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研究

2020-11-06李军平

考试周刊 2020年84期
关键词:阅读训练高中语文思维

摘 要:当下的素质教育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促使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让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学会从语文的角度,多方面地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从论述类阅读文本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就非常有必要了。然而实际上的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教学的课堂,却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解题的技巧,重视语文知识的理论忽略实践、教学方式单一无趣等等,进而影响了学生阅读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文章就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营造出阅读学习的文化氛围,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达到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思维;阅读训练

一、 导言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论述类文本,主要是以具体论题的议论为主,阐述和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看法,说明道理,引起读者共鸣的一种文体。这类文本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从分析现象、驳论旧的思想和观念、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身独特的见解、引起读者的思考。论述类文本通过这样的一套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语文的思维,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通过论述类文本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对学生学习语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论述类文本,主要是以具体论题的议论为主,阐述和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看法,说明道理,引起读者共鸣的一种文体。这类文本的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是分析现象、驳论旧的思想和观念,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身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样的一套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探究,学会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通过论述类文本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对学生学习语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 高中当下论述类文本教学课堂的现状

从高中语文的分类来说,论述类文本是比较特别的一种,它主要是在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让读者来进行讨论。然而在高中语文的论述类教学中,实际上是不符合论述类文本的教学模式。老师觉得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语文学习时间有限,应该简单快速地让学生明白论述类文本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一般都是让学生简单熟悉完文章内容,直接把文章的论点抛出来让学生讨论,进而少了学生的探索过程,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养成。不仅如此,语文老师在教学方式上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没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没有结合当下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感觉不到语文知识的学习氛围,进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当下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影响了学生语文思维的锻炼和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进步不大。除此之外,还存在学生轻视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现象,学生觉得这种类型的文本跟其他的阅读文本差别比较大,没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完全是一些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基本上没有用,进而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是开小差的情况,影响了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影响

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语文知识的思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反思总结。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锻炼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学会从语文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发展。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就是从论点出发,让学生参与进课堂,积极讨论论点,思考论点,质疑别人的思想和观点,提出自身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这种阅读题材的教学,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综合语文文化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如此,学生在论述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能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促进语文思维和知识的活跃,进而营造出阅读学习的文学氛围,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语文阅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不仅如此,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学习,能让学生的思维超前,能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让学生对问题思考得更加全面仔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有效进行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有限策略

(一)改进论述类文本教学的方式

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就得从改进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开始,让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公,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思考和学习,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把阅读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究文本中的论文,去寻找作者的观点,去把握作者的态度和想法,在作者的观点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而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少讲、多听、多看,少一些知识的灌输,多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个人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让学生在探索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在《拿来主义》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有这种主义产生。针对作者拿来主义的观念,自己又有什么想法?我们又能从作者的观点学到什么?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进而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这种教学的方式就完全改变了当下语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以此来改变以往传统管灌输式教学的现象,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论述类文章的学习

在社会上针对一点论点和事件进行炒作,让事情进行发酵,进而达到吸引人们眼球的目的。这种现象就直接建立了社會民众讨论的氛围,让大家针对这些话题发言。因此,在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老师可以将语文课堂的论点提炼出来,抛出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把论点融合进新鲜事物,以此来营造出论述类文本阅读学习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积极讨论,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例如课文《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进行讨论,在上学的时候迟到十分钟和迟到二十分钟的区别,难道迟到十分钟就有资格嘲笑迟到二十分钟的?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思考和讨论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去这种论点的分析,拥有一定的语文思维,让学生带着这种问题去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进而促进学生对于文中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更近一步体会到语文知识的文化魅力,进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敢于对传统的事物和已知的观点产生怀疑,进行思考,这对语文知识文化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进行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时大胆质疑,针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自身的看法,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在语文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创新,促进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进步。不仅如此,如果在阅读的教学中学生都

按部就班,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不利于语文的长久发展,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积极讨论语文问题,让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方面去分析论点,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发展,进而达到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文化素养的教学目的。

(四)增强师生互动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只有深刻实行这种“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同时,语文阅读教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师生共同参与,在相互交流沟通中传递讯息,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阿Q正传》时,可以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分角色朗读文章,分析主人公阿Q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自由抒发意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既对文章有了大致了解,又提升了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适当的点评与指正,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语文阅读综合素質,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五)课内外相结合

读书不是读死书,只靠课堂上的45分钟,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必须课堂联系课外,将课内外的阅读知识相结合。语文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斥着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进行生活化的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语文学习来源方方面面,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语文课本并不是唯一的阅读教材,适当的阅读明确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修养谈吐,这也刚好呼应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设置阅读角,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五、 结语

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是高考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是让学生从中心论点进行分析,弄清出文章的整体框架和教育意义,让学生懂得一定的道理。同时促进学生对实际生活问题的思考和考虑,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岳佐军.试论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意义和方法[J].考试:教研版,2008(7).

作者简介:李军平,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训练高中语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生足量阅读的现状和方法指导
议中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