对象,汽车是运动的.生活中有许多例子可以让学生生動直观地了解这一知识概念,但是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将这一知识内容简单化,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并不牢固,一知半解.另外,由于例子的堆砌,没有实际的层次安排,会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架构十分零散而不成体系,深刻性也无从谈起.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深度学习的对立面——浅层学习来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教师应该从教材、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三方面来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地设计深层次的备课方案.展开来说,教师应该首先从教材方面进行挖掘与反思,立足于教材的特色来进行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按照点线面结合的形式进行教材的挖掘.另外,教师还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教材的挖掘,如将认知、迁移等方面进行价值的体现,丰富课堂内容,促进知识的传授与知识体系的挖掘.
三、教材利用与体验性课堂设计的结合
体验式教学贴近生活实际的特点,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较为符合,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显著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讨论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设计理念与措施,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进行了解,并且将教材知识合理巧妙地融入到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体验中,任务驱动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集中注意力,并且更加充满热情地融入到学习之中.通过教师设计的筷子夹球实验,再加上关于摩擦力的比较实验,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任务与完成挑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摩擦力这一概念.围绕摩擦力进行比较性实验,可以将筷子的状态设计成包裹着毛巾、原始状态、涂上洗洁精三种状态来进行,让学生参与体验式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参与发现筷子的三种状态下,夹球的难度也是不同的:在第一种状态下,毛巾比较粗糙,夹球十分轻松;在第二种状态下,虽然筷子本身较为光滑,但是凭借着使用筷子积累的经验还是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在第三种情况下,受到洗洁精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夹球十分困难,球总是容易从筷子上滑落.在这样的直接体验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摩擦力底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呢?”这一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求知欲.
教材作为课堂的落脚点,总是顺应着时代而不断调整,从而更加符合时代对于教育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与优化,将一些过时的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对缺失的教材内容进行补充,都需要教师从中领悟到教材改动的深刻原因与其中的时代信息,依据教材的改动及时有效调整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