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鹤庆寸氏庄园白族文化景观及对现代庄园景观建设的启示

2020-11-04扬,王媛,沈

绿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白族庄园装饰

刘 扬,王 媛,沈 丹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随着人们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对特色景观的追求,民族文化在景观建设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深入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并对之进行提炼和创新,从而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是现代庄园景观建设的关键。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寸式庄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既有与其他庄园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作为当地具有典型意义的白族文化庄园,记载了庄园的建设历程,见证了寸式家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庄园室内外建筑装饰通过传统的书法、绘画、雕刻、楹联等艺术形式反映出白族人民的民俗与民居文化,园内景观也充分体现出白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1~2]。其鲜明的白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庄园独具特色、魅力无穷,对如何把民族文化运用到现代庄园景观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大理鹤庆寸氏庄园背景历史

2.1 区位选址

大理州鹤庆县是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寸氏庄园位于鹤庆县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是一个集田园风光、民居、民俗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白族村寨。距大理古城126 km,距丽江古城39 km,距丽江机场仅12 km,便捷的交通环境使其成为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黄金线上的必经走廊,被喻为大理的小别院,丽江的后花园,每年来此洽谈、旅游、观光的商客络绎不绝(图1)。

图1 区位选址(百度地图)

寸氏庄园选择自然条件优越之地建造,背依展翅欲飞的凤凰山麓,星子龙潭和黑龙潭像两颗明珠镶嵌左右,周边环境优美,虽远离闹市,但能一览城市万千景象,具有良好的选址优势[3](图2)。

2.2 历史演变

“寸”是由“爨”(音:cuàn)字演化而来,历史源远流长。寸姓是新华村大姓,大多数从事银饰手工艺加工。据寸氏族谱记载,庄园始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当时其建筑规模及装饰之豪华曾一度被民间称为“大理南诏皇室行宫”。明万历年间,因庄园西院手工作坊走火而焚烧殆尽。寸氏庄园先后经历了民国及日寇侵华时期战乱的毁坏,昔日寸氏庄园也从极其繁华渐渐湮灭在历史的记载中。后于公元2000年破土动工,耗时多年恢复了寸氏庄园旧貌。现庄园集白族建筑艺术、雕刻绘画、民俗文化之精华为一体,构思奇巧,风格细腻,装修典雅,是白族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作。

图2 入口牌坊

3 寸氏庄园白族文化建筑景观

大理白族民居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寸氏庄园内的民居建筑展现了“青瓦白墙水墨画,门楼照壁雕花窗”的少数民族建筑艺术,具有典型的白族文化特征,体现了白族传统建筑的精华之所在,是白族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3.1 空间布局与组合形式

寸氏庄园主体建筑采用了典型的大理白族合院式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三坊一照壁”。这种形式的形成受到汉族“三合院”的影响,是由三坊(即正房和两侧厢房)及照壁围合而成,照壁布置于正房对面,与院落同宽,装饰朴素大方,自然围合的方形院落形成开敞的中央天井,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和拥挤感;两“坊”相交处各自形成一个漏角天井,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在天井中种植花草、放置盆栽加以点缀,使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优美[4~6](图3,4)。

图3 主庭院空间布局

图4 入口牌坊

3.2 建筑特色构件

3.2.1 大门门楼

门楼是著名白族建筑艺术之一,是白族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象。白族人民往往会倾注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对其加以营造,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它不仅仅是住房的出入口,也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门楼一般分为有厦和无厦两种。寸氏庄园选择的是有厦大门的建造,与一般白族民居的门楼有所不同,门楼位于整体建筑的二层,留下第一层的空间作为娱乐场所供游客使用(图5)。门楼整体外观翼角飞翘,斗拱重叠,主要使用的材料很简单,但通过木雕、泥塑、彩绘这些艺术手法的组合运用,使整体效果产生了丰富的质感对比。门头部分主要采用木雕的手法,并直接使用其材质的本色,使其更突出了雕刻质朴的精妙之处,造型优美典雅,朴素而不失华丽;有厦大门上常出现的泥塑边框绘画,在此也有所体现,主要采用冷色调绘制,使其能够与墙面融为一体,显得清雅秀丽;挂于门两边的楹联采用木板作为主材料,使用金色字体刻于其上,与门楼整体完美的融合,获得既朴实又高贵,既调和又对比的景观效果[4~7]。

图5 门楼远观及细节

3.2.2 照壁

照壁是白族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构件,寸氏庄园照壁运用了传统“三滴水照壁”的形式,可以防止雨水侵蚀墙壁。顶部采用庑殿顶,出檐深远,轻盈活泼,威严而不呆板,形成柔美的曲线。檐下的挂花部分由四层叠加而成,每层则是由龙、凤、神鳌、象几个相同单元的雕刻不断重复连续组合而成,变化有序,精致美观(图6)。挂坊部分是由飞砖围合成带状饰面并划分成若干个形制雷同的饰框格,用彩绘和书法装饰其中,以冷色调为主,营造出清新淡雅,朴素大方的视觉效果,体现了白族人民素净淡雅、细腻朴实的审美情趣。壁面分为三段,中间主壁最高,两端副壁相对较低且狭窄,使整体富有节奏美感也不失庄严的气势。主壁使用大面积的白色墙体装饰,增强了庭院的采光,更好的改善了庭院光照环境;副壁部分不同于传统形式,借以寸式庄园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大胆创新,运用了漏景的手法镂空墙面,使对面的景色若隐若现。照壁前设有一座小型假山作为点缀,装饰并美观庭院,与正房形成对景效果[4~6,8]。

图6 照壁及细部挂花

3.2.3 檐廊

檐廊在中央天井和住宅部分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有很好的通风和采光功能,是白族人民主要的活动和休憩场所,也是大理白族合院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建筑空间。白族人民十分注重对檐廊的装饰。寸氏庄园一层檐廊地面铺装沿用传统形式,铺设多边形的古砖为主,靠近院落的一侧以青石板收边,顶部因承接二楼地板,采用木材平贴,用横梁把檐廊顶部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中间部分采用木雕的艺术手法,绘制出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等象征祥瑞吉祥的图腾增加建筑美感;二层檐廊的建设为了提高游客居住的舒适度,在保留白族特色的同时,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铺地采用木质地板,采用拱形檐顶配以古香古色的灯罩,使整体效果大方典雅(图7)。檐廊的设计增加了底层建筑的面积,使整个建筑更加稳固,其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也展现了白族人民特有的的空间文化和人文精神[4~6,9]。

图7 一、二层檐廊景观

4 寸氏庄园白族文化铺装景观

大理是遐迩闻名的大理石产地,石材丰富,因此寸氏庄园的铺装以大量石材为主。园内的铺地纹样融入了自然精神,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从入口至建筑处的铺装以青石板为主,并刻出“福”、“禄”的字样,结合传统的花街铺地形式对道路加以装饰,台阶的平台则使用“寿”、“禧”的装饰纹样。“福禄寿禧”有幸福美满、升官发财、长命百岁、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利用这种铺地形式引导游客的想象,使原来枯燥无味的地面变得生动有趣。民居中央天井大量使用卵石铺装,不仅可以增加地面的防滑性能,还能及时排出园内雨后积水,利用不同色彩的鹅卵石在中心拼出“福”字,4个角落描绘出蝴蝶的图案,寓意福寿安康,丰富了地面铺装的层次,有良好的景观表现效果,表达了庄园主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后花园的铺地以及台阶的建造为更加接近自然原生的气息,采用大小不一的天然石材铺砌,使路面呈现出古朴的艺术效果,营造出宁静而安详的游览意境[4~6,10](图8)。

5 寸氏庄园白族装饰艺术景观

寸氏庄园白族装饰艺术景观主要集中在木雕、石雕、砖雕、银饰四方面(图9)。

5.1 木雕

木雕因易受风雨侵蚀,常应用于门窗,多以动物作为主体形象,然后用各种植物和各种图案纹理来进行填充,使画面饱满丰富。寸氏庄园的木雕门窗由剑川工艺大师使用纯手工雕刻,所用的木材是中国传统的红木,雕有喜鹊登枝、花开富贵等各种含有美好寓意的纹样,为建筑装饰添加了厚重而沉稳的文化气息,其精湛的雕刻技术表现出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对艺术创作的激情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11]。

图8 部分铺装景观

图9 部分装饰艺术景观

5.2 石雕

石元素是大理典型的乡土景观元素之一,除了铺地景观大量使用外,石雕艺术在庄园景观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虽然石材坚硬,雕琢相对困难,可园内的柱础以及座椅坐凳、窗洞、水缸、花坛、围栏等园林小品的设计都是以石材为基础材料建造的,这些装饰无不体现出白族人民高超的石雕技巧。石雕表现题材丰富多彩,与白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多采用蕴含幸福、吉祥等含义的各种装饰纹样,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给景观添加了人文色彩,使环境充满艺术气息,实现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4~6]。

5.3 砖雕

在白族的传统建筑中,砖的使用也很广泛,通常根据不同的位置特征及功能需要运用不同形式的砖和贴法,从而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建筑墙体表面主要运用贴砖工艺,并结合砖雕的艺术形式,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使墙面表现更加丰富。相比于木雕与石雕,砖雕低调质朴、精简洗练,比石雕更易于雕刻,刻工细腻,同时也可以对墙体形成保护,避免外墙受到风雨侵蚀而影响整体美观[5]。

5.4 银饰

鹤庆新华村每家每户都以加工银饰手工艺品为主,在他们日常的服饰与生活用具中,都有银器的存在,是当地白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物件。寸式庄园建筑装饰的门锁、挂画也都运用了银饰作为点缀。把这种民间手工艺运用到景观建设中,能使手工技艺发挥更多的艺术价值,让景观更精致,更具有当地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

6 寸氏庄园白族文化植物景观

白族人民的居住环境自然、健康,水景和植物是其必不可少的装饰组成元素,基本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庭院布置水景,种植花草,摆放盆栽。寸氏庄园在庭院四个角落分别布置了四个水池,用柔软的水景柔化硬冷的建筑,给景观增添灵动之气[12],同时配以花坛种植松树(Pinus)、山茶(CamelliajaponicaL.)、杜鹃(RhododendronsimsiiPlanch.)等乔灌木丰富景观绿化,并在与三坊连接的楼梯口对称摆放桂花(Osmanthussp.)、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九里香(MurrayaexoticaL.)等大小不一的盆栽,使整个庭院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和活力。照壁前砌筑弧形水池,并在两旁布置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 D.Don)和海桐(Pittosporumtobira)盆景,形成庭院的主体景观,达到均衡稳定的景观效果,使中央天井形成一个整洁别致、清幽雅静的中心花园。

7 寸氏庄园白族文化景观对现代庄园景观建设的启示

7.1 民族生态理念对现代庄园景观的启示

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生态理念根植于白族的传统文化中,这一理念推动了其文化的发展,白族人民在景观建设中热衷于自然材料的使用,善于应用自然的环境条件构造景观,使得白族文化景观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根据不同地区特殊的地形地势、气候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筑布局形式,做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拥有更适宜的人居环境;尽量不破坏原生环境,有节制的改造和利用自然,把人造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营造和谐朴素的生态景观;合理适度的取用自然材料,使其可以来源于自然,最终也能回归自然,创造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更好地推动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庄园景观建设时,可以学习和利用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师法自然,只有充分的利用自然条件,才能更好地发挥景观中自然要素的生态作用[13,14]。

7.2 传承民族技艺的重要性及与景观建设结合的可行性

民族技艺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文化色彩,是民族文化的延续,也是体现各地民族特色的重要载体。白族是一个热爱艺术的民族,善于运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装饰景观,木雕、石雕、砖雕以及银饰等民族技艺无不体现出白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展现出鲜明的白族艺术特征。这些技艺来源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同时又美化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应该将民族技艺融入现代庄园的景观建设当中,将其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保留下来,通过大胆的创新与设计,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使它回归人们的生活,丰富庄园的景观和文化内涵,重视技术和艺术的融合,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使其在新的文化环境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在技艺与图案、造型的结合中,实现民族文化及民间美术的传承,提升景观的艺术气息,使人们有更好的观景体验,同时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让民族技艺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8 结语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至关重要,只有让文化得到保护,才能使文化的传承成为可能。将民族文化运用到庄园景观建设中可以很好地保留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变迁记忆,体现庄园景观的精髓,成为现代庄园景观特色的灵魂和背景。建筑、道路、景观小品、公共设施等景观元素都是展现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民族文化经过景观手段的提炼和塑造,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增加庄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表现力,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在运用民族文化时,既要坚持传统,也要乐于吸收和创造,利用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现代庄园景观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情趣。通过科学合理地对庄园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使其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才能让这些璀璨的明珠保存下来,为庄园景观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更好地发挥民族文化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白族庄园装饰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慢屋·青麦庄园
中国白族文化的海外展演与传播研究
鲤鱼旗装饰坠
孙云朵和她的云朵庄园
DIY装饰沙漏
动物庄园
花样云南(二)
DIY节日装饰家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