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不畏奔波 静待风景
2020-11-05袁春妹
本刊记者 袁春妹
“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应该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
这句话不仅是李智做人的目标,更是他几十年不曾动摇的事业准则。在他看来,无论是做企业、做技术,还是做产品,都不能只扮演一个“搬运工”,而应为成就质的飞跃不懈努力,做更好的企业、更好的技术、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自己。
身为东莞市金银丰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和广东智创无水染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李智,已经在企业经营这条路上走了近30年。从20多岁以设备为起点创建金银丰到2018广东智创的诞生,从设备再到设备+工艺,李智一直用技术牵引着自己和企业前行,于他而言,那是身为技术工作者的属性和必然选择,虽然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的目标—“清洁印染”始终不曾偏离。
不渝的信仰
“未来,碧水蓝天不应该只是被描述在教科书上,今天的我们在追求金山银山的同时,也应该为子孙后代守住这片绿水青山。”如同人们在乎的血脉相承,文化传递,我们的环境也应放在被传承之列,这是李智几十年来关注、推进清洁印染装备技术的原因所在。
李智觉得,此次疫情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懂得了健康的重要,也更坚定了他持续推动清洁印染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全球范围内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在不断加强,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方法并不可取。就纺织行业而言,无水、少水清洁印染肯定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尤其对于一线品牌而言,社会责任更重,推进环保生产的积极性也更高。“在分析清洁印染技术的发展前景时,李智说道。事实上,他的想法已经陆续得到了验证。“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行业发展环境总体不容乐观,但就我们的清洁染色产品技术来说,目前的市场反映仍比较积极,不少大品牌企业都在跟我们进行积极沟通交流。”
印染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是面料附加值提升的重要流程。随着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在环保方面日趋严格的管控,都在倒逼印染企业和印染装备技术加大创新提升。
“围绕行业的环保生产需求,目前行业里各种清洁印染技术层出不穷,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低浴比染色、溶剂染色,以及泡沫染色等等,这些优秀的技术各有所长。”作为几十年一直沉浸在技术与需求对接环境中的李智,早已从真实的市场环境中找到了技术创新的根本,就是值得产业化推广。“它必须能够为客户带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再优秀的技术,都无法在市场上找到落脚点。”
创新不止步
“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注重与客户的沟通交流,从客户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升技术。就拿我们的涤棉中厚织物短流程染色装备技术来说,如今又有了显著的提升。”李智说。
李智提及的这项技术就是该公司获得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众所周知,能够站在纺织行业技术创新的最高荣誉殿堂,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兼具技术创新的先进性以及产业化推广的良好应用成果,这正是李智和他的团队所追求的。
“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进行分散染料无水连续染色技术研发,经过多次研发迭代,最终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最初只适用涤纶织物染色。随即,我们就围绕扩大适用范围联合东华大学、华纺等单位进行新的研究。”李智说,“由于棉、涤及涤棉织物的染色工艺不同,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无数次试验,也承受了多次失败,最终开发出了‘涤棉中厚织物短流程清洁染色技术’,由此,将分散染料无水连续染色技术扩展应用到了棉及涤棉织物染色上,使得企业的能耗和用水量都得到了大幅降低。”
谈及这个项目,李智并没有聚焦那些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人更深刻的感受是:他喜欢这个创新的整个过程,不单单是成功的喜悦,连同坎坷与挫折,都已被他视为技术创新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闪光点。这或许就是一个技术工作者能够痴迷于技术创新的原因所在。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管理、创新、市场拓展、人才都是运营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企业若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就是重中之重。”这样的答案出自李智并不意外,身为经营者,李智认为创新才是企业特质。“目前,我们公司已经拥有了100多项专利。这些年,为了无水少水印染技术,其实放弃了很多其他机会,包括今年大热的口罩机,事实上,我们也有相应的技术储备,但我们并没有选择投机。创新需要专注,在清洁染色技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智说。
刷新“中国造”
在最近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除了疫情动态状况,人们高度聚焦的应该就是华为了。这个民族品牌在这两年可谓饱受美国压迫之痛,不过,也因此高效率地传递出了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上升到了怎样的层面上。成为领路者,势必会经历这样的历练。
谈及此,李智表示,中国企业,从最初简单的资本积累,到今天拥有很多如华为一样的优秀科技企业,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敬畏。几十年之间,中国纺织业包括纺机业也经历了从当年的简单仿制,到不断革新进步,再到逐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体系,慢慢确立自己的行业话语权,包括魏桥、鲁泰、阳光、桐昆等一大批优秀企业成为了中国纺织业各个细分领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行业内外的优秀范例下,我们在不断学习优秀企业的成长经验,注重扩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我们期待用技术强大自己,用我们的努力为中国纺机乃至中国制造做出一点贡献。
“就拿疫情期间,中国出口的一些防疫物资被退回的情况来说,其中有各国标准不同的因素,但很难排除质量问题,这是我们每个做实业的人都该关注的。事实上,包括纺机行业在内,一直以来有不少粗制滥造的Made in China走向了国际市场,直接影响中国制造的声誉。”李智表示,“20多年来,我们公司一直以出口订单为主,对此感触颇深,这也是我们坚持用创新提升自身价值,用品质备注品牌形象的原因所在。在海外,我们已经在努力倡导“New made in China”,体现有品质、有技术、有责任感的中国制造形象。尽管我们做得还不够,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快速达成目标,但我们会坚持,如同在技术创新上的态度,是可以耐住寂寞,沉稳、从容地一直做下去的。”
在李智看来,此次疫情对各个层面都有不少负面影响,但同时也给了行业企业进行调整,积累产品和技术的不错时机。他特别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携手,用创新和实力说话,真正改写那些对于中国造的负面看法,如华为一样,为中国制造增光。
风景在路上
据介绍,目前,广东智创在清洁染色解决方案方面,已经储备了很多相关技术,涵盖了涤、棉、尼龙、氨纶、针织、梭织、织带、超薄及超厚重的布料印染,李智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他相信这些创新一定会为客户带来不错的效益。
谈及“无水印染”,李智直言这会是他们的终极目标。“目前我们的清洁染色技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毕竟染料稀释仍需用水。尽管我们的低带液量技术实施后,每吨布料在加工过程中只需约0.3吨的液体染料,相较传统印染这个用水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技术上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当下的技术仍不能被定义为‘无水’印染,这也意味着我们还将继续奋斗在创新的道路上。”李智说。
作为一个有着近30年企业运营经验的人,李智非常清楚,除了积淀,企业的发展根本没有捷径可走。“日本、德国的技术之所以可以傲视全球,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们拥有的众多百年企业,这些企业用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企业精神就在这些人才中得以传承,日复一日,代代延续,不断精益企业和这个国家的制造水平和能力。”李智觉得,如今经过了40年改革开放沉淀的中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强大中国造,指日可待。
“作为中国企业一员,我们知道未来的路会有多坎坷,但已下定决心坚守自己的目标,全力推进中国清洁染色技术的更好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有信心,只要敢于迎难而上,就一定会迎来最美的风景。“
对话
《纺织机械》:您如何看待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李智: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项目,在初期或许一个人或者几个能量高的人就能做好,但若想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
《纺织机械》:您如何看待产品技术与企业运营的关系?
李智:产品技术应该放在企业最重要的位置上,若没有好的产品技术,再多资金,再多人也不过是做了一个搬运工的工作,社会价值不会太大。
《纺织机械》:在您看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李智:我个人认为,持续不断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任何企业在这方面都不应该有差别。
《纺织机械》:一个企业该如何做到与时代同行?
李智:一个优秀的企业要与时代同行,所需要的不仅是企业领航人的敏锐时代嗅觉以及优秀的领导才能,还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团队,甚至还必须有与其他优秀团队合作的能力。
《纺织机械》:您是否设想过企业做到百年的样子?
李智:百年老企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们的企业还年轻,虽然我无法准确知道她百岁的样子,但我相信,她一定会在清洁印染领域迎来自己的更好成长。
《纺织机械》:您如何看待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李智:做企业,追求价值获取盈利是我们的权利,但无论企业大小也都有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这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纺织机械》:作为企业当家人,您如何平衡自己对公司和家庭的责任?
李智:这些年,我切实感受到了家庭和事业很难兼顾,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
《纺织机械》:您觉得让一个企业家始终保持战斗热情的是什么?
李智:必然是他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多数企业经营者都不缺吃穿,而是缺少事业上的成就感。
《纺织机械》:您崇拜的人是谁?
李智:爱迪生等科学家。
《纺织机械》:您崇拜的理念是什么?
李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纺织机械》:您有哪些爱好?
李智:热衷于一些小发明小创造。
《纺织机械》:您预期什么时候退休?退休前您有何目标?
李智:希望65岁能够退休,但前提是在退休前能够看到无水少水清洁印染技术在行业内得到普及,不然的话只能干到干不动为止了。
《纺织机械》:您觉得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李智:现阶段应该是享受工作,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