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内生动能外企履责为申城发展助力
——解读《2020 年上海著名外企社会责任发展报告》
2020-11-05刘振思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外企”)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著名外企既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也是社会价值的重要缔造者。
近日,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发布了《2020 年上海著名外企社会责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书从在沪著名外企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意义、评价与具体表现、发展建议等维度分析,细说在沪外企近年来社会责任的状况。
重要意义
履行社会责任,缔造企业的新价值
上海是著名外企,尤其是外资总部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改革开放40 多年来,占全市企业数量2%的外企,贡献了全市20%的就业岗位、27%的GDP 产值、33%的税收、60%的工业总产值和65%的进出口额。
截至今年一季度,上海累计引进外商实际投资2642 亿美元,累计引进跨国企业地区总部730 家,研发中心466 家。著名外企既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也是社会价值的重要缔造者。
《报告》认为,在沪著名外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起到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有益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多年来,上海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营造透明高效、公平公正、稳定可期的制度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沪著名外企履行社会责任,正是回应了上海不断升级的营商环境的要求,规范有序开展经营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增强了城市发展的正能量。
有益于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追求长期效益,参与全球竞争,不断释放总部经济的信号,使得上海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更加有责任感的在沪外企,正在以实际行动,营造着更加和谐、更加可持续的市场环境,为上海吸引外资,建设外商投资高地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磁心力。
有益于创新赋能持续强化
《报告》认为,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着企业用更优良的方式,优化工艺流程,升级技术设备,改进管理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科技赋能,创新加持,正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加速器。
名词解释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利润,更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员工价值的关注,以及对政府、社会、环境、客户、伙伴等利益相关体的贡献。
浦江前哨
积极履责,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联合会9 成企业将社会责任建设常态化
《报告》认为,在与上海共发展的过程中,在沪著名外企已成为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先行者,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履责目标与企业战略相互契合
作为各自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著名外企始终将提升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作为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创造社会价值。在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的成员单位中,有超过9 成的企业将社会责任建设作为常态化工作推进,例如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在年度企业发展报告中设置专门章节,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2.履责绩效与行业发展密切联系
在产业发展上,制造业外企由于落沪较早,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一直较为领先。而随着近年来上海第三产业的井喷式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信息服务、商业贸易、金融服务、房地产等行业中的著名外企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也在迅速提升中。尤其是金融类外企,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供应链选择上,著名外企通常将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作为上下游产业和合作伙伴的考量因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链、行业间社会责任的协同发展。
3.履责模式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越来越多的著名外企将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战略、产业特色、园区特点紧密联系。尤其是随着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加快,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为重要内容的科创领域发展,已成为上海高速发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新技术带来了新的社会责任议题,新的商业模式也带来了新的实践可能。著名外企推动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业务流程,加快社会责任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实践适应中国本土化特色和上海城市特征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和推进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责任担当,彰显企业内涵在沪著名外企铸造社会责任新标杆
浦江观察
在与上海共发展的过程中,在沪著名外企已成为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先行者,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报告》结合国内外主流社会责任报告的指数体系,以及相关评级机构的评价方式,在沪著名外企社会责任履行表现主要从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等领域进行观察。
责任管理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报告》认为,要着重关注著名外企在愿景、战略、组织、制度、能力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其中,愿景展现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与目标;战略、组织、制度和能力作为社会责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①愿景管理:
依托自身开阔的全球视野与成熟的本地化发展,通过总结提炼价值观、重塑理念等方式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主题和主线,贯穿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全过程。
②战略管理:
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公司战略发展需要、行业市场风向以及社会舆论关注焦点,通过开展利益相关方调研、高层领导访谈、行业情势研判以及先进企业对标等渠道,筛选出最具实质性的年度社会责任核心议题;建立社会责任战略规划与年度计划,融入企业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全过程。
③组织管理:
搭建起较为成熟的社会责任工作组织体系和分工制度,建立决策机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构的三级工作机制。
④制度管理:
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社会责任沟通制度、信息收集制度以及报告编制发布制度,并健全完整有效的管理流程,依托制度优势,切实提升社会责任履行的实效。
⑤能力管理:
将员工作为社会责任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通过开展专题内训等方式,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增强公司上下共同践行社会责任的共识。
市场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报告》认为,要重点关注企业对股东、商业伙伴以及客户等市场利益相关方经济责任的承担,通过对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回应,增强其融入企业管理的参与感。
①股东责任:
重视股东的合法权益,履行股东责任是市场绩效中的首要指数。一方面,上海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始终鼓励企业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在沪著名外企注重保障股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决策权。此外,著名外企也格外关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②伙伴责任:
著名外企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履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此作为选择贸易伙伴,以及是否继续保持密切合作的考量因素。
③客户责任: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是客户责任的核心要义。越来越多的著名外企比以往更注重完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维护客户权益,不断提升履行客户责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④诉求识别:
在诉求识别方面,在沪著名外企将通过深入了解并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实质需求,搭建起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平台。在诉求回应方面,通过制度安排和机制保障,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努力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期望,实现各方共赢。
社会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领域的表现
社会绩效,包括企业与政府、员工、社区等利益相关体之间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①政府责任:
政府责任主要体现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著名外企一直是依法经营,合规建设的典范。著名外企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稳定安全的就业机会,不仅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沪著名外企纷纷捐款捐物,倾囊相助,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和企业担当为这场防疫硬战筑起了坚强后盾。不少在沪外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开设口罩生产线,全力以赴保障疫情严重地区一线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供应。
②员工责任: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沪著名外企注重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保障员工生产安全,提升员工福利待遇。
在员工构成方面,近年来不断提升少数民族职工、残障员工以及女性领导者的占比。
在用工合规方面,规范用工管理,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立劳动风险预防机制,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缴纳的覆盖比例和缴纳种类。
在薪酬福利方面,普遍建立起行业内外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体系,坚持同工同酬,还积极为员工创设了更多的企业福利待遇、集体福利设施等。
在素能提升方面,积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与员工技能发展相匹配的晋升通道,鼓励员工不断提升岗位技能,完善业务水平。尤其是新冠肺炎的特殊期间,广泛开展线上员工培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在员工关爱方面,积极响应上海市总工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职工健康体检工作的意见》,建立员工定期体检制度和职业病防治制度,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实行员工健康档案,多措并举促进员工身心健康。
在民主管理方面,通过建立职代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监事制度等,设置员工沟通日、民主恳谈会等,广泛吸纳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不断提升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社区责任:
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是社会责任领域关注的新兴指数,也是外企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在本地运营方面,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以本地化采购对所在地传统产业扶持。在志愿服务方面,鼓励员工参加公益帮扶和志愿服务。在社企互动方面,大多数著名外企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所在社区,邀请社区居民、团体积极参与企业活动,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企关系,建立社区治理创新的“上海模式”。在精准扶贫方面,不少著名外企主动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参与国家脱贫攻坚、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战略等行动中。
④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事关员工安全,也是企业的底线和红线。在体制机制方面,著名外企具备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安全生产制度以及应急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员工的生产安全。在教育培训方面,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应急演练。在伤亡预防方面,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数与员工伤亡人数的逐年下降,在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以及较大事故方面实现零发生。
环境绩效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者
长期以来都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作为企业常青的生命线。
①绿色管理:
在管理体系方面,著名外企具备较为成熟的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组建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在环保投入方面,逐年提升年度环保总投入,多家集团型跨国企业年度的在华环保预算突破亿元大关。在环保培训方面,主动响应环保倡议行动,披露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开展系统性的分析、预测和评估,总结成效,直面不足,提出应对措施和改善建议。
②绿色运营:
在绿色办公方面,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推行视频会议,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无纸化办公。在环保公益方面,制定年度环保公益资助计划,设置专门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在运营机制方面,选择主动引入全球安全和环境风险管理系统,开展绿色运营合规评估。
③绿色生产:
在绿色设计方面,将环境保护的因素纳入产品设计,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最优环境属性。在资源节约方面,积极采购和使用环保标志产品。在废物排放方面,不少著名外企尤其是制造类外企,设立了废弃物排放量以及减排量的年度控制目标,升级减排技术,公布废弃物排放的相关数据,动态展示企业的减排成效。
④生态保护: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企业的责任担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在沪著名外企尽可能保持原有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不少环保类外企积极开展土壤修复专利研发和技术应用,开展土壤修复,为开展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助力提速。
发言小黑板
打造“三圈”,推动申城经济社会发展
《报告》基于前述内容建议,通过进一步打造“三圈”——生态圈、文化圈、发展圈,切实提升在沪著名外企高质量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外企经济在推动申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进一步打造外企经济社会效益同向同行的生态圈
要充分发挥著名外企在社会责任履行上的引领示范作用,总结提炼最佳实践案例,带动更多企业在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中融入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要积极建立和打造行业、产业社会责任标准,通过产业链、行业链、产品链的联合联动,影响一批,带动一批,发展一批,提升行业、产业社会责任的整体履责水平。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将履行情况纳入各类推优评优的综合考量因素,实现在沪著名外企广泛开展社会责任实践的良好风尚。
2.进一步打造国际国内通用语言互融互汇的文化圈
一方面,要大力鼓励更多的在沪著名外企总部率先垂范,积极发布中国区社会责任报告,主动向利益相关方呈现全球理念在上海落地的实践,披露在沪履责信息,赢得更多相关方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既要加大加深对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回应,又要加强与在沪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互通;既要着力推进社会责任的全球化协同,又要注重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本土化价值,真正展现“在上海、为全球”的良好姿态。
3.进一步打造社会责任履责模式高质高效的发展圈
一要深刻把握技术驱动力。在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中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加强社会责任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二要深刻把握员工驱动力。要充分重视员工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工会引领凝聚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员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约共同体,建立员工绩效和社会责任之间的正相关性和循环效应。三要深刻把握创新驱动力。要不断拓宽社会责任关注和披露的广度和深度,更加注重全面性、可比性和客观性,切实提升在沪著名外企高质量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