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悟学习之道 走进说理之门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2020-11-04蔡轶佳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浙江湖州313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针对性观点导图

蔡轶佳(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浙江湖州 313000)

刘春玲(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湖州 313000)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习”,意在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之道,结合自身的经历感受,体悟正确的态度立场,掌握学习的方法路径,探索学习的意义价值。

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材共编排了三个单元。本单元“学习之道”作为起始单元,篇目涵盖古代说理文、政论、杂文、随笔,计有《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等6 篇文章。相对而言,它们并不追求严谨论证,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说理特征。

根据“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侧重点是:通过梳理和探究,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在阅读与鉴赏中,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在表达与交流中,学习用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基于此,本设计以“说理的针对性”为核心,以单元为活动设计单位,由“分析说理的针对性”(3 课时)、“揣摩说理的方法”(2 课时)、“欣赏说理的语言”(2课时)、“撰写我的学习之理”(2课时)四个学习任务组成,旨在通过阅读梳理、研讨探究、演讲交流、写作分享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提升自我修养。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结合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理解文章观点的现实针对性。

2.细读课文,理清说理的思路,学习说理的方法,辨别严谨论证和生动说理之间的区别。

3.研读课文,分析政论文、杂文、随笔等文体的不同语言风格,从语言角度体会作品的读者意识。

4.围绕“学习之道”,多角度思考问题,选择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关于“学习”的观点,完成写作和演讲。

【学习评价】

1.理解观点的针对性:①概括文章观点,列出“学习之道”;②找到观点针对的现实问题;③说一段自己的读书经历;④拟一条有针对性的宣传语。

2.学习说理思路和方法:①画出文章思维导图,理清说理思路;②完成相关表格并概括举例、引用、对比、类比、比喻等方法在说理文中的效果和作用;③概括论证侧重严密周详、说理侧重生动清晰的特点。

3.体悟说理文语言风格:①列出并记诵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②说出政论文语言切中要害、深入浅出,杂文语言讲究文艺性,随笔语言自由舒展的特点;③概括两篇古代说理文的不同语言风格。

4.完成写作、演讲:①写作不少于700字的论述文,要求观点准确、针对性强,材料丰富,方法得当,语言简明;②完成一次3分钟演讲,要求观点鲜明,材料充实,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课前预习】

1.通读6篇课文。

2.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单(如表1);口头翻译《劝学》《师说》全文;小组讨论汇总的疑问。

表1

【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一:分析说理的针对性

一、阅读课文,初识学习之道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表2)。

表2

1.收集、筛选提出的问题,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示例]

①《拿来主义》一文为什么放在本单元?②黑塞认为,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像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都是阅读障碍症患者,阅读障碍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伟大人物。我们怎么理解黑塞的观点?

2.整理、汇编“学习之道”,编制“班级学习日签”。

从课文提炼“学习之道”,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要求:语言凝练生动、易于记诵,将它张挂于班级宣传栏并定期更换。

二、直面历史,把握作品针对性

1.比较品读,初识端倪。

对比阅读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和鲁迅的《青年必读书》。在文章中,黑塞和鲁迅对中国的典籍、作品表现出相反的态度。对此你怎么理解?在查阅资料后分析并加以阐释。

2.梳理探究,理解体悟。

完成表格(表3),进一步体会课文观点的现实针对性。

表3

[提供材料]

①《荀子·儒效》节选

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

③《题欧阳生哀辞后》(韩愈)

④《谁在没落》(鲁迅)

三、联系生活,分享读书之道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它的设立是为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学校将开展宣传“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活动。

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篇文章描绘了作家个体的读书场景。回忆你的一次读书经历,以“讲述我的阅读故事”为题,在学校宣传“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中分享。

2.针对社会阅读现状,拟写一条有关“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宣传语并说明理由。要求:①倡导的阅读观准确、有现实针对性;②语言简明、生动;③20字以内。

学习任务二:揣摩说理的方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说明说理要有现实针对性。说理要使人信服,须有清晰的思路,并运用恰当的方法。

一、理清思路循规律

1.勾画思维导图,理清说理思路。

[思维导图示例]

《反对党八股(节选)》第六段思维导图

图1

在这一段中,作者倡导“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遵循这一思路,摆出“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的形式主义现象,论危害,挖根源进行有力批驳,并提出解决办法。

2.借助学习支架,拓展延伸梳理。

以师生共同完成的思维导图为学习支架,理清《劝学》《师说》《拿来主义》的说理思路,画出思维导图;尝试归纳说理的一般思维规律。

[思维导图示例]

《拿来主义》思维导图

图2

《拿来主义》遵循说理的思维规律,破立结合进行说理。“破”时直击弊端,探究根源;“立”时层层剖析,找到解决办法。

[提供材料]

写议论文包括五个基本步骤:研究问题,确定自己在该问题上的立场,为自己的立场进行论证,对反对自己立场的观点进行反驳,最后是解决问题。这样,一篇文章的大纲大致如下:(1)对问题进行解释;(2)陈述你对该问题的立场;(3)对你所持的立场进行论证;(4)对预期中的批评进行反驳;(5)问题的解决。

——T.爱德华·戴默《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389页)

二、回顾所学辨方法

本单元文章大多针对现实发表观点,对错误现象层层剖析、辩驳,提出主张。学习说理的思路,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有逻辑,表达更有条理;学习说理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说理更具说服力。

1.品读课文找实例。

品读课文,完成表格(表4)。

表4

2.对比阅读试赏析。

(1)运用举例的方法说理,重在对事例的分析阐释。请以《师说》《反对党八股》为例加以说明。

(2)《劝学》《师说》运用多组对比说理,概括对比的内容,理清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对比法在说理中的作用。

(3)阅读鲁迅的《拿来主义》和《谁在没落》,分析两篇文章在说理艺术上的区别并赏析效果。

三、质疑探究试运用

1.于无疑处见疑问。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对以上两个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2.条分缕析来分享。

(1)开展课前3 分钟演讲,阐述自己的观点。

(2)演讲要求:①结合材料,联系学习生活,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点;②思路清晰,逻辑性强;③恰当运用说理方法;④有感染力。

演讲评价量表如表5。

表5

学习任务三:欣赏说理的语言

一、摘录警句,品味语言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写文章,无论是内容、方法还是语言,都需要依据对象,有的放矢。

细读课文,完成表格(表6),初步体会政论文、杂文和随笔的语言风格。

表6

二、涵泳思考,深入推敲

1.同类文体细品读。

(1)阅读以下两段文字,说出语言风格的不同特征。

①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倒下去了,有些觉悟过来了,有些正在换脑筋。事变是发展得这样快,以至使很多人感到突然,感到要重新学习。人们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欢迎这种善良的要求重新学习的态度。(《论人民民主专政》)

②何况这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反对党八股》)

[回答示例]

同为政论文,语言表达都立场鲜明、感情充沛。《反对党八股》同时作为演讲稿,对象是听众,而非读者,它的语言或讽刺或幽默,更有趣味。

(2)辨析《劝学》和《师说》不用的语言风格。

2.相同修辞析异处。

第一组:

①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②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拿来主义》)

③这两部书告诉我,在灰色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读书:目的和前提》)

[回答示例]

都运用比喻。政论、杂文探讨严肃的社会问题,运用比喻体现较浓厚的讨伐氛围,但又“亦庄亦谐”“绵里藏针”;随笔中运用比喻,使说理充满睿智和温暖的气息。

第二组:

①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

②尼采就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拿来主义》)

③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上图书馆》)

[回答示例]

都运用引用。古代说理文引用名言为观点服务,增强说服力;杂文中的间接引用,通过类比,生动形象地阐明送去主义的危害;随笔中的引用,表达作者当时澎湃的激情。

三、尝试改写,沉潜体悟

细读《读书:目的和前提》一文最后一段:“当今之世……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将它改写成“我读经典”班会课的开场主持词。

要求:①紧扣原文观点;②300 字左右;③体现主持词语言风格。

[提供材料]

①经典阅读总会有困难,却又是充满乐趣的。读书不能就易避难,不要总是读自己喜欢的、浅易的、流行的读物,在低水平圈子里打转。年轻时有意识让自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读一些可能超过自己能力的经典,是一种挑战。应当激发自信,追求卓越,知难而上。(温儒敏《如何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②艾晓明《用一生来学习阅读》(《南方周末》2004年6月3日第30版)

学习任务四:撰写我的学习之理

一、抓准角度,质疑思辨

探讨:有人说荀子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和当今“终身学习”理念是一致的,对此你怎么看?

[提供材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第5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学习支架]

表7

“学不可以已”和“终身学习”两个观点有异同。“学习不能停止”,在当下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明辨则需要我们多维思考,每个问题都有不同角度,学会抓住某个角度,定向定点,缘事析理,才能挖掘问题的本质。

二、聚焦“学习”,言说我思

韩愈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每个人均可在各种学习环境中学习,甚至可在教育社会中轮流充当学生和教员”,这些观点给了你怎样的启迪?选择一个角度,向同学阐述你的思考。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联系现实,说理清晰,方式灵活;③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论述文。

三、学会反思,走向成长

学习本单元后,与从前的自己相比,有哪些新的收获和成长?与同学交流。

猜你喜欢

针对性观点导图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观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