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对策分析

2020-11-04李道春赵文昊邢泰宁苏艳丽张丹丹

北方音乐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创新型双一流一流

李道春 赵文昊 邢泰宁 苏艳丽 张丹丹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所谓“双一流”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它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教育战略决策,专门面向国家高等教育领域中的“211工程”与“985工程”,它能够确保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是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柱。

一、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提出

我国自2015年以来就提出“双一流”战略,目前,它已经逐步进入深入实施阶段,它承担了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此,“双一流”在我国高校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占据了至高的地位。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院校为例,高校音乐专业在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强化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进程,专门提出了基于“学、赛、演、创”四位一体学生音乐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这对他们未来成为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非常有利。

就培养创新型音乐人才来讲,我国高等教育希望迈上一个新台阶,打造一批能够在国际上也同时拥有地位的重要专业与学科,促进我国高校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高校遵循《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度分析了“双一流”高校的具体内涵,专门建立高水平研究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始终将人才创新培养建设摆在教育工作首位。

当然,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中存在着较大冲突矛盾,因为从整体上看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依然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未能实现普通基层大众教育综合发展。而伴随近年来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持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明确了全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实现大众教育全面普及,摆脱传统教育认知误区,多以理论结合实践为中心建立高校教学教育发展体制,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而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育全面深入实践教育基础,更多引导学生从实践角度出发不断寻求自我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1]

二、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

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该拥有其明确的定义内涵,需要首先探索音乐专业创新人才的基本培养路径,然后展开人才培养全方位系统分析,就上文所提出的“学、赛、演、创”四大方面展开教学过程,凸显四大方面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

首先是“学”。要学有选择、学有重点,要对专业知识教育的系统性进行优化,确保在理论基础之上渗透实践活动内容,确保整治理论教学到位,充分结合组织基础,坚持做到集中学习,丰富专业内外学习内容。例如坚持艺术实践学习配合主题党课学习,不断通过各种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其次是“赛”。要做到以赛代练,这也是培养学生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最佳途径。在音乐专业教育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各级各类专业技能与知识竞赛中,并确保他们争取在各类竞赛活动中都能获得优异成绩。比如说校园艺术大赛、文化艺术知识竞赛、舞蹈大赛、美术大赛、健美操大赛等。并积极组织举办大学生艺术节,通过大赛氛围带动学生音乐艺术学习激情,带动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学以致用、乐在其中。[2]

最后是“创”。音乐专业是讲求音乐创作的,这是根本。在培养学生音乐创作感受、创意与塑造三大要素过程中,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意识与艺术实践能力,确保他们拥有最丰富的、最强烈的情感始终贯穿于音乐学习过程当中。创造是音乐专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标,它为学生带来了音乐学习的终极体验,所以说,“双一流”高等音乐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做好创造创新教育,以为培养创新型音乐人才做好铺垫。[3]

三、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思路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必须清晰明确,争取做到“三位一体”,以四大要素中的“学”“演”作为基础,深入研究,体现创新型音乐人才培养思路。比如说,要在教学中持续加强创新研究,在教研工作中重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在科研成果中注入教学与艺术实践内容,并能够以舞台表演的基本形式展示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这是实现“双一流”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思路路径。总体来讲,就是要形成三位一体教育闭环,其根本在于音乐教学,通过教学内容提炼、策划编演、感性认知、案例教学引出艺术实践;从问题提出、启发引导、节目素材收集与成果展示引出教研工作成果;再在教研工作中思考总结、研究分析、引入成果、指导方向。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感性认知,确保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催生全新的音乐专业科研教学方向,引领学生共同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性、前沿性的音乐艺术作品。[4]

(二)人才培养核心目标

基于思路之上,针对创新型音乐人才的核心培养目标主要围绕上述三位一体的“学、研、演”展开,它深入探索教学内容、科研与艺术实践三位一体,追求系统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希望突破固有课堂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强调对人才的柔化培养模式。

在核心目标追求方面,高等音乐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还追求模式本质转变,真正做到对标“双一流”人才建设任务模式,确保结合“双一流”发展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度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体系,追求实现成果转化。

首先是培养拔尖高水平音乐人才。这一目标背景下对于创新型音乐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学生理论技能,做到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发挥学生个体优势,推进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该过程中,教师也希望不断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创业意识,做到对人才培养的有效组织、创编与调整。综上所述,才能实现对拔尖高水平音乐人才的有效培养。

其次是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内容。做到对高校地域文化特色的有效发挥,确保其区域传统音乐文化遗产构建到位,建立良好的艺术实践平台,为学生深度学习音乐创造有利空间。在该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度渗透大量的传统音乐文化内容,推进学科研究与艺术实践二者的深度融合,强化对地域文化特色与区域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追求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发展目标。

最后是对人才培养成果的有效转化。在不断推进教学、科研与艺术实践的基础之上实现它们之间多位一体的有效对接,追求成果转化,全面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基于基础理论与艺术实践深度融合构建校园音乐教育体系。它主要以社区作为中心传承音乐专业特色内容,展示艺术实践特色,确保音乐专业真正服务于校园、服务于社会。[5]

四、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追求教学核心地位的有效确立

在培养“学、赛、演、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教学核心地位与核心内容,通过大量的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更多智能化、人性化教学手段,全方位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具体来讲,应以高效音乐人才教育改革作为主导路线,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原则,正如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所阐释的“教育就是有关人的灵魂的教育,它并非是任何非理性知识与主客观认识的堆积”。但传统中国教育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严重忽略了教育本质,在培养学生人才方面所建立的就是一条纯粹流水线生产车间,中国式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毫无个体差异与创新思维,是典型的批量人才产品。音乐专业作为最富有创造力、最灵活、最追求思维逻辑转变的专业学科,应该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与专业差异的有效区分培养,追求因材施教,这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所以,当前的高等音乐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希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育教学优化。它所融入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所开辟的教育教学课堂内容丰富,希望在努力提升音乐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融入更多新教学模式,例如上文基于“学、赛、演、创”的多重实践教学模式、项目任务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等。就是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积极探索多元化、立体式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艺术实践与科研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绝对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在诸如民族音乐理论教学、音乐史教学中获得更多知识。

(二)注重音乐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高等音乐教育领域中,对音乐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交叉融合追求是不遗余力、始终坚持如一的,这也是现代高校学科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在该过程中,它希望追求自然领域不同现象之间所构建的相互联系有机整体,确保交叉学科做到集分化整合,实现科学整体化优化调整。在过往的音乐专业教学实践中,基于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之间交叉融合发展是非常到位的,其中就包含了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甚至是音乐治疗学等。这些交叉融合所衍生的是新学科内容,是对高校音乐专业专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它为学科综合发展,更好服务社会带来了巨大动能,不可小觑。下文就简单谈谈目前高等音乐专业学科与跨学科专业的有效融合应用要点。

音乐乐器学将乐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在乐器制作材料、结构、振动与共鸣方式方面研究深入到位,这代表了乐器的外表与声音修饰美化过程。为此,教师应该展开联想,思考音乐乐器学与物理声学、材料科学之间的相互联系,追求实现三者之间的交叉融合。以乐器声学为例,它与物理声学是可以融合形成一门新兴学科的,因为它从理论层面上阐明了乐器的基本发音原理、结构功能关系等内容,在针对音声声压、时程、频谱物理参量的分析上追求数学计算演化,建立音色质量共融结构体系,为乐器声学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出了诸多技术性指导建议。就音乐院校二胡专业教学研究看来,二胡乐器在振动共鸣、发声原理方面追求噪音音量尽量减小,其中,主要对运弓力度与擦弦方式进行了调整,追求实现竖弦横擦,调整二胡音色。这种做法就充分利用到了物理声学原理,对二胡音量与噪音频谱区进行调整控制,帮助学生寻找右手运弓力度与音色调整的最佳契合点。而在乐器木料材料选择方面,则追求采用不同种类木质材料,例如红木、黑檀、紫檀、乌木等,确保乐器结构细密、均匀且拥有较高硬度质地,如此,二胡乐器在演奏过程中才能保证音色质量稳定,拉出优美音色。

(三)深入地域文化特色研究构建音乐服务体系

在高等音乐院校追求深入地域文化特色构建音乐服务体系过程中,希望做好3点,充分发挥音乐科研服务体系构建反哺教学与艺术实践过程,首先要稳定科研方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确保教学中对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度的不断深化;其次是基于科研成果构建艺术实践素材体系,确保在地域文化特色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实现对音乐文化内容的二度创编整合,逐渐形成校园内音乐文化氛围,凸显音乐文化魅力,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音乐教育文化发展体系。

五、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学、赛、演、创”四位一体的高校音乐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希望做到怀古溯今,特别强调对学生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反哺教育,同时,丰富创新当代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立体化建设音乐专业,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与区域传统音乐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学习把握音乐内容,为学生构建音乐专业与社区文化平台,真正建立“双一流”高等音乐专业体系,培养未来一流音乐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型双一流一流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