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泉州市西街历史街区色彩景观量化分析

2020-11-06李承康张华荣陈凌静陈智龙黄启堂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西街色相明度

李承康,张华荣,陈凌静,陈智龙,黄启堂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有一定数量的城市地域特色与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色彩污染和色彩趋同的现象频发。历史文化街区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留下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城市的缩影,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城市记忆。我国目前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研究主要集中于街区建筑、街区肌理等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常常忽略对街区色彩景观保护与规划。在新时代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环境和区域特征的保护,对历史文化街区色彩景观的研究成了重要的时代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色彩景观进行了不同的研究。法国色彩学家郎克洛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色彩地理学的概念,通过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色彩进行调查和比较,他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色彩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差异导致,他从色彩的角度提出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们要重视保护地域文化特色,郎克洛对于色彩地理学的研究对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1]。日本学者吉田慎悟从日本独特的色彩风貌出发,编著《环境色彩设计技法》。相比之下我国的色彩景观研究起步较晚,更多的是从国外学习回来加以应用。宋建明1985 至1987年间赴法国进修,而后受到启发写作出《色彩设计在法国》,该书主要介绍法国成功的色彩规划经验[2,3]。尹思谨所著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城市色彩景观的书籍,从策略制定、控制模式和操作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阐述,这对我国色彩景观的研究意义非凡[4]。成玉宁使用色彩量化的方式对南京中山陵园景观色彩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色彩量化技术提出了环境色彩的优化方式[5]。苟爱萍对小城镇色彩以及城市色彩营造方向有较为深入的研究[6-8]。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色彩景观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搭建和初步规划的基本阶段。对研究地域的历史背景结合得还较少,对文脉延续和人文关怀重视不够。本研究主要是对历史文化街区色彩景观的量化分析,通过对泉州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空间分类,照片取样,色彩分析。从不同空间类型的层面上展开研究,以期在进行对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提升时能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进行营造。

1 研究地点选择

本研究选择泉州市西街为研究地点。西街是泉州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建于公元714-741年,距今已有1300 多年历史。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 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 处,拥有开元寺、东西塔、肃清门等景点,同时开元寺也是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寺院。2014年5月,福建省认定公布第一批9 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泉州西街榜上有名。笔者从西街的街区文化、自然色彩景观以及人文色彩景观3 个层面对街区的街区的色彩景观进行逐项分析。

2 实验仪器与实验方法

2.1 采集设备

本次调研,采用色卡目视比对和数码相机记录相结合的方法采集色彩样本,色彩样本采集设备有中国建筑色卡和佳能80D 数码相机,全部源于个人日常设备。

2.2 采集方法

本次调研所采用的《中国建筑色卡国家标准》(图1),共有1026 种颜色,适用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该标准的颜色标注采用了孟赛尔表色体系,使用明度、色相、彩度对色彩进行编码,中国建筑色卡配有相应的电子数据库,为后期色彩样本的处理和数据换算提供了便利。

需要3 个或3 个以上的调研人员现场同时对色彩进行感知,并与标准色卡对比,找出色卡中相应的颜色编码(图2)。由于色卡颜色有限,街区的色彩景观颜色丰富,无法完全匹配街区中所有的色彩,所以在实地调研中应该选取和现场实物最为接近的标准色卡颜色。

本次调研选用佳能80D 数码相机用于记录调研对象的色彩及材质信息,由于相机拍摄会受到光照、天空云量、阴影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对调研的背景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需在能见度较好的阴天进行调研,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的色温存在差异,为避免色温造成的影响,尽量在日出后3 h 或是日落前3 h 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拍摄。此外,要尽量避免在阴影下和背光的环境下摄影。为尽可能地使色彩样本数据库完整,笔者先后2 次前往泉州市进行调研,具体时间是2019年9月26-27日,2020年1月16-17日。

基于了解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背景的前提下,对现场进行调研,采集街区内现有的自然色彩景观和人文色彩景观样本并建立数据库,使用软件校验处理得到HV/C 值,将H(色相)转换为数值,进而绘制成色彩的二维色度图和三维散点图,最后根据量化结果分析街区色彩景观的特征及成因。

3 结果与分析

3.1 自然色彩景观量化分析

城市色彩景观中最具亲和力的色彩类型便是植物色彩[9]。西街的绿化植物多为乡土植物,主要包括开元寺中的植物群、街道两侧的行道树、民居庭院中的盆栽以及西街中山路道路交叉口的若干花箱,街区的植物大多聚集于开元寺当中,开元寺之外地区的植物品种和数量较少。而不同的植物生长习性不同,开花结果的时间存在差异,一年四季表现的色彩也有偏差。笔者根据植物色彩变化的视觉感知情况将街区内的植物分为季相植物和非季相植物2 大类进行色彩的比较和测量。街区中有明显季相变化的植物包括刺桐、木棉、木樨、山樱花、山茶、石楠、叶子花、金柑、千日红、万寿菊、蔓马缨丹和炮仗花,其余植物四季表现差异不大,皆归为非季相植物。身处西街中的游人在春夏秋冬可以欣赏到不一样的植物景观,将街区中的季相植物整理后,得到图3。

将西街无明显季相变化的植物色彩样本进行量化分析处理,得到图4、图5 和图6。色相分布上,西街的植物色彩主要分布于GY(绿黄)、G(绿)色相,少数植物色彩表现为YR(黄红)、R(红)、B(蓝)色相,表现为YR(黄红)、R(红)色相的植物主要是指五彩千年木、变叶木和朱蕉,表现为B(蓝)色相的植物主要是草本植物芙蓉菊。植物色彩的明度值分布多介于[3,8]区间,彩度值分布稍广,分布于[1,9]区间,总体上,无明显季相变化的植物色彩呈现为中明度、中低彩度的色彩分布趋势,未出现明显离散点,西街的植物色彩质感较好,具有较为稳定的整体性,但植物资源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开元寺中,主街道的植物品种及数量适当增加,以提升主街道植物色彩景观的丰富度。

3.2 人文色彩景观量化分析

3.2.1 建筑景观

西街是泉州古城内建筑年代分布范围最广、建筑分布最为集中的街区。按建筑功能归类,大体上可以分为商住两用建筑、宗教建筑、商业建筑以及居住建筑,对西街建筑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开元寺以及西街主街道两侧的建筑群。

开元寺是泉州地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占地面积达78000㎡,因此本文将开元寺的建筑色彩单独进行介绍,寺内的建筑材料以砖、石材、木材为主。通过提取开元寺内各建筑景观的色彩样本,对建筑中出现的色彩进行色卡比对和拍照记录,对样本进行马赛克处理,并量化得到HV/C 值,如图8。

将量化到的色彩值导入SPSS 软件处理,得到2D 孟赛尔色度图(图9)和3D 色彩分布散点图(图10),分别从色彩属性、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3 个方面对开元寺内建筑色彩特征进行解析,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开元寺内建筑立面的颜色主要集中于暖色系中,具体分布在YR(黄红)、R(红)、Y(黄)的色相范围内,主要体现于建筑墙面、屋顶、台阶等构造上。少量颜色分布在G(绿)、PB(紫蓝)的色相范围中,主要在建筑雀替、吻兽等装饰构件上呈现。寺内建筑色彩的明度集中于中明度范围中,多位于[4,7]区间范围内,建筑色彩在低彩度、中彩度区域内均有分布。离群点主要出现在色相分布上,经研究核实,主要是因为建筑的装饰色彩色泽丰富,出现冷色调的PB(紫蓝)、G(绿)色相,属于开元寺内建筑的装饰特色,应予以保留。总体而言,开元寺内建筑色彩现状良好,立面色彩基调明显。建筑的基础色主要体现在墙面上,包括 2.5Y5/2.8、0.6Y8/2.4、4.4YR5/4.8 色号。辅助色包括1.9Y4/2.8、7.5R3.5/6.6、1.9Y5.5/2、7.8R5.4/7 色号,主要指建筑基座、台阶、窗户等部位的色彩。寺内建筑的强调色集中体现在雀替、吻兽等装饰构件上,包括9.4PB2.5/5.6、8.8YR5.5/7.6、10G5/4、9.4R6.5/9.2 色号,精致的雕花上施以丰富的色彩,起到点缀、突出寺内环境的作用。寺内建筑的屋顶色主要集中在YR(黄红)色相中,主要分布在3.8YR4.5/4.4、4.4YR6/5.2 2 个色号中。开元寺是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建筑,佛教历来崇尚黄红白3 色,开元寺的建筑结合泉州的地域特色,融入本土的红砖文化,呈现出以红黄色系为主的建筑色彩风貌。

西街街区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广,完全调研的难度较大,因此,本文对西街的建筑色彩调研主要集中在有代表性的街道两侧的建筑。西街中的建筑大多1-2 层,2 层居多,建筑功能上,底层主要售卖传统小吃,小部分店铺经营手工艺品、服饰等。西街街道两侧建筑墙面(图11)所使用的材料以红砖为主,花岗岩、瓷砖、装饰涂料为辅,建筑细节如门、窗、护栏(图12)选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木材、石材、铝合金、陶瓷等。将现场收集的色彩数据分析整理得图13、图14 和图15,街道建筑主要具有以下色彩特征:建筑墙面颜色的色相分布集中,主要分布于暖色系和无彩色系中。色相中分布较广的是YR(黄红)、R(红)色相,两者总占比接近80%,暖色调色彩给人温馨之感。花岗岩等石材色相表现为N(无彩色),为街区增加稳重感。西街建筑细部与墙面相比,色相分布范围更广,以YR(黄红)、Y(黄)、G(绿)为主。建筑的窗户和护栏汲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色彩表现丰富多样,在暖色调、冷色调和无彩色中均有分布。由明度分布可知,建筑墙面色彩总体呈现中明度,多位于[3,7]区间。门、窗等建筑细部的明度值总体呈现中明度,分布的范围较广,介于[2,9]区间。建筑墙面色彩的彩度值主要分布在中低彩度范围中,集中于[1,7]区间内,而建筑细部的彩度总体表现为低彩度的趋势,彩度值多分布在[1,3]区间范围内。从建筑色彩分布3D 散点图可以看出,西街建筑墙面色彩分布集中,色彩表现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色相多分布于[6.9R,8.1Y]区间,呈现中明度中低彩度的趋势。西街建筑细部的色彩分布较为分散,色相分布范围广,总体表现为中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趋势。总体上,西街建筑墙面确定了基调色,建筑细部形成点缀色,大面积的红和局部的绿形成互补色对比,形成局部的对比色对比,产生特殊的视觉体验,建筑细部为建筑总体色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2 硬质铺装

如图16所示,西街主街道主要为水泥道路,开元寺中有小部分铺装选用花岗岩条石和鹅软石,街区中一些民居庭院也有条石铺装,西街西教堂对面的商铺和主街道相连的地面选用红砖点缀路面,丰富了铺装色彩。

对西街硬质铺装的色彩进行分析得图17、图18,由图可知铺装色彩的特征,色相上主要以N(无彩色)为主,除无彩色外还存在少数R(红)、YR(黄红)、Y(黄)色相。有彩色的彩度值总体表现为低彩度,彩度数值在2~4 之间,硬质铺装的明度值基本位于中明度的范围内。总体上,西街硬质铺装呈出中明度无彩色的趋势,局部使用低彩度中明度的红色、黄红色加以点缀。

3.3.3 招牌广告

西街作为一条商业街,街道中的招牌广告的色彩不容小觑,尽管广告牌面积不大,却能够直接对街区的色彩景观产生影响。通过实地走访西街,采集有代表性的招牌广告的色彩样本(图19),将色彩数据样本处理得到图20 和图21。由图可知,招牌广告的色相分布范围广,在R(红)、YR(黄红)、Y(黄)、GY(绿黄)、G(绿)、BG(蓝绿)、B(蓝)、PB(紫蓝)色相上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R(红)、YR(黄红)色相。彩度分布上,彩度值主要表现为中彩度、低彩度趋势,大多分布在[1,8]区间,有个别广告牌色彩的彩度值偏高,达到14。明度值低明度、中明度、高明度都有分布,大多数集中在中明度范围内。从散点图中可以看出,离群点出现在彩度中,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的目光提高营业额就盲目地使用高彩度的广告牌,但这种缺乏秩序的色彩使用很可能造成“骚色公害”的问题。总的来说,街区内招牌的色相分布广,以暖色调颜色为主,但存在少部分高彩度、高明度颜色的广告牌太过刺眼、使用建筑主色调的对比色或是互补色的情况,如采用高饱和度的绿色、蓝色等,产生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与街区的整体色彩环境格格不入,这些色彩问题有待进一步整改。此外,有的广告牌面积过大,遮掩了建筑本身的色彩和材质。

3.3.4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是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通常体量不大,色彩单纯,既有实用功能,也有文化功能,通常分为建筑小品、生活设施小品和道路标志小品。西街内的景观小品主要由生活设施和道路标志共同组成(图22),将景观小品色彩数据整合得到图23和图24,可知现状景观小品的色相分布范围较广,包括R(红)、YR(黄红)、Y(黄)、G(绿)、BG(蓝绿)、PB(紫蓝)色相,总体上表现为中明度、高饱和度的色彩趋势,饱和度值多位于[4,10]区间,颜色的明度值介于2.5~8。整体上,西街景观小品的色彩冷暖色调均有涉及,容易与周边环境形成互补色对比。另一部分的垃圾桶采用高饱和度和高明度的颜色,缺乏与街区整体的联系。

3.3.5 夜景照明

照明设施除了能给街区的夜间环境提供光线外,还可美化街区的夜间景观。夜间照明的光色可以分为无色光和有色光。西街的夜景照明情况在开元寺东西两侧有较大差异,开元寺以西部分的街区照明设施比较缺乏,街区显得昏暗且不安全,开元寺以东部分照明系统相对完整,但是灯光使用大多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营,整体性较差,见图25。将街道的夜间照明色彩数据处理得到图26 和图27,由图可知色相分布上,大多分布于Y(黄)色相,少数分布在YR(黄红)、YR(黄红)、G(绿)、B(蓝)、RP(红紫)色相当中。明度分布上,明度值主要在高明度范围内,几乎都位于[7,9]区间内。彩度主要表现为低彩度,大多位于[2,4]区间内,离群点出现在彩度分布上,主要是因为夜间景观除了与街道照明设施有关外,和广告牌也有关系,部分商家的高饱和度的可发光广告牌,打破了街区夜景的和谐,使夜间景观变的混乱甚至刺眼。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及地域文化,街区的色彩景观是城市色彩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对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色彩景观进行量化分析,得知绿化植物的叶色多集中于GY(绿黄)、G(绿)色相,四季有多种色相的花朵点缀,植物色彩季相变化丰富,但植物资源多集中在西街开元寺中,西街主街道的植物资源短缺,植物色彩略显单调。建筑景观中,开元寺建筑色彩整体性强,建筑点缀色丰富,整体表现为中明度、中低彩度的暖色调;西街两侧的建筑墙面YR(黄红)、R(红)色相出现频率最高,主要集中于中明度、中低彩度色彩区域内,建筑细部较常见的色相有YR(黄红)、Y(黄)、G(绿)色相,建筑细部多为中明度、低彩度的颜色。硬质铺装的色相以N(无彩色)为主,R(红)、YR(黄红)、Y(黄)色相为辅,整体表现为中明度的无彩色。招牌广告色相分布范围广,集中于暖色系中,表现为中明度、中低彩度。景观小品的色相较为丰富,总体上呈现中明度高彩度的色彩趋势。夜景照明的色彩多分布于Y(黄)色相,少数分布在G(绿)、B(蓝)、RP(红紫)等色相,整体分布于高明度低彩度的范围中。

4.2 讨论

在对街区色彩景观的研究过程中,由于色彩样本的采集受光照、天空云量、色温以及建筑阴影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存在误差,尤其是中山路的骑楼的遮挡致招牌广告色彩提取存在较大困难。选用的中国建筑色卡颜色有限,仅1026 种颜色,而街区色彩丰富多样,无法保证完全匹配到相同的颜色,而且在色卡的目视比对过程中,存在个人主观视觉感受影响色彩识别结果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西街色相明度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不止是一条街
泉州西街尽显“古韵新风”
颜色三属性及其在图像调节中的应用
如何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效认识和使用色相环
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营造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高支纱羊绒衫缩水率问题的试验分析
走西街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