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乡村集市文化的景观重构方法探索

2020-11-04黄棉羚林诗婷王翔龙翁惠康叶浩初

绿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集市景观设计景观

黄棉羚,林诗婷,王翔龙,翁惠康,叶浩初

(广东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广州 广东 510900)

1 引言

乡村集市空间在演变的同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类型,[1]这是历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这些独具特色的乡村集市景观作为乡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景观财富,不仅记录了当地人们活动的历史,也蕴含了当地特有的精神。

乡村集市的大量发展是在清初以后,战事已毕,经济复苏,广东省集市数从清初的1270个发展到清中叶的1969个(表1)[2]。然而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传统文化的破坏范围也逐渐蔓延到了乡村。近年来,广东省乡村集市数从1996年的256个逐渐减少到2006年的81个(表2)[3],乡村集市文化在此冲击下日益衰弱,乡村集市景观也日益趋同。

本文以广东省地区的传统乡村集市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乡村集市的深入剖析,了解乡村集市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继而挖掘出关于乡村集市的文化景观元素。从而探寻如何能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将这种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形式融入到现代化城市的景观中,使之更具有艺术性、创意性与社会性。

表1 明清时期部分省区集市发展状况

表2 广东省世纪交替前后10年乡村集市数量统计

2 乡村集市的概况

2.1 传统乡村集市的历史与发展

“乡村集市”就是人们广为熟知的“赶集”,广东称为“趁墟”,把每月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墟日”[4]。集市也是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场所,人们在集市里可以进行日常的交易活动,以“自由买卖”为主要形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经历千百年的演变发展,不同地域的乡村集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

中国历史上农村集市起源很早,集市在农村中以一种简单贸易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且这种贸易形式应不晚于商周,“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种交易活动至少可以上溯到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商业批发零售俱全、行业分市的局面。唐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坊市制度的瓦解,草市、墟集贸易日渐活跃。宋代已有不少墟市征收商税,还有一些草市、墟集更因交通便利、贸易繁盛,逐渐发展为镇市。明清之际,随着商业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集市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国年间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集市的繁荣,集市不仅数量在增长,空间分布也更加的密集,逐渐形成小有规模的集市网络。改革开放后,部分集市开始没落、消失,集市慢慢变为商场超市,2006年,国内开始出现创意集市。

2.2 传统乡村集市景观的现状特征

2.2.1 趋于模式化

在如今更新换代的背景下,传统乡村集市被逐渐破坏、拆除、重建,取而代之的是相似的建筑、广场以及街区等景观空间,这极大地影响了传统乡村集市景观的真实性与独特性。正如库哈斯所说: “许多城市成为‘无性格城市’[5],历史的城市中心正在迅速消失,一些虚假的仿制品取而代之。”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街区的模仿与克隆越来越普遍,集市景观逐渐丧失了自身原有的个性与趣味,造成了乡村集市的地域文化逐渐流失。

2.2.2 缺少人文关怀

由于每个乡村资源环境、居民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设计当中需要注重村民主体,尊重村民的意愿与需求,在建设中合理规划,解决如交通、遮荫、防滑等问题,进而结合乡村景观的实际情况,发挥乡村集市景观的最优特色。

2.2.3 缺少地方特色

现存真实性和独特性的传统乡村集市数量少之又少,而少部分的传统乡村集市由于过度仿古和对集市文脉缺乏深入的挖掘,人们会希望在实际建设中能用很快的时间就重塑集市特色和场地精神。但急于求成的做法会导致集市景观的建设状况仍然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传统乡村集市的文脉特色是经过时间不断洗礼逐渐形成的。

因此,在追求精神生活的今天,传统乡村集市景观的发展更为注重集市中复杂的、丰富的非物质性载体。譬如,乡村集市的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多元化的景观设计要素。

3 乡村集市文化的景观重构——以广州黄阁集市为例

黄阁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东北部, 面向狮子洋和珠江出海口,毗邻港澳,是香港、澳门、广州等城市群的中心和枢杻。黄阁山清水秀, 物产富饶, 在当地,人们都自称是鱼米之乡。黄阁镇拥有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形态,具备发展农业经济的良好条件。历史上的黄阁经济以农业为主, 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全镇水域面积3.6万亩, 麻虾的养殖已形成区域化、产业化生产, 成为黄阁的主要产业之一,黄阁的传统经济形态为集市的形成储备了巨大的潜力。

黄阁镇上的集市,也叫墟市,在民国时已经形成,集结点称为“市头”,以街为市,路为场,肉菜档较多,不分墟日。1970年建黄阁肉菜市场,每逢新历的一、六日为墟日。当时的黄阁一带,在贸易内容上主要的农副产品有:猪苗、三鸟、蔬菜、海鲜、薯类、花生等。每逢蔬菜收获旺季,在村前路口设临时交易点,每天上午聚市交易,交易点有大井榕树头、东里巷庙、莲溪大头、新市南路口等。1986年肉菜市场迁址李家大塘,占地3200 m2,有摊位130个。喧沸热闹的卖场,极具传统特色的交易方式,至今黄阁还保留着传统墟市。

数年来的黄阁集市,随着时间的更替、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墟市每到新的地方,它都会带动周边的商业、饮食等诸多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地人心中不朽的记忆。如今的黄阁集市位于黄阁大道的新鸿基市场,开墟日期未曾改变过,还是每逢新历的一、六日,集市主要经营的产品有服饰、蔬菜水果、厨具、糖果、茶叶等日常用品,每到墟日这个集市都格外拥挤,市场街道的店铺集中,贸易活跃,四面八方的商贩和居民们都早早到来,生怕好摊位与好东西被抢光、买光。

3.1 集市景观现状分析

虽然黄阁集市越来越繁荣兴旺,但是集市的景观也在变迁,集市内大多还保留着原市原貌,不过环境杂乱无章,集市的西南面有个麒麟广场,相隔一条马路,存在景观设计理念落后、绿地比重过少、规划布局欠妥等问题。黄阁集市的景观设计忽视了城市的内在需求,缺乏创新,尤其在如今追求多元化的社会时代,人们会随着物质基础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继而对生活品质与审美需求也逐渐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设计与内在感受的独特性,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致使城市建筑、街道、景观设计大同小异,缺乏了真正的城市内涵和文化底蕴,更无法彰显出城市的特色与它的魅力所在。

黄阁集市的街道上仅有路口一处垃圾桶,并且没有设置相关的导视介绍,这对于有大量学生和住户的街道来说,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同时因为街道行驶车辆较多,有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会沿街随意停放;而墟日时商家们在这摆摊,帐篷与帐篷相互穿插,使街道比原本的狭窄了许多,所以全街绿化程度几乎为零。而对面的麒麟广场标识不具备识别性,绿化空间的格局以道路线状绿化为主,除了一些娱乐活动设施外,广场基本一览无余,也不具备供人休憩的空间。

3.2 集市文化的景观重构策略

在现代景观生成过程中,不会再局限于自然景观的营造,而是将一些社会人文景观也融入其中,具有很强的区域特色文化属性和特征。在目前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景观概念的出现,能够在生态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有效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污染。而且在推行这个规划的过程中,同时将自然资源保护、传统景观文化以及现代美学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功能景观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完善,意味着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知识、心理的有机融合和发展,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景观设计者思维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将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推向新的发展高度。从文化景观的角度来说,就是运用景观设计来重拾地方文化,每个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都是特定时期特定意义的产物,文化景观并不是要回忆过去,而是要让大家知道曾经这个历史的变迁,文化景观也可以反映出这个地方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底蕴。

经过实地调研与一系列的问题探讨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景观空间特色化营造。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多功能景观概念, 在提高城市景观规划科学合理性的同时,也有效压缩了景观建设工程成本。

(2)在集市中设置多功能景观亭。多功能景观亭具有太阳能板,能够收集太阳能为集市周围的灯提供电力,集市开放时也可以为摊位提供电力,在满足摊主们的功能需求时也使得环境更加整洁。

(3)在集市中设置多功能可移动式花箱(图1)。在景观中,花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功能可移动式花箱既可以是绿化景观,也可以是景观休息座椅,到了集市开放时可以把花箱内置板子翻上来做临时摊位,花箱座椅两侧有干湿类型不同的垃圾袋挂钩,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集市摊位环境问题,之后还可以开发不同尺寸的花箱与它的移动功能,类似于矿场的运矿车是用铁轨进行移动的,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又不缺乏趣味性。

图1 多功能可移动式花箱

(4)景观人性化设计(图2、3)。首先在空间格局方面,把最开始的杂乱不堪、帐篷与帐篷相互穿插的无秩序,转为开放空间和可拓展空间的相互转换,最大程度使开放空间能够满足于人们的需求。街道路段使用道路交通治理办法,对整条街道的行驶车辆停放点做一个重新的规划,增加车辆的专用停放点。最后,针对居民与学生们的安全问题,设计限时车辆管控措施,在上下学高峰期时间内禁止机动车行驶进去街道,最大限度来降低安全隐患。

图2 车辆停放点模块化设计

(5)凸显乡土特色。吸收独特的地区文化,塑造一个协调的多样性城市层次空间。黄阁镇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还保留着传统的农村布局与建筑形态,村落肌理自然和谐。各村也保存了不少的文物古迹与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划龙舟、麒麟舞、咸水歌等,但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遗产濒临灭绝。

图3 可拓展的灵活空间

在麒麟广场中建一些传统文化场景体验式景观小品,刻画出黄阁集市浓郁鲜活的非物质文化, 把当时的往来贸易、龙舟竞渡、麒麟舞等丰富的日常活动的市井文化气息给传达出来。当居民们在闲暇时间休憩散步到麒麟广场时,老人们能够回忆起当时的历史过往,而年轻人们能够想象出往时的光景。

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当地人的共同记忆, 也是承载地方民俗的重要载体, 更是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在广场中心地区搭建一个戏台,在按照传统建筑形式、材料、工艺的同时可局部运用现代化建筑装饰,提升整体质量,让二者相互依托,并加以发展利用,把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特色“麒麟舞”延续下去,增进居民地域文化认同的同时也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知名度。

4 结语

传统乡村集市文化的景观重构是一次探索的过程,国内的集市景观设计在探索发展中仍需经历一段漫长的时期,在迅速发展的时代需要致力解决很多像黄阁集市这种广场街道与历史文化、居民生活方式冲突的问题。在未来的生活中, 集市景观设计需要体现更多的是城市的多元化、包容性与混合性,希望通过景观和环境的设计, 释放出集市景观设计与生活的弹性, 同时,也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美好的精神体验和功能需求。

猜你喜欢

集市景观设计景观
景观别墅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热闹的集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探访于山“相亲集市”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热闹的集市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