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卫生安全事件期间图书馆对读者服务的探索
2020-11-04章锐敏
◎章锐敏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00)
2019年底国内突发的卫生安全事件对国内各行各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图书馆也经受了巨大的考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柯平主任认为:图书馆在重大突发事件服务中应急服务存在缺位现象,应建立“图书馆应急服务机制”,包括应急保障机制、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1]。
一、制定一系列创新举措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对卫生安全事件防控工作的部署,结合学院图书馆实际,制订了《图书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试行)》规章制度,做到与广大师生读者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方案内容包括了场馆管理、人员管理、卫生应对、保障服务四大块。
场馆管理 防疫物资到位、场馆定期消毒、严控读者活动人员管理 普及防控知识、人员报备登记、馆员日常巡库卫生应对 馆员健康心理、馆员健康监测、突发场景演练保障服务 细化馆员工作、网格化管理、模拟场景验收
图书馆组织多呼吸道传染病等卫生安全的预防知识,提高馆员和师生读者自我防护意识,实行馆员每日健康打卡信息上报。提前备好预防物资,购买图书档案消毒柜,每天对场馆进行地面消毒。每个楼层在醒目位置张贴“应急指引”“注意事项”,图书馆正门张贴“入馆告知”,提醒读者佩戴口罩,保持1.5米的社交距离,体温正常方可入馆。开馆后,师生读者进入图书馆书库、阅览室,馆员引导读者在有张贴“阅读座位”的地方就座,合理控制入馆人数,确保馆内读者阅览环境的安全。闭馆后,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半个小时后开窗透气。力求为读者创造一个相对安全健康的阅读环境。
二、打造一系列针对读者服务的举措
(一)开展线上服务的举措
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负责网络维护的馆员,保障在线资源访问24小时正常运行,监控网络服务,及时修复排除故障。负责数字资源的馆员及时拓展资源的获取途径,提供快捷、优质的信息资源。读者还可通过漫游账号、VPN等方式登录图书馆已购的中国知网、移动图书馆、维普期刊、百库文库等资源数据库,随时随地获取论文、电子期刊、专著等资料的下载,做到师生足不出户,便可及时获取资源资料,开展在线学习、科研,改善读者访问数据库的体验,满足了校外师生在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需求。
由于读者不能到馆内进行图书咨询,图书馆利用钉钉、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即时通讯手段,提供馆员在线咨询,实时反馈读者问题,为读者在使用数据库等方面答疑解惑,对有课题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代检服务。
(二)卫生安全预防期间图书馆开展线上阅读推广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时间和空间得以延伸,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形成‘泛在阅读’和‘碎片阅读’的阅读模式。泛在阅读是人们日常阅读行为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数字阅读对人们时空概念的革新,它使阅读变成一件自由的事情,碎片阅读是时间管理的一种方式,它有效地填充料人们的碎片时间,使阅读变成一件有效率的事情。”[2]数字阅读打破了传统的线下纸质模式的局限性,多了线上数字资源的体验,这是数字阅读的优势。为了丰富和满足师生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积极组织了多个以阅读推广为主题的活动。举办了“不负阅读好时光,在线打卡21天马拉松活动”、职院万方数据信息检索大赛等。
(三)针对毕业生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以往毕业生需亲自来图书馆流通处核实已归还图书,方可在离校手续清单上盖章通过,图书馆结合当前形势,简化流程,本着服务至上的原则。强化信息化举措,优化工作程序,在特殊期间为毕业生提供更快捷便利的服务。以系部为单位在数据库对毕业生有无归还图书进行归类,分送到各系部负责毕业生离校的老师,涉及到图书归还问题的,统一学生在规定时间到流通处归还图书。无借书的毕业生不用到服务大厅,确保毕业生安全健康离校。
(四)对图书归还期限的人性化做法
及时对归还图书期限做出调整,在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及时发布《图书馆关于图书归还延期的公告》,逾期免责,解决了读者的顾虑,彰显了图书馆人性化的关怀。
三、对预防期间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些思考
卫生安全事件以来,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生活方式,这种特殊经历,也让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变化,为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利用线上举行阅读推广、资源拓展等方式服务师生,但还是凸显出一些不足。
学科馆员的专业素养,在线服务需要图书馆员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参与搭建图书馆线上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于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再按学科和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送与服务[3]。高校学科馆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为了更好的培养馆员的专业素养和提高馆员的知识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本馆全体馆员积极参与线上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馆员业务能力提升专题讲座”“2020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
以线上活动为契机,推进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实现高校优质学术资源和服务共享,打造未来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让传统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优势互补,以读者服务为中心,调研师生读者在线上使用过程中的感受,改进服务。
在线上,加强与师生读者的互动,可将“入馆告知”“应急指引”等做成问答小游戏,发布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让师生读者参与进来,熟悉入馆流程,加深对图书馆预防流程的印象。
针对教学人员的需求,建立数字资源应急机制。高校图书馆应致力于全方位搜集国内外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流行病等学科领域的各种书刊资料及数据库,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特藏专题资源库,及时加工成不同形式、有侧重点和针对点的信息产品,宣传推介给学校教学人员、科研团队、卫生机构等不同需求用户和部门[4],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结语
在预防期间,图书馆积极展开网上调研,做出一系列读者服务举措,及时发布官方权威可靠的信息,为读者提供官方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图书馆最大的资源优势,改进服务方式,但仍有不足之处,如何提高图书馆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如何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在学校“双高计划”建设中发挥资源建设、整合、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实践中查找不足,应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