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2020-11-03李晓蓉
李晓蓉
摘要: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犯罪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更是凸显出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道德教育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从教师以身作则、德育文化建设、培养道德判断力三方面讨论如何有效推进德育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小学生;教师
有效地开展德育不是将德育硬塞给学生,而是耳濡目染地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道德的力量,践行道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道德关怀、文明友善的书香环境,教师群体以身作则塑造德育模范标兵,同时在管理学生时尽可能营造民主、自治的文化环境,以此实现学生本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
一、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德育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子曰:“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论语家语·六本》)意思是说,不知道这个孩子怎么样,就看看他的父亲;不知道那个人怎么样,就看看他的朋友都是哪些人,你就大概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孔子的此番言论揭示出家庭、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而事实上,师生间的影响亦如此。常言道: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便揭示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效推行德育的关键步骤。
作为教育者,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建立自我道德体系,确保教师队伍品行优良。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微笑、一次抚摸、一个拥抱,对学生而言,都是无限的鼓励与支持。同样的,教师的一句批评、一句谩骂、一顿鞭打,对学生而言,则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可以说教师是行动的教学资源,于无形中影响学生。
有效实践德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德育,感染学生,还要以身作则,践行德育。例如,教授《最后一分钟》一课,当讲到升旗仪式时,教师表情严肃,做敬礼的姿势,学生自然而然也会被老师感染,做出相应的动作,并能进一步理解香港同胞的爱国之情。教师在用行为感染学生之余,还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加強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心理的教育。如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学生会义愤填膺地问:“我们为什么不从英法联军那里把文物抢回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爱国,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如果教师能够敏锐地抓住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德育细节,并以身作则,那么日后必定能将德育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从而有效落实德育。
二、德育文化建设
德育的有效落实是实现德育的主要契机,就班主任而言,需抓好阵地建设,即教室布置。教室文化、班级文化为德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室内的国旗、书画、手抄报、标语等,无不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走廊外的文明礼仪故事,教室里的中小学生守则,无形中唤醒孩子道德良知的一面。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德育,自然而然地养成积极乐观、好学上进的品性。
每周的专题教育也是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分层次组织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系列专题活动。在重大的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相关的专题教育,如“端午节”“国庆节”等节日,可以开展相关专题教育,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专题活动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当然,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非得在教室,形式的丰富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道德意识的自我构建,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德育课程的有效落实也是德育的主导。因此,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前,一定要认真研究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依托教材全面而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以促进其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技能的运用。在确保教学计划落实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加大教研力度,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并有效地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让各科教师都成为德育的参与者,从而实现德育的全面落地。
三、培养道德判断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道德判断力,教师应加强法治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能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毕竟教师不能穷尽所有的法律知识,这就需要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给孩子科普法律小常识。
作为班主任,需结合时政给孩子们科普法律常识与为人处世的品质。例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一事,我们可以讲给学生听,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可总结为以下三点:首先,一个人错过了一站,却让一车人错过了半生。少安毋躁,戒急用忍。其次,制止一名失控的中年妇女,无论从体力上还是道义上讲,应该都不难,以为事不关己,却可能搭上自己。因此,不要做冷漠的看客,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是一个团体,是冰山的一角,一毁俱毁,一誉俱誉。再次,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关心社会,关注他人。这一社会热点,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更能清晰地认识到暴躁、冷漠害人害己,我们要做一个热心肠、有道义、充满正义的青少年。倘若教师善于将社会热点做深入分析,相信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地成为一个个有社会公德心、充满正义感的少年。
法治教育需要学校贯彻落实,落实的方式尽量不要是讲座。就小学生而言,讲故事、分析时政更容易被接受。基于此,班主任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时政要有更加深入透彻的分析,利用法制课堂,组织学生学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为了丰富法治宣传的形式,我们还可以举办法治手抄报、黑板报、绘画、写作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知法、学法、守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法治的校园环境。法治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推行德育,能做到守法、知法,必定也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
[2]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荣鸿利,王丽丽.论小学教师专业素质[J].教师园地,2006(09).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