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驱动我国税收征管创新研究
2020-11-06刘雷杨加裕
刘雷 杨加裕
【摘 要】 税收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加强地区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信息技术赋予了税收营商环境改良新动能。文章在解读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基础上,梳理我国税收营商环境存在的痛点、堵点,剖析区块链各项技术特点与营造良好税收信用体系的契合性。基于此,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完善我国税收营商环境的作用路径及智能税务审批、涉税数据共享、纳税信用管理、增值税发票管理四个应用模块,希望能对税收营商环境的完善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区块链; 税收营商环境; 税收征管; 纳税信用
【中图分类号】 F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22-0154-07
一、引言
近年来,“营商环境”一词在我国迅速升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2017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税收营商环境不仅有助于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而且可以加强地区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总排名中继续获得大幅提升——由2018年的46位上升至31位,同时,纳税指标从2018年的114位上升至105位。虽然我国纳税指标排名取得了进步,但对于我国目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企业不断扩大投资的需求来说,仍是远远不够的。在评价营商环境的十项一级指标中,唯有纳税指标未挤进前100名,成为我国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优化我国税收营商环境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国家税务总局近年来积极推动“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以信息技術为依托推动效率提升和管理变革。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区块链技术以其自身去中心化、智能合约机制、可追溯性、难以篡改、开放透明等显著特性成为个中翘楚,能够极度契合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需求,为全面提升税收治理能力、营造一流税收营商环境提供助力。
二、我国税收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办税时间可压缩,办税效率有待提高
从历年世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纳税时间由2004年的832小时大幅降至2018年的138小时,为我国纳税人带来了巨大的税收改革红利。然而,同处于亚洲的新加坡在纳税时间指标上位列第一,其纳税时间仅有49小时。与此同时,我国大陆地区2018年的企业平均纳税次数为7次,而我国香港地区为3次,大陆地区在纳税时间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办税效率方面,我国纳税人在申报、缴纳、税务信息采集等涉税事项,耗时普遍较长。具体而言,纳税人经常遇到申报资料重复提交的情况,同时税收环节冗长,一项纳税业务同一部门反复跑、多部门之间来回跑,极大地增加了纳税人纳税遵从成本,严重降低了纳税服务质量,对税收营商环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1 ]。
其次,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1)我国征管系统不够稳定。升级次数较为频繁,系统偶尔出现中断的情况,导致了办税时间延长,纳税人办税体验不佳。(2)服务平台的整合程度不够。虽然已经架构了诸如电子税务局、12366等纳税服务平台,但是服务平台存在不少交叉功能,形成完善的综合办税平台还有待改进。(3)文化水平偏低的纳税人欠缺对税收信息化的使用。受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的影响,我国纳税人的文化素质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对网上办税的认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少纳税人习惯于传统的当面式税收服务模式。(4)缺乏税收征管能力与信息技术均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征管系统的设计人员缺乏税收征管经验,使得应用模块不一定给纳税人带来便利,导致办税体验不佳同时严重影响办税效率。
(二)涉税数据共享程度不够
当前,信息不对称问题广泛存在于税务局部门之间、税务机构与涉税第三方之间,数据较为分散,数据碎片化严重,形成了税务信息的“孤岛”。
税务部门之间的内部壁垒依然存在,信息分享还处于初期阶段,涉税信息难以有效整合。部分基层税务部门在进行数据录入时,存在人工操作失误,并且缺乏检验校对,由此导致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难以保证,阻碍了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具体而言,某些区县机关手工作业完成涉税工作的方式,因大量不确定因素,导致数据失真。我国不同部门内部开发的系统五花八门,互相之间无法实现高度融合,由此降低了税务部门间数据信息交互速度,不利于风控部门对涉税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影响涉税数据发挥二次价值。
从外部信息的角度而言,税源管控需要充分利用、整合各类公共资源。税务部门与财政、统计、海关、工商、房管、银行、国土等部门间未有良好的信息共享渠道,使得信息共享成为空中楼阁,尤其出口退税这种涉及多个部门的业务,仅仅依靠税务机关所掌握的数据根本无法发掘潜在的涉税疑点、风险点。缺乏纳税人完整、详实的涉税信息,导致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税收信用环境尚待改进
税收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尚未建立,覆盖全体且科学有效的现代税收信用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 2 ],税收信用环境作为税收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国税务部门积极持续推进税收违法“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优化税收信用环境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针对纳税人的信用评定指标不够细化,评估数据局限于税务部门,税务工作人员的信用监督机制尚未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的应用范围较为狭窄。
为解决以上难点、痛点问题,应坚持以纳税人和缴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区块链+税务为契机,不断深化办税便利化改革,引导和促进纳税人、缴费人自愿遵从,营造诚信的税收环境,全面提升税收治理能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税收营商环境。
(四)增值税发票管控不足
当前增值税税款流失现象屡见不鲜,阴阳合同、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未能得到有效管控,利用增值税的征管漏洞偷逃税的行为造成了我国税源的大量流失。虽然金税三期强化了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但仍旧无法监控虚开发票或者不开发票的交易行为。究其原因,我国增值税的抵扣链依旧不完整,税务机关在掌控买卖双方交易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导致增值税征管的风险点激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纳税人偷逃税的手段愈发复杂,传统的增值税管控方式显得力不从心。
三、区块链技术助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可行性分析
(一)区块链技术与税收征管的融合
自2008年以来,区块链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含技术设施、行业应用和综合服务的产业生态雏形,其正从数字货币领域加速与各行各业进行深度融合,税收领域也不例外。本文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可追溯性等特性出发,厘清区块链技术中的税务理念。
去中心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意思是不由某个人或某个群体主导一切,而是大家集体参与、共同决定。区块链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系统,没有任何人或者组织可以独立维护数据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副本,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区块链治理的去中心化[ 3 ]。在传统的数据库中,一旦中心节点崩溃,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而区块链的P2P存储方式恰好避免了上述问题,区块链系统脱离了中心化的管理机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多个节点共同维护,避免了整个系统瘫痪的风险,由此保护了涉税数据的信息安全。同时,去中心化的特性与税收营商环境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管理理念不谋而合。税收营商环境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强调从传统的税务部门单一管控模式转向政府、公众、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的多元协商共治。区块链构建点对点的分布式对等网络,政府与公众、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建立起平等的交互关系,这对于激发群众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有着推动作用。
智能合约指通过编程将合同以数字化的形式运行的受制于有约束力的数字化协议,一旦输入满足智能合约代码要求,它会自动执行双方约定的义务。智能合约将交易透明化,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且免受外界的干扰。将税收征管的流程和触发条件写入智能合约,能够有效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加纳税人办税的便利性,全面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
区块链的可追溯性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些数据信息都可通过区块链来记录,并且这些数据信息都不可篡改并具有唯一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所产生的数据信息都可以进行追溯和查询,方便政府机构更好地进行管理,保证涉税数据链条的完整性,方便税务部门对涉税交易信息进行核查,防止税收争议和税款流失。
区块链公开透明的特性指,区块链的程序为开源程序,保证账簿和商业规则可被所有人审查。这非常有利于打造公开透明的税收信用环境,增加公众、社会组织的参与度,并且实现公众、社会组织对办税流程的监督。
对于区块链系统而言,难以篡改性指修改数据需控制系统内51%以上的节点,数据无法轻易篡改,实现了数据可靠存储。普通纳税用户的电子信息非常容易被修改,且修改过的痕迹不易被发现,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可应用于纳税人的“数字身份证”,“数字身份证”无法被篡改和盗用,保障了身份认证方式的安全有效。
(二)区块链技术对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作用路径
根据区块链技术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应用理念以及我国税收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块链技术对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作用路径,如图1所示。
首先,传统的税务审批环节复杂,审批过程中部门协调困难,增加了纳税时间,降低了纳税服务体验。通过引入智能合约机制,可以精准梳理和分析税务审批的各个环节。智能合约还能高效实现申报材料的流转以及办事过程数据的传递,大幅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行政延迟、缩短办税时间,从而提高纳税服务体验[ 4 ]。由于整个审批流程可直接上链,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确保了审批信息、审批流程的真实性。面对问题时会出现不同税务部门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通过追溯过往数据能够明晰责任,减少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税收争议。
其次,税收内部数据较为分散,数据碎片化严重。外部数据由于部门之间协调难度较大,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程度并不高,现有信息分享机制无法保障信息安全,严重制约了信息共享。智能合约技术能够自动管理和实现相关机构共享开放规则,创造可信的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对应的激励机制,实现税收信用相关数据的实时高效提取,提高涉税机构跨机构互动效率。联盟链节点与节点之间要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交流,就必须知道对方节点私钥,这样既能够保证信息流通,又避免了节点隐私泄露的问题。去中心化系统中的数据块由多个节点共同维护,因此保护了涉税数据的信息安全。
再次,税收信用的缺失严重损害了税收营商环境的公平性。良好的税收信用环境离不开税收信息对称、税收信用数据可信以及税收信用数据公开。税收信息不对称增加了税务机关的稽查成本[ 5 ],同时也为纳税人从事失信行为提供了可操作空间。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可以对人们所产生的税收数据信息进行追溯和查询,降低稽查成本,提高纳税遵从。另外,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保障了信用数据的可靠存储,公开透明性提升了税收信用认可度,确保了税收信用的公平性。
最后,现行增值税发票存在“三流”不一致、重复报销、监管不足等问题。增值税发票的分布式网络确保了税务机关、开票方、纳税人、受票方的数据具有一致性,不可篡改性提升了发票内容真实性,避免了涉税数据信息的不一致以及重复报销的情况,提高了企业或个人对电子发票的认可度。可追溯性的时间戳信息记录方式利于税务部门对涉税交易进行核查,对各时间点加以监控,以防止税收争议及税款流失。
四、優化税收营商环境的主要模块
(一)提升办税效率——基于智能合约的税务审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国家税务总局于2018年9月提出,应当缩短行政审批环节、减少审批要件,全面深化“放管服”。然而,如若一味简政放权,势必会产生诸如税款流失和税收风险激增等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税务部门亟需寻求新兴技术的辅助,既达到释放“放管服”红利预期,又保障税收风控。
目前,税务工作人员在受理审批事项后,仍需将部分税务审批事项交由后台分管人员审核签批,增加了行政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纳税人的办税时间。要解决此问题,应将原有的税务审批权限与基于智能合约的税务审批做对接、匹配,通过提前设置合约来进行审核签批。合约的设置需要梳理现行税务审批流程,对重叠的审批权限进行优化或删减,提炼税务审批规则[ 6 ]。具体而言,基于智能合约的税务审批将待审批的材料数字化,将税务审批的业务流程写入智能合约。纳税人在提交申请材料前,需要与区块链智能审批系统实现CA数字证书的互信、互认,对应的CA证书进行数字签名的数据才能够验签。审批材料满足预先设定触发条件,则执行智能合约;若无法触发,则向纳税用户反馈材料存在的问题,用户完善审批材料后再次在线投递。基于智能合约的税务审批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审批效率,某些业务甚至可以满足全天24小时办理。对于一些高风险或涉及重大利益的业务,务必设置人工触发条件。在智能合约中有必要增加税务人员的数字签名,为税务工作人员提供权限鉴别服务,鉴别其拥有哪些审批权限,可以看到哪些审批信息[ 7 ],使得审批流程更加安全可靠,基于智能合约的税务审批流程见图2。此应用一方面极大提高了办税效率,为纳税人理顺了税务审批流程,实现了审批流程透明化、公平化;另一方面,对税务机关而言,整个审批流程及材料审核内容可直接上链,方便税务人员进行核查和归档,方便监管部门监管以及减少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税收争议。
(二)基于联盟链的涉税信息共享平台
联盟链设计初衷是为了实现高tps(每秒传输的事务处理个数)的企业级应用,因此要改变公链上基于无需互相了解和信任的设计基础来减少验证的节点,达到节约时间、提高tps的目的。联盟链采用审核上链、注入信任的方式,使其变得与传统人为管理方式本质上相差不多。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构建面向税务部门与涉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盟链,形成涉税信息共享的联盟链平台,不论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地域之间、业务之间,均能够破除信息壁垒的藩篱,充分实现涉税信息数据共享。基于联盟链的多部门数据共享模式如图3所示。同时,联盟链的隐私保护能力也较强,联盟链上的信息并不是所有有访问条件的人都可以访问,只有该联盟链上的节点才可以进行读取、修改和访问等活动。联盟链中的每个节点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私钥,自己产生的数据信息只有该节点自己知道,如果节点与节点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交流,就必须知道对方节点私钥,这样既能够保证信息流通,又避免了节点隐私泄露的问题。
(三)纳税信用管理
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纳税信用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良好税收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纳税信用管理包括纳税信用基础数据接入、纳税数据处理与纳税信用评级、纳税信用数据共用。
1.纳税信用基础数据接入
接入的数据包括涉税数据与第三方机构共享数据。涉税数据指发票流、资金流、货物流在时间、数量、金额、地域、主体等方面的信息。第三方机构共享数据指涉税相关机构的数据,如工商部门、信用评级机构、海关、支付机构等机构的涉税数据。
2.纳税数据处理与纳税信用评级
纳税数据处理主要分为数据清洗、数据抽取、信用评级、数据装载、校正数据的分链录入融合。首先,在纳税数据采集阶段,鉴于数据来源复杂、类型繁杂,在数据集成和提取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保障其质量。其次,在经过数据抽取后,再对各对象进行纳税信用评级。最后,将纳税信用评级结果进行数据装载,同时对链上数据与链下数据进行校正。
3.纳税信用数据共用
根据不同类型区块链的特性,将不同纳税信用信息分流到公共链、联盟链、私有链上。(1)税务部门面向大众的公共链。将纳税信用等级公布于此链。良好的纳税信用将是纳税人优质的无形资产,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社会价值。另外,社会群体将排斥失信的纳税人,大幅提高失信纳税人的社会成本,会给失信纳税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致命打击。此链能极大提高广大学者及普通用户等参与纳税信用治理的积极性,增强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打下良好群众基础。(2)面向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盟链。首先,联盟链确保了数据隐私的安全,也能实现纳税信用相关数据的实时高效提取。其次,智能合约技术能够自动管理和实现相关机构共享开放规则,创造可信的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利于构建失信个人或公司税收违法黑名单,实现多个部门对失信人联合惩戒。(3)面向税收公共安全涉密体系的私有链。公共链及联盟链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风险,一旦税务涉密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针对此类税收信用涉密体系,面向税务机关引入私有链。私有链的价值主要是提供安全、可追溯、不可篡改、自动执行的运算平台,可以同时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安全攻击[ 8 ]。
(四)区块链电子发票
随着社会变迁,我国税源管控的理念从“人管税”到“以票管税”,再到“信息控税”,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方式、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以及智能合约机制能有效地应用于电子发票,具体契合性见表1。区块链电子发票利于打造便捷高效的税收营商环境,同时降低了税务机关、报销企业、开票企业之间的信任成本。
区块作为区块链的基本结构单元,由包含三组元数据的区块头和包含交易数据的区块主体(也叫区块体)两部分组成。在区块链增值税发票中,应包括父节点的哈希值,交易记录编号、时间戳、随机数、数字签名以及本次交易哈希值。区块数据主要包括开票企业信息、企业公钥信息、发票主體信息、实物物流信息、受票企业信息、发票报销信息以及其他涉税信息[ 10 ]。区块链发票的数据结构见图4。
2018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授权深圳市税务局试行区块链电子发票,实现了“资金流、发票流”的二流合一,将发票与线上支付相结合[ 11-13 ]。然而,缺少了实物流,依旧无法避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货物购销要符合发票、货物、款项“三流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三流一致”是货物交易实质和形式的统一,缺少哪一“流”都不会构成完整的交易行为。开票企业货物进出库手续、受票企业货物入库出库手续、货物运输手续、责任人签字确认手续以及特殊经营模式下货物发生“货权”转移的合法手续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手续等都应当上税务链。以上手续都是判定是否存在货物移送即“货物流”的具体证据。因此,本文在深圳市税务局推出的区块链发票基础上,提出包含“货物流”的区块链发票。首先,税务机关通过智能合约写好开票规则,开票企业在链上申领发票,同时将交易订单、货物(劳务)物流信息以及身份标识写入链中。其次,纳税人在税务链上认领发票,确认交易信息及货物(劳务)物流信息,更新身份标识。最后,报销企业核对单据信息以及货物(劳务)物流信息,审核入账并更新税务链上发票的信息以及发票报销状态。区块链电子发票示意图见图5。
五、结论
区块链技术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打造良好税收营商环境的有利推手。对于纳税人而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征管创新利于缩短办税时间、减少办税次数、避免税收争议、降低纳税成本以及优化纳税体验;对于政府来说,提高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水平,实现从“以票控税”跨越到“信息管税”甚至“数字控税”;对于社会来说,利于构建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实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税收营商环境。本文以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我国税收营商环境存在办税效率有待提高、涉税数据共享程度不够、税收信用环境尚待改进、增值税发票管控不足这四个痛点、堵点问题,同时以区块链技术为导向,通过对区块链技术与税收征管的融合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对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作用路径,将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不可篡改、可追溯、去中心化等技术作用于税收营商环境构建,从而构建智能税务审批、涉税数据共享、纳税信用管理、增值税发票管理的四个税收征管应用模块,以期达到提高纳税服务体验、提升税收征管能力、营造良好税收营商环境的效果。然而,区块链技术不是万能的,当前的区块链技术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应用主要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关于区块链技术助力税收营商环境的研究仅在理论层面分析。许多方面的不成熟导致了当前的区块链技术是非标准化的,距离标准化的形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想要区块链技术在税收领域进行大规模推广,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地方税务局课题组,张小强,邬启春.“营”在自贸区:“放管服”背景下优化自贸区税收营商环境的国际借鉴[J].国际税收,2018(6):72-76.
[2] 汤贡亮,张崇元.关于完善我国税收信用建设的思考[J].商學研究,2017,24(5):104-110.
[3] 杨杨,杜剑,罗翔丹.区块链技术对税收征纳双方的影响探析[J].税务研究,2019(2):114-118.
[4] 毕蓉蓉,车传文.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综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7):232-233.
[5] 康红勋.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收信用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7.
[6] 沈军.地方电子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路径:以浙江省为例[J].电子政务,2014(9):52-57.
[7] 余益民,陈韬伟,段正泰,等.基于区块链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型研究[J].电子政务,2019(4):58-67.
[8] 曾子明,万品玉.基于主权区块链网络的公共安全大数据资源管理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8):110-115,77.
[9] 周文韬.基于区块链技术加强我国增值税税源管控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10] 程平,王文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税收征管电子发票防伪追溯研究[J].会计之友,2020(4):154-160.
[11] 张国钧,李伟,谢波峰,等.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税务”创新探索:以深圳市税务局的实践为例[J].税务研究,2019(1):68-73.
[12] 杜剑,楚琦,杨杨.金融衍生工具、有效税率与公司价值[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39(9):12-24.
[13] 邓菊秋,王鑫.影响成都总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因素实证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5(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