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注意事项

2020-11-03张铃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菌种菌株注意事项

张铃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01

在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实验室人员会接触到各类病原微生物,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对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法了解不到位,都可能导致自身及他人生命受到威胁。因此,在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注意事项一定要谨记。那么,你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吗?

1 个人防护问题

1.1相关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将将专用防护服穿好,并佩戴工作帽、口罩以及乳胶手套。当结束操作之后以及离开实验室之前,需要进行洗手;当离开试验区域时,需要将隔离衣脱掉,并对其进行灭菌处理,最后才可进行清洗。另外,对于佩戴过的手套,要在完成实验后,在不会对其他物品造成污染的情况下拿掉,并进行灭菌处理;同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如果手套出现破损,一定要立即将其丢掉,在换上新手套后,方可继续进行操作。特别注意,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用佩戴手套去触碰暴露的皮肤、头发等位置,以免对自身造成伤害。

1.2实验室内的人员及物品进入也要严格控制,非实验相关人员及物品不应该放进实验室。

1.3对于进入到实验室内的人员,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外来人员,想要进入到实验室中,需要经实验室主任的批准。因此,实验室主任需要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严格把关。

1.4对于在实验室内进行工作的人員,必须具有专业技术。另外,需要工作人员独立完成工作时,需要高级实验室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当满足相关标准后,方可在实验室内进行独立工作。

1.5对于在实验室内进行工作的人员,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将可能存在的危险向其进行告知,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分配工作。

1.6在实验室内进行工作时,相关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制度,并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工作,切不可私自更改流程,避免发生生物感染等问题。

1.7对于潜在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制定安全工作程序进行有效预防;同时,在正式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其进行模拟训练,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触碰到危险因素,进而导致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1.8在进行实验室工作时,还需要根据以往经验,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以及专业性保健治疗措施,确保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1.9一旦发生实验室事故,要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并进行上报。

2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问题

在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应防护屏障应该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关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要有警示标识。首先,需要在实验室的建筑物入口、实验室入口以及各仪器设备等地方粘贴上相关警示标识,并将可能存在的危险列在上面;其次,警示标识的标志底色应为黄色,文字要用黑色;最后,对于化学品的危险标识,应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比如易燃气体、有毒品等。

2.2要设立物理防护屏障,主要包括各级生物安全设备以及人防护装备。

2.3实验室要有门禁系统,禁止不相关人员进入;同时,实验室入口处应该设有柜子,室内有安全通道以及紧急出口等设置。

2.4实验室要具有密闭性,其内表面要平整,所有门窗皆可关闭。

2.5实验室内要安置空调、照明系统、备用电源以及相应的安全设备,比如防护服等。另外,还需要配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急救箱等。

3 菌株毒株的保存与销毁

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注意事项,除了上述两点以外,还需要注意菌株毒株的保存与销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对于新引进的菌种,要对其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化特性等进行鉴别和确定,并在做好记录后对其进行保存。

3.2对优良菌株进行自主分离筛选,以及试验,并对其特征进行全面记录,最后对其进行保存。

3.3对于应用菌株而言,应采取斜面低温保存的方式对其进行保存。也就是需要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然后等到菌株充分生长之后,再将其转移到4℃-8℃的冰箱内进行保存。需要注意,该种方式只适用于应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同时,还需要对其污染杂菌以及变异等情况进行及时检查,一旦发现出现异常问题,要立即对其进行灭活处理,最后将其销毁。关于应用菌株的保存时间,需要根据菌种种类进行确定,通常细菌的保存时间为1个月,酵母菌的保存时间为2个月,霉菌及芽胞的保存时间为3个月。

3.4在对半储存菌株进行保存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甘油冷冻管保存法进行保存,也可采用液体石腊封存方式进行保存。需要注意,甘油的浓度应该在10%-20%之间,而保存温度应该控制在-20℃-30℃之间,并且需要每隔1-2年进行一次转种。另外,该种方式大多适用于需氧细菌以及酵母菌的保存。

3.5在对需要进行长期保存的储存菌株进行保存时,主要采用冷冻干燥保藏方式进行保存。另外,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菌种进行保存时,需要根据相关要求选择正确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通常情况下可以保存几年,甚至几十年。

3.6关于菌种的传代问题,通常不能超过6次。

3.7在对菌种进行确认之后,需要将菌种的确认结果记录在《菌种鉴定记录》中。

3.8在菌种传代后,需要根据菌种的编号原则进行编号,同时还需要在每一支菌种管上都粘贴上标签。需要注意,标签上不仅要有名称、编号、代数以及传代日期,同时还需要填有用途、操作人以及有效期等信息,最后将其交由菌种保藏技术员进行统一保管。另外,还需要及时填写《菌种传代记录》。

3.9在对菌株毒株进行保存、使用、传代销毁等处理时,一定要进行及时且全面地登记,主要是用作查核。

3.10在对菌株毒株进行保存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污染退化等问题,需要立即向领导进行汇报,以此确保能够及时作出处理。

4 室内消毒与灭菌

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注意事项,为确保生物检测的准确性,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还需要做好室内消毒与灭菌工作。首先,要对消毒的主要对象进行明确,并应对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科学选择消毒剂进行针对性消毒与灭菌处理。

猜你喜欢

菌种菌株注意事项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袋料栽培香菇改用胶囊菌种效果好
环境中抗药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甘肃省南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抗性诱导及抗性菌株生物学性状研究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下雨天的注意事项
生防菌株GD—2和HZ—31生长特性分析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
选择优质食用菌菌种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