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疟疾防控体系建立及应用的概况
2020-11-06邓积广陈文成林康明
邓积广 陈文成 林康明
【关键词】 疟疾;防控体系;建立;应用
中图分类号:R531.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0.09.015
瘧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而感染的古老寄生虫病,也是属于我国乙类传染病,同时也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虫媒传染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是周期性的规律性发作,以全身发冷、发热、出汗为主,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肝脾肿大等体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110万人死亡,在非洲三大致命疾病中,疟疾居首位[1]。疟疾在中国曾经一度肆虐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奋斗下,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控,2017年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零报告[2~3]。广西通过建立疟疾防控体系在全区实施,本地常住居民人群感染疟疾的发病率在持续下降,2012年南宁市报告最后1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后,2013年起广西区内的所有疟疾病例均属于输入性疟疾病例,无本地感染及继发性疟疾病例的报告,2019年通过了国家消除疟疾考核评估的验收,标志着广西已经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4]。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为广西消除疟疾后的工作开展提供科学防控参考依据,现将广西疟疾防控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综述如下。
1 广西疟疾防控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文化、旅游等交流的增加,我国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日益剧增,并且出现死亡病例,给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5]。2018年全国范围内继续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报告,但境外输入性病例多达2671例(99.9%,2671/2678),另有输入性继发病例4例,非蚊传播病例2例,长潜伏期病例1例[3];监测结果显示,随着本地感染病例的消除和疟疾发病率的下降,全国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6~7]。广西曾是中国历史上南方四大高疟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科学防控,疟疾发病大幅下降,并于2019年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省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疟疾防控取得显著成绩[4]。探讨广西疟疾防控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对其他地区的消除疟疾工作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1.1 党委政府重视,成立专业机构
防治寄生虫病是切身关系到广西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民族素质和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件大事,1956年成立各级党委领导的血防工作小组,1958年成立广西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1986年把党委领导的血防小组调整为自治区人民政府防治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全区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及全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原自治区卫生厅地病办把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作为整个防病灭病的重点,全面规划和组织实施,保障经费;各地市党委、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办公室,根据广西区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辖区内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防治。丰俊等人[8]调查研究显示,通过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协作会议制度,把消除疟疾工作列入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了组织协调性,完善政策措施,解决了难点问题,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1.2 加强科学管理,稳定专业机构,提高技术水平
广西分别于1976年和1992年成立了“黔桂两省区六州市二十四县市区灭疟联防区”“粤桂琼流动人口疟疾管理联合区”,由广西、贵州、海南、广东等省区卫生厅牵头,省、市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负责技术层面的指导,联防区的成员县(市、区)成立了灭疟联防领导小组,督促和引导辖区内的乡镇以及本级灭疟工作的开展、落实等。1999~2003年,王槐芳等[9]在上述两大跨省疟疾联防区的调查研究显示,联防区内的成员县(市、区)实行轮流值班制的原则,任期1~2年,值班的主要事宜包括数据的收集、灭疟工作实施方案的下发、编印工作简报、通报疫情、组织交叉检查和评比、总结和交流先进灭疟经验、筹备和主持召开疟疾年会并表彰先进。同时,广西区内共有“广西地区灭疟联防区”等8个灭疟联防区,在区内外形成疟疾联合防控的大局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原广西区卫生厅1995年下发《广西农林矿场疟疾防治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地实施细则。郭传坤、邓积广等[10~11]对广西区内的联防区提出了个人意见,如通过辖区内领导办公室的经费保障以及结合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资助,并采取了每年对市、县、乡镇的疟疾防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镜检技术水平和临床医师的疟疾防治水平的整体培训等措施,提高了村、乡镇、县、市专业技术人员的血片采集及制作、染色等病例监测系统的技术能力,同时加大了对病例追踪、疫点处置及滞留喷洒、血片镜检能力等培训力度,提高了技术水平,广西区的疟疾年发病率于2008年下降到了1/10万以下,从而使广西区内所有的县(市、区)实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
1.3 维持疟疾防控体系势在必行
2010年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庄重承诺,2020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由此制定并下发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始消除疟疾工作,2015年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广西政府也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2020消除疟疾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全区所有地级市、县(市、区)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所以继续维持县(市、区)-乡(镇)-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必要措施,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散、经费不减[12~13]。与安徽省许娴等人[13]报道的安徽省党委和人民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等疟疾联合防控措施,并且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抗疟工作机制相一致。
1.4 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频发,对人民生命造成威胁和损失,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2012年春节期间,广西百色市发生一起输入性聚集性恶性疟疾病例疫情[14]。2013年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报告疟疾病例1052例,占整个广西的疟疾病例总数的84.09%(1052/1251),并且出现危重症疟疾病例,使得整个防控压力突然变大;全年广西所报告的1251例疟疾病例的感染来源为非洲的16个国家和4个东南亚国家,其中尤以非洲的加纳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5.71%[15~16]。2014年广西区内报告了输入性疟疾病例184例,比2013年减少了85.29%,病例分布于辖区内的11个地级市32个县(市、区),来自加纳输入病例(48.37%)较2013年(92.73%)下降了47.84%,而来自喀麦隆、安哥拉、塞拉利昂等国输入的病例则明显增多,表明广西出国务工人群已从以加纳为主转变为向其他非洲国家分流[17]。2015~2019年,广西区内出现不同年份的输入性恶性重症疟疾病例[18~19],甚至在2017年南宁市宾阳县和贺州市平桂区各出现1例恶性疟病例死亡的重大事件,提示乡(镇)及以下基层医生对疟疾的敏感性,对及时发现病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与朱国鼎等[21]报道的大部分疟疾流行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未建立有效覆盖全国的疾病防控体系、很多疟疾防控措施很难落实到基层等论证相吻合。
2 防控体系的应用
2.1 防控体系的实施
广西历史上属于疟疾高度流行区之一。据统计,解放初期(1952~1956年)疟疾发病人数在12.5~54.0万例之间,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微小按蚊、雷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22~23]。不同时期采取的抗疟措施不同[24],1980年以前采取以下三大措施:(1)对传染源使用奎宁、阿地平等抗疟药治疗现症病人以及对有疟史者、带虫者和脾肿大者进行抗复发治疗措施;(2)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室内滞留喷洒灭蚊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采取“三根治”“一预防”和“两喷洒”的综合性措施,疟疾发病率迅速下降,使得疟疾发病严重的地区基本上得到控制。1980年后,采取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对重点村屯居民、病灶点居民进行血检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监测措施,加速了灭疟工作的进程,1987~1999年全广西疟疾发病率降至1/万以下,2000~2009年降至1/10万以下,达到了原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25~26];进入消除疟疾后期(2010至今),全广西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后,采取以监测外来流动人口疟疾为主的防治策略,重点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外出到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务工、旅游和探亲返乡的人员进行监测,凡是检出阳性病例,均对同一批人员进行带虫调查,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为主,加强病例核实,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例以及妥善规范化处置病灶点为主,防止输入性疟疾的再传播和死亡病例的出现[27~28]。
2.2 防控的效果
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消除疟疾防控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截至2017年底,广西区内14个地市123个县(市、区)均通过采取听汇报(首末次会议)、查资料、现场考核、现场公布考核结果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估与复核、查阅及审核本级消除疟疾保障措施包括本级疟疾计划与总结、经费投入、机构及人员以及疟疾消除措施包括血检、质控、病例管理、培训、督导、健教、资料管理及汇编等内容,现场考核抽查1名疾病控制机构人员和3名医疗机构的检验人员,进行疟原虫显微镜镜检技能考核;随机抽取本级及2个辖区县(市、区)10名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进行疟疾诊治知识考核;每县(市、区)抽取30张阴性血片,对血片制作、染色、结果判定进行现场复核等方式,考核分数均达到了国家要求的85分以上的标准,标志着广西区内通过了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监测数据显示,广西本地疟疾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9],2019年12月通过了国家消除瘧疾考核评估的标准,疟疾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西梧州市黎启明等[30]报道的2015年实现市级消除疟疾标准,是全区14个地级市达到了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的一个很好的佐证资料。
3 结语
《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总目标: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病例;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的目标,但是鉴于消除疟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一定要坚持和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以及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水平[31]。在广西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后,疫情基本稳定,但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和2017年南宁市的宾阳县及贺州市的平桂区各发生了1例恶性疟死亡病例的恶性事件,表明该地区疟疾防控工作环节存在诸多漏洞[20]。加强疟疾防控体系建设,保持现有的疟疾防控体系和疟疾防控队伍的稳定,加强对常住和境外返乡人口发热血检工作力度,加强对外出务工特别是外出高疟区(非洲、东南亚等国家)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与管理,使病例得以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诊疗,避免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发生,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何战英,王小梅,杜丹,等.2017年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8,30(5):583-585.
[2]张丽,丰俊,张少森,等.2017年全国消除疟疾进展及疫情分析特征[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8,36(3):201-209.
[3]张丽,丰俊,张少森,等.2018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及消除工作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37(3):241-247.
[4]国家消除疟疾终审评估组宣布:广西正式消除疟疾[EB/OL].[2019-12-02].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9-12/02/c_1125297711.htm.
[5]刘耀宝,曹俊,周华云,等.江苏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1):44-47.
[6]张丽,周水森,丰俊,等.2014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33(5):319-326.
[7]张丽,丰俊,周水森,等.2015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6,34(6):477-481.
[8]丰俊,周水森.从控制走向消除:我国疟疾防控的历史回顾[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37(5):505-513.
[9]王槐芳,李锦辉.广西疟疾防治及消灭恶性疟的措施与效果[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6(6):346-349.
[10]郭传坤,徐广宝,李锦辉,等.广西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监测项目实施五年效果评价[J].医学动物防制,2008,8 (12):2073-2074.
[11]邓积广,余水兰,农智,等.百色市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医学动物防制,2016,32(11):1181-1183,1186.
[12]林康明,黎军,韦树娇,等.2017年广西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0,36(2):144-147.
[13]许娴,张韬,姜静静,等.安徽省疟疾控制与消除历程[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20,18(2):65-69,80.
[14]邓积广,余水兰,江超穗.百色市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6,32(9):1101-1103.
[15]马安翔,蒋益宝,温永康,等.2010-2014年广西上林县国外务工返乡人员疟疾监测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9):1695-1698.
[16]林康明,黎军,杨益超,等.2013年广西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3):2439-2442.
[17]林康明,黎军,杨益超,等.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6):692-695.
[18]邓积广,余水兰,杨益超,等.百色市输入性重症疟疾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7,35(2):封二.
[19]邓积广,陆夏瑜,余水兰,等.百色市一例境下输入性重症恶性疟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3):4380-4382.
[20]林康明,黎军,韦树娇,等.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及防控策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31(3):315-318.
[21]朱国鼎,曹俊.全球消除疟疾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31(1):19-22,52.
[22]林康明,杨益超,黎军.我国主要传疟媒介抗药性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6):584-590.
[23]曹品光,林康明,杨永亮,等.隆林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医学动物控制,2014,30(11)1181-1187.
[24]邓积广,余水兰,黄建华,等.1951-2014年广西平果县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4):447-449.
[25]李锦辉,黎军,覃业新,等.广西60多年来防治疟疾的措施和效果评价[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3):361-364.
[26]李锦辉,覃业新,黄亚铭,等.广西基本消除疟疾策略和技术措施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2):131-134,174.
[27]邓积广,余水兰,农智.百色市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28(5):603-605.
[28]鄧积广,余水兰,农智,等.百色市消除疟疾考核认证结果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29(4):512-514.
[29]汤林华,高琪.中国疟疾的控制与消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3-17.
[30]黎启明,练莲,潘桂秋,等.1950—2015年广西梧州市疟疾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29(1):33-37.
[31]朱国鼎,曹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消除疟疾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0,32(1):7-9.
(收稿日期:2020-07-13 修回日期:2020-08-25)
(编辑: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