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期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疗法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

2020-11-06黄思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广东湛江524001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初产妇盆底

钟 俊,黄思毅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广东湛江 524001)

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分娩后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和子宫脱垂,以经验缺失、产后盆底肌功能意识薄弱的初产妇多见[1]。目前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因康复治疗一般在产后6个月才开始进行,而随着时间延长,肌纤维化改变趋于严重,神经源性改变不可修复,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大[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评估在产后42 d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50例,年龄20~33岁,平均(27.2±3.3)岁,孕周38~41周,平均(39.72±0.35)周;对照组150例,年龄21~35岁,平均(27.2±3.3)岁,孕周38~40周,平均(39.81±0.37)周。两组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3-4]:(1)产检正常,足月妊娠;(2)单胎妊娠,初产妇;(3)产前阴道功能正常;(4)产后42 d筛查盆底肌力低于3级,出现漏尿、子宫脱垂3次以上;(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产后并发症者;(2)合并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3)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者;(4)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在产后6个月予以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电流强度以患者有刺激感觉但无疼痛感为准;生物反馈依据为反馈信号主动调整收缩部位、力度等。每次30 min,每周2次。研究组在产后42 d即予以上述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5周,且在治疗过程中均需自行使用阴道康复器进行阴道收缩锻炼。

1.3 判断标准[5]

记录两组患者盆底肌Ⅰ、Ⅱ类纤维肌电压;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子宫脱垂、尿失禁发生率。采用简明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肌电压

治疗前,两组肌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盆底肌Ⅰ、Ⅱ类纤维肌电压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更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压的比较(±s,μV,n=150)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压的比较(±s,μV,n=150)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1

盆底肌Ⅰ类 盆底肌Ⅱ类组别 治疗后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前a b 研究组对照组6.2 1±0.4 7 6.1 5±0.4 9 9.1 6±0.8 2 1 0.6 3±0.5 7 a b 7.4 7±1.1 8 a 7.2 0±0.4 1 7.2 1±0.4 0 8.3 0±0.7 9 a

2.2 子宫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

研究组的子宫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的比较例(%)

2.3 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更显著(P<0.01)。见表3。

3 讨论

由于初产妇缺乏相关经验,不懂得如何准确感知盆底肌位置并使之收缩,并且存在盆腹收缩不协调的可能,加之测试时因心理波动大,使肌肉不自主处在高张状态,其合并盆底肌功能障碍可能性更高。临床上,通过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可帮助患者进行阴道收缩训练,显著提升盆底肌肌力,从而减少子宫脱垂、尿失禁发生的可能性[6]。研究指出,仿生物电刺激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组织局部血流、增加肌肉营养、刺激肌肉被动性收缩、放松,还可促使盆底神经正常化[7-9]。我国产后康复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治疗时机一直是学术界热点研究的课题之一。陆永珍[10]指出,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应尽早进行,在产后42 d开展效果最为显著,患者治疗后子宫脱垂发生率为22.03%,尿失禁发生率为6.78%,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n=150)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n=150)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b P<0.01

治疗后组别 治疗前8 0.2 3±3.1 7研究组对照组6 2.1 5±2.3 6 6 2.0 8±2.4 0 a b 7 5.3 2±3.1 8 a

如何更好地帮助初产妇进行产后康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通过大量临床经验证实,产后早期予以相关综合康复疗法,有利于缩短初产妇的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肌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Ⅰ、Ⅱ类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研究组肌纤维电压恢复更快,这可能与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快等因素有关。另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子宫脱垂发生率为19.3%,尿失禁发生率为6.0%,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研究组治疗后症状控制更好,这可能与治疗后盆底肌肉弹性、肌力恢复更好有关。此外,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更高,这可能与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快、临床表现更好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产后42 d即开展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疗效可显著提升初产妇的盆底肌肉神经功能和肌力,有利于减少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初产妇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