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11-06杨灵华
摘 要:田径教学是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这一环节教学任务的优质完成,直接决定着高中学生能否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文章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为其他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核心素养;策略分析;研究
一、 引言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平时参与体育活动,自觉完成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待提升,他们的运动能力不强,身体素质过低,要想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目标,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可谓难上加难。在体育田径教学中设法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实施有效策略,促进高中生们主动锻炼积极性的提升,不仅是体育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更是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对此,笔者特意阐述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二、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一)教学模式过于固化,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新课改要求高中体育的田径教学“以生为本”,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启发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并且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干扰影响下,体育田径教学模式过于固化,部分教师不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提供优质服务,课堂教学始终存在“形式化”的问题,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互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根本不符合新课改的标准要求。有些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综合实践的必要性,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堂活动,导致学生的运动兴趣越来越低,活动热情逐渐丧失,他们无法发现田径运动的锻炼价值,更不关注自身健康,因此面对着巨大的成长压力,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二)学生缺乏参与兴趣,课堂教学实效性低
高中体育课程不受关注,体育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能为学生制造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和挑战自我的机会,部分学生对于田径运动一知半解,体育教学工作的推进阻力重重。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使高中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他们并不具备体育精神,绝不可能顺利地实现健康发展。体育教师未能给予学生田径运动的参与动机,导致田径教学实效性低,正常锻炼无法进行,很不利于高中生们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尚未完善基础设施,无法保证学生安全
田径运动对于场地、设施的要求并不高,但有良好的场地环境和足够的器材设施,一定是提升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更是提高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高中在田径运动场地规划、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学生参与田径运动、常规训练时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他们认为田径运动不够安全,因此衍生出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不仅导致教师的教学计划无法实施,甚至造成课堂教学表面化,教学实践形式化的弊端现状。高中时期田径运动的关注教育必须引起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全体学生以及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三、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效策略的研究
(一)坚持以生为本原则,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高中体育教师进行田径教学实践时,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田径运动属于多元化、复杂化的体育项目,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练习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学质量将有更大程度的提高,对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大有助益。比如,体育教师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运动能力发展情况后,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小组练习。通过布置障碍跑、往返跑等合作任务,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应该关注不同学生在小组练习中的真实表现,总结评价环节指出他们的优缺点,让部分学生及时改进不足之处,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深入挖掘部分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其看到自身长处,更加坚定未来发展的决心。
(二)营造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为了打开素质教育的新局面,高中体育教师应该考虑实際情况,在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强化培养上下足功夫,通过营造自由的、宽松的教学氛围,确保每名学生都能集中全部注意力,认真学习田径运动的相关技巧,主动接受田径运动的专业知识。建议搭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及时调整学生的思维模式,可让学生具体分析田径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后,自行设计练习活动,成功打破教师一味指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固化格局。高中生在体育课堂、田径教学中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深刻体会田径精神,真正实现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目标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三)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突破自我
新课改背景下,对于高中体育田径运动的教学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用,构建全新的、特色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将大大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把握机会指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地突破自我,是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现阶段,已有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体现出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比如游戏教学、分层教学、小组综合实践教学等等。一边构建特色的教学模式,一边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远比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好得多。在和谐互动关系的支持下,教师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有序推进教学工作,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比如,体育教师积极采取田径运动竞赛的方式,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喜爱程度。之后选出田径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团队,鼓励他们坚持锻炼,争取在学校每年组织的运动会上充分展现能力优势,最终赢得更多荣誉。另外,田径运动成绩较好的同学还可担任“课代表”,负责安排其他同学日常的训练活动,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增强所有学生田径运动的参与信心,更利于他们核心素养的提高,个性化发展空间的扩大。
(四)积极组织社会活动,优化实践教学效果
高中阶段体育田径教学的难度较大,相关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体育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不让他们综合实践、学以致用、快乐成长的话,很难保证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体育教师应该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在开阔他们视野范围的同时优化田径教学的实践效果。不同类型的社会活动充满挑战性,高中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重新认识田径运动,真正了解田径运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依赖关系,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努力去做高素质、有追求的新一代。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充分满足高中学生的个体需求,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后,终将创造新的奇迹。
(五)培养终身体育观念,指导学生放松身心
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很高的培育要求,需要体育教师传授学生不同的运动技能,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高中学生普遍不爱体育运动,对于田径运动更是抵触,教师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面临着一些挑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及时加强理论教学指导,并让学生在田径活动中放松身心是最好的选择。首先,加强理论教学指导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动画视频,使学生多多关注田径赛事,充分了解田径运动;通过分享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部分学生的抵触心理慢慢消失,更加期待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组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尝试询问学生的不同看法,让他们在田径运动中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同时学以致用相关技能,不再抵触体育项目。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组织“田径运动”相关的友谊比赛,一方面拉近不同学校师生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培养更多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热情,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了解。另外借助这样的机会,很多学生都可以结交到新的朋友,顺势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助力于高中学生健康成长及个性化发展,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活动的安排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六)教师增强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体育教师需要注重自身体育素质的培养,需要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在培养高中学生的田径精神、优良品德时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体育教师不断更新了解体育知识,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参与田径活动积极性的增长,及时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强化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勇于拼搏、敢于挑战、不甘落后的体育品格,体育教师充分赢得高中生的信任,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推进自然变得非常顺利,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真正开启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尽力拓展教学渠道,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充分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后,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目标任务。田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大胆创造,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针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等进行有效培养。高中学生能够快乐地、健康地成长起来,顺利走上个性化的发展之路,最终创造出精彩人生,并且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令人万分期待。
参考文献:
[1]徐晶晶,王洪洋.试论中学体育田径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6(10):244.
[2]张子涵,刘梦迪,杨琦.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3(9):100-101.
[3]康瑞格,李婷婷,徐飛.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5(2):66-67.
[4]罗亚明,邵丽.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核心素养[J].今古传奇:文化评论,2019,34(30):289-290.
[5]葛智慧,曾明全.高中体育人文精神培育研究:以田径运动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8):317-319.
作者简介:杨灵华,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