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06刘冲钱宽姜红权

中国水运 2020年8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集装箱

刘冲 钱宽 姜红权

摘 要:在交通强国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分析杭州港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更高要求,指出杭州港未来发展方向和主要举措,为杭州港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集装箱;交旅融合;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08-0014-02

杭州港是全国主要内河港口之一,是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内河枢纽港,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我国水运事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唐末就有船舶运输记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交通强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出,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发展现状

1.1码头基础设施

2018年杭州港拥有泊位789个,比上年增加58个。近年来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政策的施行,“三江两岸”砂石码头专项整治实施,码头数量仅为高峰期2011年的56%,近几年总泊位数趋于稳定,500吨级以上泊位占比持续提高,码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近十年的泊位数量变化如表1所示。

1.2港口吞吐量

2018年杭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18亿吨,创造新高,位列浙江省内河港口第一位,全国内河港口前十。2014年之前杭州港吞吐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14年首次突破“亿吨”。2014~2016年,杭州市对散小乱码头进行集中整治,码头的数量大幅减少,吞吐量有所下降。随着2017年富春江船闸的开通,富春江上游港区实现通航,杭州地铁、隧道、亚运场馆的开工,泥浆渣土的运输量增幅较大,使杭州港吞吐量保持快速上涨趋势。集装箱运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集装箱吞吐量从2013年的2100TEU逐渐攀升至2018年的6万TEU。2009~2018年杭州港货物吞吐量见图2。

杭州港近年来旅客运输量维持在600万人次/每年,总体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主要游客集中在运河港区和淳安港区,合计占杭州港游客量总数的84%左右。

1.3智慧港航和绿色港航

“十二五”以来,杭州港实现“数字港航”向“智慧港航”的转型升级。扩建了京杭运河、钱江水系智能安全监管系统,优化数据中心和系统之间的业务数据整合,推出港易通APP应用服务,建设千岛湖智慧港航、电子签证系统及船联网智慧航道示范工程等。杭州市积极实施船舶垃圾和油污水上岸回收工程,启动船舶生活污水上岸回收工程,开展码头扬尘污染治理。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港口公用作业区较少,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还需提高

根据实地调研和统计数据分析,杭州港现阶段大部分码头货物吞吐量由企业自备码头完成,大型重要公用作业区占比相对较少,近年来内河作业区建设受土地、环保、资金等要素制约明显,建设进度相对较缓,港口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2.2水上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交旅融合需进一步提升

随着京杭运河申遗成功,运河文化成为杭州市城市发展新亮点;同时杭州市提出拥江发展战略,将钱塘江打造成为具有独特韵味的世界名城的重要展示带,钱塘江世界级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魅力进一步彰显。然而杭州市水上旅游开发相对落后,未能充分利用水上旅游资源,钱塘江水上旅游尚未形成规模,运河水上巴士航线辐射范围有限,交旅融合发展需进一步提升。

2.3航运服务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尚需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大数据、电子信息系统、北斗等技术的应用,为内河航运服务带来无限发展空间,在数字航道、船舶管理、港口运营、水上救援等领域还需全面深入地融合发展。内河港口企业服务功能相对单一,依托港口的物流、贸易、加工、金融和信息等服务功能尚未有效发挥,还需全面提升。

3 发展战略

杭州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长三角”南翼的内河枢纽港,是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是浙江省“一体两翼多联”港口格局的重要组成;是杭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文化带建设的主要组成;杭州市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都市圈水上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建设的基础保障。

杭州港以服务杭州、浙中西和浙北等地为主,辐射江西、安徽、江苏等部分地区,与其它区域港口联动协调发展;以客货并举,交旅融合为方向,货运运输以能源、建材、钢材、内外贸集装箱为主,逐步拓展集装箱外贸支线发展海河联运;客运依托“三江两岸”黄金水道、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旅游、休闲、运动相结合的客运体系,将逐步发展成为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4 主要对策研究

4.1加快集装箱作业区布局,推动“散改集”全面升级

近年来,杭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迅速,从2013年的2000TEU发展到2018年的6.1万TEU,年均增长约200%,是杭州港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但现阶段主要依靠富阳港区东洲作业区运输,其他作业区集装箱运输开展较少。杭州市2016年起重点推动了杭州港“散改集”,推动重点为已建散货码头通过工艺改造可以作业集装箱,该工作成效显现不明顯,

4.2加快布局大型公用作业区,推动港口转型升级

近年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政策的施行效果明显,2018年吞吐量创出历史新高的同时,码头数量仅为高峰期2011年的56%,单个泊位完成吞吐量显著提升,但现阶段杭州港已建大型公用作业区数量较少,仅有富阳港区东洲作业区、建德港区十里埠作业区、余杭港区崇贤散货作业区、桐庐港区综合作业区等,完成吞吐量中超过50%为业主码头完成,港口生产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有待提升,港口转型升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推动大型公用作业区建设是杭州港“十四五”及以后的重点工作。

4.3加快布局旅游集散中心,推动港口交旅融合发展

“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杭州港以京杭运河为主的水上旅游客运取得一定发展,但旅游的规模效应、品牌打造、旅游产品的丰富程度等均有较大提升空间,结合浙江省钱塘江丝路文化带、运河丝路文化带的建设,开发利用好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省级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旅游码头等,推动交旅融合发展。

4.4推动绿色智能港口建设,促进港城深度融合发展

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推广清洁能源船舶的使用,规划布局LNG加注码头建设。积极推广“互联网+港口”、“大数据+港口”和港口自动化等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应用,并贯穿港口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全过程,加强港口与腹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市场运营商等多方有效联系,促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辉. 在新形势下促进江苏内河港口高质量发展.水运管理,2019,41(9):7-9.

[2] 陆洪生.杭州港城互动发展关系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5):33-34.

[3] 秦学,殷晓明,仲南艳.内河港口高质量发展分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19(2):45-46.

[4] 刘冲,李晓燕,季大闰.浙江省海河联运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港口,2014,(1):49-51,54.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集装箱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