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蔽的关爱更温暖

2020-11-06曹新燕

中小学德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复学通风走路

曹新燕

看到她一瘸一拐地走着,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明知道她是装的,却不好说出来。

她是淼淼,一个样貌标致的女孩,刚在学校拔河比赛中崴了脚。医生告诉我,崴得不严重,没伤到筋骨,不需要用药,两三天就能恢复。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她仍然一瘸一拐地走在校园里。

“你们班的淼淼走路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装的,你怎么不揭穿她?”同事问。

揭穿?孩子可能因此受到伤害。我想,还是先了解一下她为何要这样做再说吧。

那天拔河比赛后是一节体育课,当得知淼淼崴了腳,我即刻背起个头快要比我高的她,穿过操场来到洗手间,先用凉水帮她浸泡,再请政教主任和我一道送她去医院。路上,淼淼一直哼哼着说疼,我握着她紧张的手,不断安慰她:“没事的,有老师在,你放心吧。”

从医院回来后,我即安排一位女生负责帮淼淼领饭回教室,每天中午我领了饭后也到教室陪她一块吃。另外还安排了两位女生负责搀扶淼淼走路。总之,受伤后的淼淼,成了我们班的“重点保护对象”。但在这样的保护中,淼淼的“伤”居然一周没恢复!

关爱如同阳光,能养育万物,然而光线太强也会刺眼。“师爱的适宜温度,是接近体温的36°。关爱的温度过高,也会让孩子受到伤害。”我想起参加班主任培训时,授课老师说过的这些话。当时,我不太理解什么叫爱的温度,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

德雷克斯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原因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他们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原来,我之前对淼淼的诸多照顾,并不是最恰当的方法,也不是最适度的爱。

“淼淼,看到你一瘸一瘸地走路,老师很心疼。你的脚现在还疼吗?”

“谢谢老师对我的照顾,还有一点疼。”

我微笑着说:“老师给你讲个故事吧。我之前任教的学校建在一个半山坡上,一天放晚学后,我到校门口乘车,为了跟外头的同事说几句话,我一条腿还踏在车门外。司机没留意,见我上车了就松了手刹,车立马向坡下滑动,后轱辘立时压住了我的脚。因为是半坡,为避免更大伤害,司机既不能让车向下滑,也不敢加油门向后倒。多亏了一位力气大的体育老师,把我的脚硬生生从车轱辘下拽了出来。当时我的脚肿得跟馒头似的。不过,三天后就恢复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淼淼摇摇头。

“我们的身体有自动修复的功能,脚踝也有。”

看到淼淼若有所思,我接着说:“我理解你渴望陪伴和关爱的心理。不管如何,老师会继续关心你,也会让你妈妈多抽时间陪伴你。”

淼淼会意地点了点头。第二天,她就开始正常走路了。

淼淼的转变,让我自然地想起了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强调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把不当行为看成是一个密码,并问:“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如果明白了在此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让心灵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一目标的孩子,你对其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

事后,我一直思考:为什么我认为正常的关爱与照顾对淼淼来说会不妥呢?淼淼的爸妈很疼爱这个宝贝女儿,她应该不缺爱吧?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发生的两件事,让我恍然大悟。

第一件事情源自一节心理课。

那天课上,我向淼淼借跳跳棋,并保证上完课就归还。“老师,你不用还。反正爸爸妈妈也不陪我玩。”这句话在借和还的时候她都说了一遍。“不陪我玩”四个字刺痛了我的心,让我一下子想起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我想,也许是幼时的淼淼缺少父母的陪伴,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吧。

当前,大部分家庭都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娇养过度,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照理什么都不缺,但实际上,他们常常有爱的缺失感。原因何在?我想,如果家长教养方法不对,同样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爱。所以,判断孩子是否缺少爱不能光靠眼睛,更不能仅凭直觉,而应该深入孩子家庭,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观照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

第二件事发生在防疫期居家学习期间。

开始上网课时,淼淼表现非常好,可到五月份,在好几次视频会议中,我都看到她无精打采的样子。点名回答问题时,她甚至连问题都没听清楚。

通过电话家访我才得知:淼淼白天是一个人在家上网课的。最近她多次要求妈妈周末带她出去踏青,可是妈妈周末要上班,没时间。于是,我跟淼淼妈妈聊起了养多肉植物的话题:“多肉植物要想长得好,首先需要的是通风。不通风,肉肉就会得病,蚧壳虫也会经常光顾。其次需要阳光,春天的阳光最利于多肉植物生长,让多肉晒晒阳光,不但长得胖乎乎的,而且颜色更漂亮。淼淼现在就像这多肉,渴望通风,渴望阳光,更渴望陪伴的爱。”

这一番沟通后,淼淼妈妈周末特地请了一天假,陪孩子去公园玩了个痛快。直到复学,淼淼再也没有出现上课心不在焉的情况。后来,淼淼妈妈特意打电话来感谢我,我说:“我知道你工作很忙,但假如能每周抽出点时间陪淼淼下下跳棋,聊聊天,玩玩牌,淼淼会成长得更好。因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孩子需要爱,陪伴就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淼淼妈妈欣然答应。

考虑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重要追求,孩子尤其如此,复学后,我就在教室里摆放了好多盆肉肉,然后问淼淼:老师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怎样才能更好地照顾这些多肉呢?她说她愿意替我照顾它们。果然,这之后,课间操时淼淼都会把多肉搬到室外晒太阳,下雨天则会接来雨水浇多肉……我很庆幸让淼淼学会了怎样以一种建设性的行为获得关注,获得归属感。

这告诉我们,要保持关爱的适宜温度,教师并不需要减少对孩子的关爱,而可以将爱“隐藏”起来,借助生活和实践,通过一种隐蔽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达成内心的需要,潜移默化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成长——隐蔽的关爱,可能更加温暖。

复学后的淼淼,阳光向上,回答问题积极,学习动力十足。我知道,这颗“多肉”正在通风、阳光的环境下生长,她满足了归属与爱的需要,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一定会长出更美的姿态。

(作者单位:乳山市徐家镇中心学校山东威海  2645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复学通风走路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复学前防疫应急演练有作
粮食入库后不同通风方式探索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复学后学生心理“复位”的有效干预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会走路的蛋
宝宝学走路
会走路的树
开窗通风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