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复苏室的应用

2020-11-03刘晓宁,王士强,赵界明,陈奇宏,王聪聪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刘晓宁,王士强,赵界明,陈奇宏,王聪聪

【摘要】目的:研究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复苏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麻醉后复苏室于2019年2月-2019年11月接诊100例需接受麻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管理模式基础上增加麻醉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复苏室的应用效果显著。因此,可将麻醉一体化管理模式推广至麻醉后复苏室的临床应用中。

【关键词】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麻醉后复苏室;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1

麻醉是医院日常医治中的常规流程,通过麻醉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促进临床治疗效果。因此,麻醉效果至关重要,当麻醉效果较差时,不仅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会产生各种并发症。而麻醉护理质量对麻醉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优良的麻醉护理不仅可有效促进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1]。为改善麻醉护理效果,本文将主要研究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复苏室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2月-2019年11月接诊100例需接受麻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实验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1-69岁,平均(43.76±6.31)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3.59±6.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对患者进行复苏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管理模式基础上增加麻醉一体化管理模式。(1)由麻醉医师、护理人员组成一体化管理小组,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培训与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麻醉护理流程、麻醉护理内容、麻醉护理实际操作及相关注意事项等;(2)医护人员对患者临床资料及不同麻醉方式的既往病例等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护理方案;(3)在患者麻醉期间需给予适量氧气吸入,氧流量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抉择,同时还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产生;当患者需要被转运时,提前准备相应心电监护设备、抢救药物及呼吸球囊等;(4)当患者苏醒后,医护人员需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产生及当前身体感受,并根据出科评价标准对患者血压、呼吸、四肢活动、思想意识及咳嗽状况等进行评定,当患者身体条件满足出科评价标准时,医护人员需为患者开转科记录;(5)当患者转入其他科室时,医护人员需将患者相关身体症状进行全面交接。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患者根据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实际护理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进行评定,临床护理满意效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种,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并发症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寒颤、心律失常[2]。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表示,标准差用(x±s)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中所示)。

2.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中所示)。

3 讨论

麻醉是手术治疗中的常规流程,麻醉效果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后期恢复效果都产生着一定影响。因此,医护人员需为患者提供优质麻醉护理,进而保障患者麻醉效果及复苏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首先,成立一体化管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培训,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进而为麻醉患者实施优质麻醉护理做基础保障;其次,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及既往病例的全面分析,可有效保证护理方案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高效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麻醉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再次,为患者进行氧气输入、生命体征监测及抢救设施的准备,可有效保障患者麻醉安全,提高临床麻醉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后,通过询问及对患者思想意识、呼吸状况、四肢活动能力的检测,可有效保证临床麻醉效果,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还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产生。另外,通过麻醉医护人员的全面交接,可促使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症状,并对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复苏室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应将麻醉一体化管理模式推广至麻醉后复苏室的临床应用中。

參考文献:

[1]赵远.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多种护理模式在术后麻醉恢复室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 017(012):1799-1800.

[2]陈姝怡, 冯燕. 手术室-麻醉复苏室SHARE交接班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034(022):2072-2075.

[3]柯雅真, 蔡英嫣, 丁玲. 护理敏感指标在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北京医学, 2019, 41(002):167-169.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