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你的内需“奶酪”
2020-11-05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当前,国际市场变幻莫测,外贸形势扑朔迷离,很多企业都调转方向,瞄准国内市场。内销市场其实从不缺乏关注,白热化的竞争不曾远离,这也是很多主做内销市场的企业倍感压力的地方。从现状看,当下的国内市场竞争已经上升到了全新的热度中,到底该如何拥有更多胜算?如何有效把握内需机会?本期专题,我们将视角锁定纺机行业服务的终端领域,从产业集群以及纺织企业的动态信息中寻找价值点和机会。
行业观察 机会从未深藏
前不久,本刊记者在采访某纺机企业时曾收集到一些有意思的信息,因为疫情影响,国内外的市场都比较淡,然而,这家企业在某个地区圆纬机的销售却实现了逆势上扬,甚至销量超过了上年同期。谈及原因,就是当地政府推动了针织服装直播业务,带动了客户的产品销量不降反增,自然利好也传递到了设备端。
很多时候,市场的反馈就是这么直接,赢得机会也不用绕太大弯子,只要你真的关注了客户,跟着他们的变化走,就能大概率地拿到订单。
有潜力的内需市场
人均纤维消费量作为反映人民纺织品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数十年来展现出了中国快速发展的状态,从1950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不足1KG,到2006年上升至14KG,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刷新至25KG。不过,我国和发达国家的纤维消费水平确实还存有不小差距,就这一点来看,14亿人口的消费基数,蕴藏着中国纺织业国内市场挖潜的巨大空间。
目前,纺织全产业链80%左右的销售收入是在国内市场实现的,过去十年,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年均增速超过10%,而同期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年均增长不足5%。
近些年,无论是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能力,还是扩大和升级国内市场需求等等,中国一直在为强大国内市场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外部环境异常复杂的当下,国内市场价值更加凸显。背靠着不断强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纺织业的持续平稳发展便有了支撑和动力。不过,如何从这样的优势资源中找到行业乃至企业的机会,我们尚需读懂需求,甚至启发需求。
零距离贴近需求
对于很多纺机企业来说,一下子说出客户的理念或者产品特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此,纺机行业倡导了多年的关注下游市场,读懂客户需求又该如何落地生根?读懂需求并非简单的客户对设备本身的技术、维护等方面的需要,看清客户的产品升级方向,技术创新思路乃至运营规划都将是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纺机企业主动把控需求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我们可以做“点”上的分析。很多纺机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客户群,这些各自独立的客户都在努力用自己的理念做企业,从一些优秀纺织企业身上,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特质,有些企业在寻求差别化产品价值,他们希望错位发展,降低竞争强度,那么个性化定制的设备理当是我们服务的首选方向,让客户看清你的立意就是帮他们夯实差异化的能力。还有一些企业在围绕高效率做文章,以期在高质化的量产中确立优势,纺机企业可以推荐的服务自然也会围绕这些进行。不难预见,未来的中国纺织业一定是百花齐放,个性化、差别化的产品会更多出现,纺机企业,我们是否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面”上去找机会。在中国纺织业中,已被中国纺联命名的产业集群地超过了200个,每个集群地都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发展思路,地区政府也都会围绕集群的更好发展做规划。对于纺机行业企业而言,这些信息同样十分重要,适时地跟进集群发展,找准集群地企业设备更新需要,就完全有可能在一个集群标杆的示范效应下,带出整个“面”的销售。
数以万计的中国纺织企业阵营,每一天都在发生的改变,静待订单到来的概率犹如守株待兔,不如从今天开始养成整理、分析用户的习惯,有所准备的出击,成功的机会会高出很多。
集群走向 强劲韧性的产业实力
在中国纺织业中,有200多个被中国纺联命名的产业集群地,此外,还有很多拥有产业集聚优势的地区。当前,或因疫情影响或因产业升级,这些地区都在大力度推动产业的调整转型,从恒力的新材料产业园,到鲁泰功能面料园区,再到江苏吴江近期集中开工的50多个项目……虽受疫情影响,但中国纺织产业仍旧表现出了强大发展韧性,他们目标清晰、定位明确,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信心。
江苏平望镇设备、产品双升级
据了解,目前平望镇在持续推动自身发展方面,将依托智能化改造来带动投资总量高位运行,与此同时,纺织生产会更注重绿色环保,并将通过产品升级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在设备升级方面,平望镇鼓励企业在区域总量平衡的前提下,支持企业引进高端先进设备进行技改,目前所有印染企业都进行了定型机尾气回收、余热利用、引进节水型染缸等环保节能改造,涂层后整理企业的废气无组织排放管理,喷水织造企业推动中水回用,目前中水回用比例在70%,年内或将达到100%。
在产品升级方面,地区企业已在积极行动。比如国望高科率先在业内推出无锑纤维,兰天织造开发了各类双层充绒布,澳盛科技从生产碳纤维布向新材料进军,其生产的碳纤维拉挤板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风电叶片上,飘逸纺织的发热导电面料在德国ISPO展引起轰动,目前已与国内外的知名户外品牌达成合作,涤致良的细旦液晶面板基布也成功与三星等企业合作。
河南安阳加速优势产业转型
中信技术(安阳)印染示范园项目是2019年河南省重点项目之一,按照“国内一流、省内标杆”的标准建设,将该市的15家印染企业整合为5家并入园区。项目一期投资13个亿,整个项目有附属项目,电厂、污水处理厂、净水厂,将环保、印染园进行结合,项目预计2020年底建成。面对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市场竞争加剧,生产模式能耗高、污染高、效益低等挑战,北关区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包括2019年该区大力推进的豫之锦10万锭高端纺纱及配套倍捻织造等项目,项目定位高支纱产品,锁定高档衬衣面料、工装面料需求。
四川雅安经纬·芦山绿色智慧纺纱园签约
5月,经纬·芦山绿色智慧纺纱园正式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四川雅安芦山县举行。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占地1200亩,装机规模200万锭,项目分四期建设,每期为50万锭规模,一期项目于2020年6月开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60亿元,利税收入达8~10亿元,直接解决就业5000余人,带动就业15000余人。经纬·芦山绿色智慧纺织园项目,将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智慧生产车间,全力打响“西南纺织在芦山”产业品牌。到2023年,芦山县将形成集化纤、棉纺、织布、印染、制衣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集群,规模达到化纤10万吨、棉纺100万锭、包覆纱100万锭、制衣35万件、印染5000万米,织布机3000台,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广西平南纺织服装产业园针织基地项目开工
6月,2020年二季度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其中包括平南县纺织服装产业园针织基地项目。据悉,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总投资49亿元,用地2000亩。作为产业园的子项目之一,针织基地项目已于6月28日正式开工,总投资6.7亿元,占地1000亩,主要建设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以及供配电、给排水、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整个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带动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超600亿元。
鲁泰功能性面料智慧生态园区高档功能性产品试产
6月8日,鲁泰功能性面料智慧生态园区开始试生产。鲁泰功能性面料智慧生态园区由鲁泰和香港联业制衣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产品定位于高档功能性面料和功能性膜材料,实现防风、防雨、防菌、透湿、透气、抗皱等功能,用于运动、医疗、军工等领域。
试生产的一期工程占地约200亩,建筑面积近十万平方米,投资超10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主要包括:络整、染纱、浆纱、织造、染整等车间以及配套设施。
当前,鲁泰瞄准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探索智能制造新思路,逐步由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向柔性个性化智能供应链转变。
鲁泰功能性面料智慧生态园区从意大利、德国引进关键设备,结合鲁泰多年来使用进口设备的技术经验和工艺储备,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在重点、新型染整设备方面进行联合开发。在成台套染整主要装备方面,开展了染整装备以及智能运输、智能仓库、物流方面的联合开发。园区使用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全流程实现APS排产、企业ERP、生产MES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基于内部企业大数据、云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安全保障、运营效率等实现业务流程业态可管化、园区重点区域管理可视化、事件处理形态可控化。
陕西榆林恒力煤化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签署
6月12日,陕西省榆林人民政府、榆神工业区管委会与恒力集团就恒力(榆林)煤化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签署合作协议。
该项目作为恒力集团打造的第七大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1350亿元,重点建设恒力(榆林)煤化工产业园和恒力(榆林)纺织新材料产业园,由此将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从煤炭制烯烃、芳烃到精细化工、PTA、聚酯、化纤和纺织新材料加工的深度一体化融合,助推恒力“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打造。
新疆中泰莎车县纺织服装产业园200万锭纺织服装加工厂启动
6月20日,新疆中泰莎车县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在莎车县奠基。据悉,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规划建设200万锭纺织服装加工厂,分4期建设。其中,一期50万锭项目计划投资19亿元,2020年底10万锭建成投产,2021年底全面建成,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解决2500人就业。
江苏吴江5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6月27日,2020年吴江区半年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涉及59项目,总投资额881.8亿元。
其中,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此次共集中开工了12个项目总投资约107.7亿元,包括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岭郅智能制造及智慧供应链产业园、苏州宝格置业丽格广场、天玺产业园、苏州永纺生物质纤维纱线等。
广东潮阳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首批企业进驻试产
6月30日,广东省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各项建设基本完成,并迎来首批印染企业进驻试产。据悉,该项目占地1500亩,计划总投资约29.6亿元,计划入园印染企业51家。至今年6月,园区污水处理厂、供水工程、电力工程、供热工程等生产设施及园区道路,通用厂房、员工宿舍、管理中心、燃气工程、通讯工程等配套设施基本完成。目前,入园企业正在全速推进投产事宜,部分已建成投产,部分正抓紧安装设备。汕头市佳美针织有限公司作为首批进驻企业,其96台高温染色缸以及13条开幅定型生产线已经全部调试完毕。
江苏南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7月3日,南通国际家纺商贸城规划发布,地区将以“大通州湾”思维推进未来发展。目前,通州湾围绕现代纺织、纤维新材料方向,规划建设两大园区。
通州湾示范区现代纺织产业园规划总体定位以高端面料处理为核心,布局国际国内以纺织成品为终端产品的大型长流程企业、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引进高端面料及上下游延伸产业,服务南通家纺产业高端面料处理技术转型升级,打造国家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先导区。目标建成国家高端面料产业创新基地、亚太地区高品质家用纺织品制造基地和全球产业用纺织品新材料创新基地。
洋口港纤维新材料产业园规划总体定位是以化纤产业为基础产业,主要发展加弹、长丝织造、印染延伸产业链,主攻以长丝织造为核心的纤维新材料产业链。目标建成长三角北翼纤维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基地、南通纤维新材料产业强劲增长极、承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优质产能新基地三大基地。
目前,两大园区已吸引一大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落户布局,包括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华峰超纤材料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的桐昆聚酯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65亿元的台中化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等,部分项目建成投产。
纺企动向 市场缺口就是商机
从赛得利、金英利锁定的莱赛尔纤维未来需求缺口,到新凤鸣和吉林化纤关注的新材料、差别化产品,再到新野纺织、新疆利华纺织大力度推进的高端产品项目,以及锦润嘉、凤竹等企业推动的环保染色和绿色制造,中国纺织企业从不缺少求生存和谋发展的能力,他们下沉自己,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提升自身的能力,寻找机会。
利华纺织30万锭环纺项目奠基
5月,新疆利华纺织有限公司30万锭环纺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新疆沙雅县举行。该项目计划投资13.2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467.3亩,总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预计2021年8月建成投产。
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年产中高档纯棉精梳紧密无结纱、纯棉高档精梳纱达5.4万吨,预计年均销售收入可超12亿元,年均净利润超1亿元,可带动就业1500人。
吉林化纤主业升级 逆势上扬
5月,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产品产量环比增长22%,产品销量环比增长81%。疫情期间,企业推动人造丝持续开展大型化、匀质化、连续化、细旦化技术改造,实现丝饼单重提高40%,劳动生产率提升30%,单位成本降低15%,使下游织造效率提高了20%,实现了全产业链整体提效。企业加快创新升级,先后开发出抗菌、高白纤维等一批批差别化人造丝产品,拓展下游应用领域。腈纶在坚持差别化产品开发的同时不断改善产品品质,持续开展增强纤维染色稳定性。
中友化纤110亿投建新材料项目
6月8日,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桐乡市中友化纤有限公司拟投建新材料项目。据悉,该项目位于桐乡市,投资约110亿元,建设工期预计60个月。其中包含总投资65.5亿元的年产200万吨差异化直纺涤纶短纤项目,投资30亿元的10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以及总投资14.50亿元的30万吨聚酯薄膜等配套新材料项目。
赛得利百亿元莱赛尔纤维项目落户江苏溧阳
莱赛尔(Lyocell)纤维作为绿色纤维的代表性产品之一,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计2023年国内需求可达100万吨/年,市场规模超990亿元人民币。6月18日,江苏省常州市与新加坡金鹰集团合作的超百亿元项目—莱赛尔纤维项目在南京签约。项目由金鹰集团旗下赛得利集团投资建设,拟在常州市南渡镇新材料工业创新区新建年产50万吨莱赛尔纤维和5万吨无纺布项目。项目总投资15.7亿美元,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700亩,分二期实施,投产后年营业额可达110亿元人民币。
锦润嘉植物染色项目投产
6月24日,由德州恒丰集团与济南锦柯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锦柯草木染(上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山东锦润嘉植物染色科技有限公司植物染色纤维项目一期年产1500吨工程建设完毕并试产,首单为10吨的染色订单。据悉,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植物染纤维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
该植物染色纤维项目位于恒丰工业园B区,总投资1.1亿元,主攻植物染色新工艺、新技术。锦润嘉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拿到国际控制联盟Control Union植物染色企业认证的公司,植物染色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据德州恒丰集团发展战略规划,拟将锦润嘉植物染色项目扩展为一个带动123产业融合的全新产业链项目。从植物种植、植物染料提取,到产业终端品牌三方面着手发展建设,努力成为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力量,预计可带动终端1000亿元市场规模。
新野纺织纺纱及非织造新项目将启动
近日,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开发行可转债预案,拟募资16亿元,分别投资于阿克苏新发棉业有限责任公司16.5万锭高档纺纱建设项目、新型功能性纱线项目、医用卫生非织造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16.5万锭高档纺纱建设项目,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工业集中区的新野纺织子公司阿克苏新发棉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建项目,总投资为6.10亿元,本次拟使用募集资金49301.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为12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高档纯棉精梳紧密纺纱约2.48万吨。
年产新型功能性纱线1.6万吨的12万锭新型功能性纺纱生产线项目,建设地点为河南省新野县产业集聚区西区,建设周期为12个月,项目总投资为58550万元,本次拟使用募集资金48958.00万元。医用卫生非织造布项目建设地点为河南省新野县产业集聚区西区,总投资40,330万元,项目拟新建8条医用卫生非织造布生产线,建设周期12个月。该项目建成后,将年产各类非织造布约3.5万吨。
苏州龙杰升级装备 关注环保产品
疫情期间,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对设备进行了大规模智能化升级改造,并引进了全自动包装码垛流水线等先进智能装备,来提高生产检测效率和产品品质及劳动强度。根据该公司的中长期市场需求分析,认为随着终端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功能性、高附加值纤维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尤其是既能满足消费需求变化又能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融的环保类产品。未来3年,该公司将通过对仿麂皮、仿皮草、PTT等纤维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升级和新产品研制,进一步优化差别化、高附加值产品结构,同时,进一步丰富循环再利用纤维、生物基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纤维的产品结构,提高该类产品的占比,不断推进绿色发展。
福汇纺织仿梭织产品赢订单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生产各种类型针织布的高新技术企业,盐城福汇纺织有限公司前不久重点推出了一款高针高密针织仿梭织产品。相较于传统产品,该新品兼具梭织布的稳定性和针织布的拉伸弹性,制作的成衣既能保证尺寸稳定,又具有非常好的弹性和舒适性。目前这款产品订单状况很好。面对消费需求新形势,该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在材质、工艺、花型、色彩等方面持续优化提升,在理念内涵、新材料应用、织物风格、新工艺及新技术上不断突破,陆续开发了针织仿梭织、不倒绒起绒织物、三明治和五明治空气层等多款新产品。据悉,该公司新品销售占比已达企业营业额的30%左右。
凤竹纺织绿色工厂 服务高端制造
作为国内纺织行业首个绿色工业建筑三星级项目,凤竹纺织安东新厂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总占地约165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8.5亿元。项目以生产针织印染面料为主,印花、染纱为辅。预计今年9月底,项目可完成设备进场安装和调试,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高端针织印布10万吨。
产线联动的立体仓库是凤竹纺织安东新厂的最大亮点。未来,这里将实现从胚布进仓到生产线生产,再到成品自动分拣、自动包装、扫码进仓、出库等动作一气呵成。
华宇投建中国最大经编示范基地
作为中国经编行业龙头企业,华宇已经形成集化纤、经编、染整、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纺织集团运营模式。该公司于2019年启动了经编智造生产项目,项目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时尚服饰织造园,占地面积约250亩,总投资约35亿元,项目将按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力求达到建成智能化工厂和实行智能化生产管理,预计5年完成全部项目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经编纺织示范基地。目前其首期项目的三幢主体厂房已全面启用,部分设备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康赛妮创新释放羊绒价值
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康赛妮是拥有年产10000吨的粗纺、精纺、半精纺、花式纱的羊绒生产基地。康赛妮开发的系列产品以羊绒产品为主,并在现有羊绒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可追溯羊绒系列产品。除了无染色系列产品,该公司还围绕消费需求的变化推出了功能抗菌产品。抗菌羊绒纱线既能抑菌,降低病毒传播,又能消除细菌分解的异味,实现抗菌、消除异味双效功能;产品手感细腻柔软又富有弹性,表面光泽柔和、绒面丰富,穿着舒适安全,对人体无害,随时随地保护人们的安全。此外,其主打还包括GRS可再生羊绒系列和功能性羊绒产品。
金英利年产1.5万吨莱赛尔生产线改造项目达产
6月29日,山东金英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非原纤化莱赛尔纤维生产线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成功达标达产运转,创单线日产量50吨的新高,成功实现国产化万吨级莱赛尔纤维智能化、产业化生产。
该项目作为国内首条非原纤化莱赛尔纤维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线,也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实现产业突破的关键之一。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成了国内领先的年产1.5万吨新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实现了工程设计数字化,生产装备自动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该项目使生产效率提升了27.2%,产品不良率降低了41.7%,能源利用率提高了20.3%,运营成本降低了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