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上蠲痛汤加减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研究
2020-11-04朱恪材
朱恪材
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1
目前颈源性头痛治疗主要有药物、神经阻滞等现代医学疗法及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治疗方法[1]。开封市中医院应用明代《寿世保元》中治疗头痛名方,清上蠲痛汤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按照颈源性头痛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开封市中医院康复科和颈肩腰腿痛科治疗的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1~70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3 a。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0~69岁,病程最短9 d,最长4 a。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参考《颈源性头痛的诊治相关研究进展》[2]拟定:①有颈椎病史或颈部劳损史;②头痛与颈部关系密切,且多见于枕部、前额、颞部及头顶部;③颈部活动受限或有不适感,颈枕部及肩部痛或压痛;④颈椎X 光片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或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及寰枢关节的异常改变等。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20~70岁;③入组前1周内未服用止痛药物;④自愿参加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1.1.4 排除标准
①严重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非单纯颈椎病头痛者,如颈椎及脑部占位性病变,颈椎骨折、发育异常、颈椎结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者;④合并严重心血管、脑血管及五官科疾病者;⑤精神病、传染病、治疗区域皮肤感染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口服复方氯唑沙宗胶囊 (海南万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146。毎粒含氯唑沙宗125 mg,对乙酰氨基酚150 mg),每次2粒,每日3次;颈复康颗粒(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2204),每次1包,每日2次,连续治疗14 d。治疗组服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疗,基本处方为:当归15 g,川芎15 g,白芷10 g,防风10 g,羌活10 g,菊花15 g,蔓荆子10 g,独活10 g,细辛10 g,酒黄芩10 g,苍术10 g,麦冬10 g,葛根30 g,粉甘草3 g。临证加减:头痛日久者加蜈蚣3条、全虫6 g;头顶痛者加蒿本10 g,酒大黄6 g;脑髓痛加苍耳子5 g,荆芥10 g,木瓜10 g。两侧疼痛加柴胡10 g,胆草10 g;伴视物昏花者加枸杞子15 g、菊花用至30 g。服用方法:内服:每日1剂,水煎汤300 mL、早晚各温服1次,连服14 d;外用:将煎煮后的药渣,趁热装入大小适中的布袋内,或将放冷的药渣包加热,在项枕部行热敷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
1.3 观察指标
1.3.1 头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将治疗前后疼痛评估情况进行记录比较。分值0~10分,分值越小表示疼痛程度越轻,分值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重,无痛为0分,最痛评为10分。
1.3.2 颈部活动度
颈椎活动度(ROM)测量法评分,分值1~4分。1分:活动自如、日常生活无影响;2分:颈椎活动有一定程度限制,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分:颈椎僵硬,活动明显受限,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大;4分:颈椎活动严重受限,基本不能活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1.3.3 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
检测患者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 的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明显减少,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有效: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减少,颈部活动受限明显缓解。无效: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和伴随症状,以及颈部活动功能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
两组头痛程度评分VAS 均较前改善,且治疗后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颈部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颈部活动度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部活动度评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流动力血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VA、LVA 和BA 的Vs、Vm 值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患者各指标增加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s,mm/s)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s,m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出现恶心症状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症状1例、胃部不适症状1例,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和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无颈源性头痛的病名,多将本病归属于“头痛”、“头风”的范畴。若遇外感诸邪上犯于顶,壅痹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之气失于舒展,清阳不能上荣于头,以致脑窍失养,发为头痛,此乃“不荣则痛”[4]。
清上蠲痛汤以养血祛风、平肝通络而立方,可治疗各种偏正头痛。方中当归与川芎配伍可养血祛风,活血止痛,使之通则不痛。现代研究证明,川芎具有增加脑血管循环,扩张周围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可作用于中枢神经,可抑制大脑活动,发挥镇痛功效[5]。白芷、羌活、独活、防风、细辛均辛温香燥,具有祛风止痛之功,为治头痛之要药。但羌活走太阳经,葛根、白芷走阳明经、细辛入少阴经。其中白芷提取物总香豆素可通过降低模型动物脑内和血中一氧化氮含量,达到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细辛及其提取物被证实对对头痛、牙痛、神经性疼痛及跌打损伤等多种疼痛均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阿片肽类物质、钙离子通道、氧自由基等途径有关。菊花、蔓荆子平肝祛风止痛,黄芩清上焦之热,配伍细辛进而通利官窍;苍术祛风化湿,麦冬引气下行,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以上诸药合用再加辨证加减,共奏养血祛风,清上降浊,使经络通,气血荣而使头痛止。
综上,清上蠲痛汤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显著改善头痛等症状,改善颈部活动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