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20-11-06白俊鸣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有效性

白俊鸣

【摘 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开始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尤其是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点燃他们的音乐兴趣,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音乐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而且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加强合唱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更加美妙的音乐世界,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艺术情操。如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合唱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十分关注的内容。

一、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音乐教师就必须了解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缺陷,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进行改进。

(一)一些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不高

在教學中,教师之于学生就是人生的指向标、学习的标杆。因此,教师的日常言行举止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调查表明,目前,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并不高,而且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这导致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根本就提不起兴趣,从而无法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从实际调查当中发现,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大多数都是选取固定的歌曲,尤其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老歌,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学生对这些歌曲十分熟悉,在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已经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因此,只有保证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的效果。但实际情况却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形式非常单一,教学的效果较差。另外,在有些学校中,音乐教师是较为缺乏的,还存在着其他科任教师代课的情况。由于其他科任教师缺乏音乐方面的专业素养,所以他们在合唱教学中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部分学生对合唱的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学习某一方面的新技能或新知识,就必须激发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某些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在合唱教学中反复播放音乐,这种方式无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提不起参与的兴趣。此外,部分学生的基础薄弱,这也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效果。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懂得合唱的魅力以及内涵,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表达音乐。但小学生无法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欣赏音乐作品,其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强、爱玩的特征,仅有少数小学生具有音乐天赋,并且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由于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合唱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之后就开始进行合唱训练,这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死板传统

如今,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少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教一句,唱一句”,然后再让学生合唱练习的方式来教学。这种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掌握合唱歌曲的曲调和曲谱,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大多数是讲述关于音乐的基础知识、乐器使用技巧,忽视了课堂以外的价值。尤其是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在教学评价方面,某些教师也还在采用结果性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忽略了学生在过程中的付出及进步。

二、关于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音乐专业素养

要想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音乐教师就应该积极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演唱示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嘴和手分别表示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而且还应该保持这两者的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演唱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要想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才会从容地应对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并且为学生做好示范。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生学习的特征,尤其是在音乐合唱教学中,要在把握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开展教学。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无法从成人的角度来分析合唱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合唱歌曲表达自身的看法,让学生在充分表现自我的基础上,提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

要想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很容易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搞笑的、幽默的教学方案,使用生动的语言来开展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第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来播放需要学习的音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再开展合唱教学。

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歌曲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歌曲的独唱形式,然后再让他们听歌曲的合唱形式,让他们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然后再来尝试进行歌曲演唱。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合唱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合唱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贴近学生的需求,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当前合唱教学的内容不断地得到丰富,拓展了教学的范围。因此,教师在针对小学生开展教学时,可以选择其感兴趣的动漫、影视剧作品来进行学习。这种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让其进行熟练的跟唱,并把握合唱歌曲的节奏、力度以及和声,从而达到良好的表现效果。同时,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选择歌曲,选择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歌曲,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的弊端。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摒弃传统的“教一句、学一句”的教学模式,而是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并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摆动自己的四肢。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明确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情况,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合唱效果。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合唱的技巧性,让学生在感知合唱作品情感以及内涵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把握演唱的音色以及音阶。教师可以通过合唱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结合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演唱,了解学生在合唱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纠正。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默契度,让学生体会合唱作品的韵律以及节奏,并且通过饱含情感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学会合唱的发声技巧,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既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所面临的难点。为了充分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地采取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喜爱,让学生全员、全情参与到教学中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梦娇.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黄河之声,2019(09).

[2]杨晓健.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8(18).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