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效果分析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2020-11-04武文竞

绿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顶岗产教校企

武文竞, 谢 芬

(1.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机电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2.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1 现状分析

在“2025中国制造”的大环境下,我国技工缺口人数约为2200万人。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1]。可见,从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两个方面来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要途径。

HBST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概括为以下3种。

(1)订单培养教育模式。订单培养教育模式是企业以自身的需求为依据,与相关学院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2]。培养出符合学校培养计划和企业人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在订单培养教育模式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现代学徒教育模式。现代学徒教育模式是职业院校和企业深层度合作办学,以教师教学、师傅帮带双导师的两种学习途径实现最终的产教融合[3]。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教学就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充分减少了就业后的学习期和过渡期。

(3)顶岗实习教育模式。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是将三年的学制分为两年在校学习和一年的企业实习顶岗模式。顶岗实习教育模式能让学生更加灵活的选择实习企业,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对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双向选择,能更加精准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实习工作需求。

本文将以近三年(2018级、2019级、2020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效果分析。

2 效果分析

2.1 学生层面

(1)专业必修课平均分。对近三年毕业生专业必修课平均分进行统计,除人才培养修订方案变化导致个别课程的变化,采用加权平均分的方式统计了2018届130人、2019届147人、2020届125人的平均成绩如表1,2018届平均成绩为70.3分,2019届平均成绩为72.5分,2020届平均成绩为74.8分(图1)。近三年毕业生专业必修课平均分逐步提高,涨幅不大,但也能说明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在学生的理论技术水平方面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2)技能竞赛参与度。技能竞赛是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检验,分析近三年技能竞赛的情况,得出校级技能竞赛参与人数分别为8人、15人和25人。相关省级技能比赛赛项,在2019年取得了省赛一等奖一次,省赛三等奖一次,行业赛一等奖一次。技能竞赛方面取得了飞跃的进展。

图1 近三年专业必修课平均分

(3)校企合作企业岗位发展前景。持续跟踪调查2020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企合作企业持续发展情况,以企业A为例,在企业A顶岗的学生人数为74人,毕业后继续在企业A工作的学生人数为38人。其中38人已经全部晋升岗位级别,20人从线上岗调整至线下管理岗位。18人从线上普通岗调整至线上管理岗。从薪资及岗位发展两个方面来看,发展前景较好。企业B顶岗学生人数6人,毕业后全部继续在企业B工作,愿意是企业B优先安排我校学生参与武汉项目。从岗位设置方面来看,更加吸引学生。

2.2 教师层面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围绕教学模式改变对自身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得出了以下结果。

(1)团队教学质量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课程体系进行了一个改革,项目化教学更加注重学与做的融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去企业顶岗学习的机会,让教师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规律,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中的理论教学。

(2)精准教学。一方面,教师充分了解行业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企业对专业发展的支持,订单班模式、学徒制模式和顶岗模式都能够充分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计划保持一致。行业需要什么方面技能的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符合条件的人才,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输送模式。

2.3 学校层面

就学校层面而言,专业发展离不开社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对三年顶岗教学模式的分析及就业情况分析,2018~2020年学生在合作企业顶岗的比例分别为49.2%、53.1%和64%。在合作企业就业的比例为23%、53.1%和32.8%(图2)。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才培养的输送,顶岗和就业比例都相对有所提高,但每一年的顶岗比例和就业比例下降的较为明显。

图2 学生在合作企业顶岗、就业比例

2.4 企业层面

(1)缩短培养时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企业将所需人才技能融入到课程培养中,即学生走出校园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能够胜任工作需求。对企业来说,缩短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本及培养时间。

(2)培养工匠精神。在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以及顶岗教学模式下,在课堂和顶岗实习中融入了企业文化及职业精神,有利于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利于企业选拔更加合适的人才进行人才储备。

3 总结及建议

通过对HBST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近三年毕业生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总结及建议。

3.1 加强职业精神培养

从研究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在顶岗实习中对企业的回馈比例较就业时回馈比例普遍降低,说明在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教育模式后,一些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影响[4],有一部分同学选择离开企业,调查后发现,离开的部分同学选择了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工作。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弘扬工匠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能够契合国家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既要明确政治目标、道德目标和生活目标,也要关注职业目标[5]。

3.2 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交流

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交流,一是鼓励优秀教师去企业访学或顶岗实践,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发展规律。二是主动邀请企业优秀员工来校兼职任教,将企业文化特色、运行模式及优秀实践经验推广到教学一线。实现真正意义上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的合作共赢模式。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打造一批实践教学平台[6]。

3.3 设置特色的校企合作岗位

持续跟踪在校企合作企业工作的学生工作稳定性情况,研究发现薪资晋升稳定、岗位调动合理、地域选择性岗位更加有利于学生就业的稳定性。设置特色校企合作岗位:一方面,明确实习就业岗位的发展前景,加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地域性岗位设置也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猜你喜欢

顶岗产教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