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居民感知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探析
——以福州琴江满族村为例

2020-11-06芮全全郑玮锋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满族村落问卷

芮全全,张 杨,郑玮锋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传统村落孕育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记忆,更是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精神。传统村落是指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历史价值且具有保护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村落[1-2]。传统村落作为人文历史的见证者和精神文化的承载者,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建筑、景观等相关专业的“活化石”。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镇化战略的兴起,传统村落面临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传统村落的相关规定;在学术界也成为了热点话题,例如传统村落组群风貌空间特征[3];数字化保护[4];空心化区位分异研究[5];生态补偿机制研究[6];景观基因和景观识别[7]等等。上述研究在传统村落的传承和保护中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同时也推动着学术界在传统村落研究中深层次的发展。全民意识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就是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的保护,有助于加强对村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是我们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基础。

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中国传统村落琴江满族村为例,对其琴江满族村居民展开问卷调查,结合实地调查数据、GIS 参与式制图法与SPSS 统计分析数据,探索了解传统村落居民对景观基因文化特征的感知,为提高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感知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对传统村落和景观基因研究提供合理的意见,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保护传统村落。

1 研究区域概况—琴江满族村

琴江满族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的西部,村落处于乌龙江、闽江、琴江三江交汇处,与福州(马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隔闽江相望。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1999年授予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评为福建最美乡村之一、2010年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琴江满族村。村落历史文化悠久,结构层次丰厚,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了中华八旗文化的凝聚点。

1.1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

福州长乐市琴江满族村是位于低山丘陵小区的平原位置,西部临闽江,东部地势稍高于西部,东部依靠蟛蜞山;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暖和湿润,夏长少酷暑,降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植物种类分布众多,以亚热带植物为主。

琴江满族村位于闽江的下游,西侧隔闽江与马尾港相望,是福州城出海时的必经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

1.2 研究区域人文历史

琴江满族村的起源是基于我国清朝的海事需求,原为“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康熙年间,派遣亲王入闽,平定三藩之一的靖南王耿精忠,留驻在福州,就有了今天的旗汛口、蒙古营等地。雍正七年(1729年)三江口水师旗营于洋屿村创建,填浦造地,围地筑墙[8]。以炮山为中心组成了八卦阵的兵营,形成了12 条街道,建造兵房1321 间,同年10月,征南将军赖塔奉旨抽调官兵,由水师旗营协领顾洪玉率领旗人官兵513 名及3000 余眷属进驻兵营。随后便成了当时清朝沿海四大水师旗营之一。

圆山水寨在三江口水师旗营的北面驻扎,东北面与闽安镇崇新城绿营隔江相望,三者成掎角之势,共同构成了闽江的江锁防线。并在此设立将军行辕,管理水师的日常事务。道光年间,“海疆长城”的美誉使得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不敢从这里入侵,时至今日,营门照壁上的石刻还留着林则徐所提的“海国屏藩”[9]。

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在此地爆发了马江海战,三江口水师旗营损失惨重,但是粉碎了法国想占领福州的图谋,从此三江口水师旗营进攻防御驻兵能力逐渐下降。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灭亡,旗营官兵就在此地立足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江口水师旗营就转变为一个以聚落为主的村落—琴江满族村[10]。

随着时代发展的不断变迁,琴江满族村海事优势被新的海事基地所取代,它逐渐也淡出人们视线,恰恰因为这种遗忘,琴江满族村300年的村落历史文化被保留下来。保留了具有传统福建特色和满族形式的村庄建筑形态、街巷空间和完整的传统村落生活和生产方式。

表1 琴江满族村景观基因分析

2 琴江满族村中景观基因的提取

在生物基因中,基因是支持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全部信息,生物体的一切生命现象都离不开基因,所以,基因具有物质性和信息性[11]。我国学者刘沛林最早将基因引入景观研究当中,景观基因是指一个景观所特有的,有直接明显特征并区别与其他景观的内在的文化景观因子,是景观“遗传”的基本单位[12]。景观是一个区域内自然要要素和人文要素长期结合产生的综合因子,景观基因的定义必须来源于文化景观的本身[13],即可以表达所看见的形式(环境,建筑等),又可以表达所看不见的精神形式(文化,历史,信仰等)。

2.1 琴江满族村景观基因分析

传统村落形成的历史时期久远,积淀了各种丰厚的文化特征,每种文化特征呈现和承载的文化因子是不同的,所有文化因子的结合就反映了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本文从文化特征出发解构琴江满族村景观基因。在村落建筑特征因素方面,主要是满族传统民居特征、普通民居特征和主体性公共建筑特征;在街巷布局因素方面,主要是村落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在村落文化因素方面,主要是满族传统村落居民的衣食住行和重大节日。

从景观基因分析得知:以炮山为中心,12 条街道组成的八卦阵型的村落布局,每个街巷连接呈“L”或“丁”字型形态村落空间格局;营房、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展示了满汉同胞和谐共处,并传承了各自的特色;满汉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琴江满族村特色的景观基因(图1)。

2.2 景观基因的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的地图数据来源于琴江满族村的卫星图,其作用是相关景观因子分析和作为调查问卷的参考底图;问卷调查数据来源于居民的半结构化访谈,在问卷之前准备好的问题,让被调查者进行回答。

本课题组成员于2018年5月、2018年6月对琴江满族村进行了两次调研.调查对象为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本次调研总共发放100 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为94 份,有效问卷88 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93.6%(表2)。

2.3 景观基因的研究方法

运用Excel 和SPSS 17.0 软件的数理统计法,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归类并制图表达出被调查者对琴江满族村景观基因的感知结果,并且创建琴江满族村的数据库,以便今后开展相关研究。

利用Auto CAD 2018 和ArcGIS 10.4 软件,对琴江满族村卫星地图进行目视解译,分析琴江满族村景观基因区位图。

2.4 调查问卷可靠度和有效度检验

调查问卷的可靠度是衡量问卷问题的内部一致性,通常采用Cronbach's alpha(克朗巴哈系数)来表示。通常Cronbach α 系数的值在0 和1 之间。如果α 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 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0.8-0.9 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运用SPSS17.0 软件计算得出本次调查问卷克朗巴哈系数为0.808(表3),表明信度可靠。效度是一个测验的准确性和有用性。一般通过KMO 和巴特勒球形检验来表示,通过分析该调查问卷的KMO 值为0.675(表4),Bartlett 检验的方差分析值(F)为0.000,表示数据有良好的效度,是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验证内容。

表3 可靠性统计量Table 3 Reliability Statistics

表4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Table 4 Inspection of KMO and Bartlett

3 琴江满族村居民对景观基因的感知分析

3.1 样本分析

运用SPSS 17.0 软件分析样本的基本数据(表5见),得出在受访对象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对均衡的前提下,得出汉族人数多于满族人数,受访对象的群体以本地居民的中老年人为主,在村落居住15年以上,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微薄。

表5 样本基本数据Table 5 Sample basic data

3.2 琴江满族村居民对景观基因的感知

3.2.1 景观基因感知的文化特征分析

在琴江满族村居民的感知意识形态中,对建筑因素的感知最高,文化因素的感知居中,布局的感知最低(图2 见)。这基于居民生活方式和意识层次不同,建筑是直观表现在居民视线下的;文化是经历历史的锤炼,一代有一代居民延续下,并且感受到的;而布局因素是潜意识存在的,应当有一部分知识积累所理解层面的。

3.2.2 景观基因在不同居民类型中的感知分析

整体居民感知景观基因较高,但是不同居民类型的内部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是从民族不同,居民类型不同,居住时间长短的三个角度去对比分析,居民感知的景观基因。

3.2.2.1 民族不同的居民景观基因感知

民族的不同对琴江满族村景观基因会产生明显的感知不同,这就在不同居民的感知中形成了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到(图3 见):满族居民对建筑因素、布局因素、文化因素的感知度高于汉族居民,更高于其他民族居民。这和整个村落形成的历史、机理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

3.2.2.2 居民类型不同的景观基因感知

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对琴江满族村的情感和认知不同,所以对景观基因产生的感知就会不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图4 见):本地居民对建筑因素、布局因素、文化因素的感知高于外来居民,但是在整体的评分中可以发现,外来居民对于琴江满族村的景观感知很高。

3.2.2.3 居住时间长短的居民对景观基因感知

居住时间的长短对琴江满族村情愫和所依赖的文化都会产生依赖感,从各个方面体现出的景观基因感知都是不同的。通过比较分析可得出(图5见):随着居住时间的增长,对于建筑因素、布局因素、文化因素的感知都会明显的增长。这就说明了景观基因会对居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琴江满族村景观基因的居民感知调查研究分析得到:(1)从建筑特征因素、街巷布局因素、文化习俗因素揭示出琴江满族村居民感知特征的差异,建筑因素的感知最高,文化因素的感知居中,布局的感知最低;(2)民族不同的居民对景观基因感知不同,满族居民的感知度高于汉族居民,高于其他民族居民;(3)居民类型不同对景观基因感知不同,本地居民的景观感知高于外来居民,但是外来居民对于琴江满族村的景观感知很高;4)居住时间长短对景观基因感知不同,随着居住时间的增长景观基因感知就会提高。

本研究是基于琴江满族村的个案研究,要真正完全揭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居民感知特征研究,还需要汲取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传统村落类型和案例,以便更好地总结归纳传统村落居民的景观基因感知特征,才能为提高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感知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满族村落问卷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