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成立
2020-11-05
近期,一场关于外企建会创新的筹备迎来高光时刻,在上海市总工会的指导推动下,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正式成立。同时,联合会对外发布三大调研报告,内容涉及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以下简称“外企”)的社会责任发展、疫情期间劳动关系、薪酬趋势等领域。
联合会的成立和三大报告的发布,旨在进一步推动著名外企在承担社会责任、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作用,切实扩大工会组织在著名外企中的覆盖面、增强认同感,有力提升会员职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终极目标是促进上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这是责任、发展、命运的共同体
建设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是市总工会着力推动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持续创新之举。
这项工作始于2018 年11 月。近两年来,市总工会就服务外企职工、促进外企发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等开展了调研。调研发现外企对工会的态度是既盼又忧,而外企职工则是需要和期待兼有。为响应这些呼声,市总工会拟订方案,经过20 多场的讨论协调,十二易其稿,最终筹备成立了“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
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的首批会员企业有百余家,按照社会知名度高、发展贡献大、职工人数多的三大标准,由初始发起单位推荐。其中包括先进装配系统有限公司工会、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工会、尼康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工会等知名企业工会。
立足工会本职,心怀发展大计,市总工会的“远大志向”是牵着“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牛鼻子,助力上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凝聚外企职工力量在建设“五个中心”中建功立业。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工会工作也要有大视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历史进程中,工会工作也要有大视野,要有唇齿相依的敏感,要有见微知著的能力。当下国际风云变幻,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蝴蝶效应下,在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的搅局中,一场世纪博弈的序幕已经拉开,无论人们是否情愿,都已被裹挟其中。同样,工会人无法置身事外,因为外企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仅占上海全市企业数2%的外企,贡献了全市超过1/4 的GDP,超过1/3 的税收,2/3 左右的外贸进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1/2 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吸纳了1/5 左右的就业人数。
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6 月,全市实到外资102.8 亿美元,在去年同期高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增长5.4%。上半年上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 家、研发中心10 家,累计分别达到746 家和471家。民生经济,阡陌纵横,唇齿相依。进入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构建起全球合作网络,每个人其实都已身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每一份来自微末的努力都是伟大的参与。
和谐劳动关系、降低政策沟通成本工会要有突破、有举措
当镜头汇聚到上海工会人身上,汇聚到大量的外企和职工身上,不难发现无论是法制背景还是现实需求,都在呼唤一个承载外企、职工、工会的三方沟通交流的平台的出现。
和谐劳动关系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是上海完善社会治理、实现营商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全面进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题中之意。2019 年3 月,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推进依法建会,保障外企工会依法开展活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的建设,则有助于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推动劳资关系和谐、有序、健康发展;有助于加快平台搭建,加强资源对接,深化政企对话,促进各项决策优化;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增强外企对沪投资的信心,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而在降低政策沟通成本上,外企盼工会有突破、有举措。根据上海市总工会2018 年统计年报,截至2018 年9 月底,上海外企独立建会5028 家,覆盖单位8678 家,会员1165283 人。以上海双优外企为抽样样本,2017 年度上海双优外企1000 家,建会覆盖率约50%。
大调研中发现,针对工会工作,外企盼望上级工会能够发挥平台枢纽优势,为促进企业发展,在降低政策沟通成本、打通政策获取渠道上有突破、有举措;盼望企业工会能在员工关系维护、企业文化建设上有担当、有作为。外企职工群众需要工会在劳动经济权益维护方面持续发力,更期待工会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职业成长平台方面彰显作为,进而满足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个人需求。
联合会推动外企成为“示范者、先行者、领跑者”
如今,我们有幸看到劲往一处使的合力,一个沟通外企和职工的平台已经形成,一派欣欣向荣、和谐共建的景象指日可待。
据悉,成立后的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将推动更多上海著名外企成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示范者、引领企业社会责任的先行者、助推科创中心发展的领跑者。
相关联接
一图了然——联合会的组建及组织架构
三大举措落实方案联合会发挥桥梁纽带新作用
根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的方案》,成立后的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旨在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平台,切实发挥外企与职工、外企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联合会将从平台建设、服务举措、人才建设三方面入手,以切实的举措夯实联合会的“基础”。
创建创新平台建设之平台建设面面观,共识共赢新机制
·搭建企业与政府对接对话的平台
由总工会牵头,建立市、区两级政府和著名外企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向市、区两会提出产业政策优化等方面的高质量提案。联席会议将选取著名外企经营管理者杰出代表,邀请市、区政府委办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政策前期立项调研、草案意见征求、执行反馈修订等全过程,深入开展政企对话,充分发挥双向对接功能。进一步提升著名外企代表在工会界别政协委员中的比例,推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著名外企经营管理者成为上海市国际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成员。
·搭建企业与工会互信互促的平台
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为主旨,由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牵头,每年定期组织上海著名外企社会责任圆桌会议,发布《上海著名外企社会责任报告》,打造著名外企权威智库品牌。一是主动发起著名外企履行社会责任倡议,将工会建立作为外企对标国际通行惯例、履行社会责任、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二是形成著名外企权威智库品牌,形成年度《上海著名外企社会责任报告》等。三是开展外企经营管理者与工会代表的对话会,让外企经营管理者了解劳工政策、理解工会主张、掌握职工需求。
·搭建企业与职工共识共赢的平台
健全完善由政府有关部门、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和著名外企经管管理者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组织著名外企HRD 年会,聚焦著名外企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开展协商共议,形成《上海著名外企劳动关系白皮书》《上海著名外企职工薪酬发展报告》等年度观察资料。
积极健全三项机制,推进著名外企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常态化运作:一是劳动关系发展态势监测机制。二是职工队伍薪酬保障机制。三是权威雇主品牌认定机制。
创建创新服务举措之聚焦职工企业需求,提升服务能级
·充实丰富《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服务政策清单》
以职工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实丰富《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服务政策清单》(附后)。吸引、凝聚和团结更多的外企和职工加入工会组织。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具有外企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体系
总结并推广一批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企业社会责任最佳实践案例。将外企履行社会责任、劳动关系和谐情况、建会建制等内容纳入各类评先评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的重要考核因素;推荐具有代表性的外企经营管理者作为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工商联执委等候选人,设立“上海五一劳动荣誉奖章”,对杰出外籍经营管理者进行推荐和表彰;对大力支持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依法经营管理,劳动关系健康有序的已建会著名外企,在政策资源、服务资源和荣誉资源上给予积极对接和有力倾斜。
·加快组织覆盖和服务覆盖
依托上海著名外企工会联合会,充分发挥中智、外服两家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扎根外企、业务联动、服务联系的天然优势,以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定工业区等四大国家级、市级重点园区集聚外企的区域优势,打造著名外企工会发展的重要“蓄水池”,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按照条块联动、条条联动的路径,锁定行业影响力大、经营状况良好、从业人员众多的著名外企,依托联合会的平台优势,形成共促外企发展,加快组织覆盖,服务会员职工的强大动力。
创建创新人才建设之共享培训资源平台,助推人才培育
·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深化著名外企职工素质工程,努力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快人才培育,积极建设著名外企职工培训示范基地,推动外企培训基地的对外开放和整合共享;进一步丰富并优化中智、外服等线上培训资源,建立集学习性、文化性、社交性为一体的外企职工技能培训云平台。进一步加强人才服务,建立著名外企技术技能人才数据库,助推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联合有关职能部门,推动建立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住房、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特殊措施。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发布重点行业人才发展报告。
·着力助推产业高地
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在国家战略发展、创新工程建设中,进一步激发团队活力。加强政策资源配置,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在政策应用和资源配置上,大力支持制度创新;推进著名外企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配套奖励机制,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贯通制度。深入开展具有产业引领性、区域影响力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挖掘、培育并选树重大产业项目中劳模工匠等先进人物,推荐纳入本市杰出人才评选表彰范围。积极宣传先进人物、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对肯挑重担、敢于攻坚的团队和个人,重点关注并提供有力保障。
·着力构建创新高地
围绕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国际重大科学计划的实施,积极鼓励职工创新,推动上海成为国际创新成果的策源地和应用转化的重要基地。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职工创新项目孵化,鼓励职务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大幅度提升发明专利数量;深入开展各类创新创效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难题。推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立著名外企科技创新交流联盟,为产业链、资金链和创业链提供多重纽带,促进多领域融合发展,推动一流人才培育、一流技术革新和一流项目落地。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举办著名外企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展;深入开展“职工创新成果奖”评选,推荐著名外企优秀高技能人才参与国家级与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的评选表彰,组织创新获奖成果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