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寻根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03周烨
周烨
摘要: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关注表意特征,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同时,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识记汉字,也应当让学生“寻根”,品味博大精深的汉字背后的人文气息。
关键词:识字教学;识字兴趣;表意特征;寻根
目前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识字教学的常规方法是让学生从课文中圈画出生字,并通过教学认读、识记偏旁等形式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基本达成识字教学的目标,但这种呆板的教学往往会让学生错失主动识字的机会。学生记得慢、忘得快,感到识字难、识字累,逐渐失去识字的兴趣。当今,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往往只停留在识记层面上,缺乏对汉字文化和审美的训练。因此,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一、遵循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
要让学生认识祖国语言文字,充分感知汉字文化,先要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还是不小的。如果要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就必须找寻学生喜闻乐见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识字游戏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识字游戏,我们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学生透過汉字感知汉字文化的能力。在游戏中识字,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识字、主动识字。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识字3《小青蛙》是一首语言优美、极具童趣的儿歌韵文。教学时,我先在课件上出示这样一个谜面: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水陆都是家,唱歌呱呱呱 (打一动物)。学生的小手很快举起来了,他们告诉我,这是小青蛙。我出示小青蛙图片,问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学生纷纷伸出小手指和我一起板书课题。这里顺势引出了“青”字的教学。这一游戏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简单直接地让学生记住汉字的字形,低年级的小朋友很快就会失去识字的兴趣,但是借助游戏识字的方法,学生就能在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二、关注表意特征,增强理解记忆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低年级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它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带领学生识字。传统的机械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失去对汉字的思考,忽视了汉字的表意特征。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识字3《小青蛙》这一篇韵文里,出现了很多以“青”为母体的形声字——清、晴、睛、情、请。我们在教学这些形声字时,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告知学生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在教学“河水清清天气晴”这一句时,我让学生把关注重点放在其中的两个形声字上——“清、晴”。我通过让学生理解字意的方式识记汉字:了解到水清,所以“清”用三点水;天气晴和太阳有关,所以“晴”用日字旁。在教授“小小青蛙大眼睛”这一句时,我让学生理解目字旁的“睛”表示眼睛的睛,所以用目字旁。当然,我们可以顺势启发学生仿照老师的方式,找找看“情”“请”的识记方法。再如,以“包”为母体的字——跑、泡、抱、炮等,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帮助学生将汉字的字形与字意建立关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汉字。
这样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汉字教学中拼一拼、读一读、写一写的固有模式,让低年级学生在理解汉字的基础上巧妙识记汉字。这不仅提升了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能力和效率,还能让学生了解汉字蕴含的文化特征,达到了文化启蒙的意义。
三、培养审美能力,寻根传统文化魅力
(一)感受汉字的绘画美
汉字的绘画美,是汉字区别于其他表音文字的重要特征。汉字来源于图画。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字根据物体本身的特点,包含着古人独特的造字想法。象形字大多数都是独体字,用来表示具体的事物。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识字四《日月水火》一课中有很多象形文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禾”,字的旁边都有具体的对应的图画,也有早期的汉字图形。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利用课本给出的图画和古汉字的字形,让学生明白汉字的来源,从而思考古人象形字的造字学问。就拿“山”字来说,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发现。学生告诉我“山”字旁边的图画看着就像山脉的形状。古人是多么的智慧,把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山画了下来,形成了文字。我随即在图画上重叠着写上文字“山”,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早期的汉字绘画与现代汉字的重叠,便于学生在汉字“山”中感受到山的连绵起伏。
汉字具有象形性,所以汉字是一种审美型的文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枯燥的文字与生动的生活图画相结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二)欣赏汉字的形体美
汉字字形的方方正正,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稳重、端庄的周正之美;汉字字形的对称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平衡和谐之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汉字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流变,以及汉字书法作品中笔画的形体美、汉字结构的参差美、匀称美。
如教学“休”字,我出示一个结束劳作的人靠在大树上休息的图画。
师:哪位小朋友可以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一个人和一棵大大的树。
师:恩,你很会观察。仔细看,那个人为什么要靠着大树呢?
生:那个人的身边放着卸下的担子,他一定是靠着大树休息呢!
师:你很会发现,观察得可真细致。聪明智慧的古人把人靠在木上休息的样子记录下来,创作了“休”这个字。
(相继出示“休”的金文、篆书、隶书字形)
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些字体,这就是“休”字不断演变的样子。
(最后出示楷体“休”)
这个环节,我用课件呈现汉字的流变过程,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汉字从古至今的变迁,让小朋友理解“休”字是古人观察现实生活所创造的生字:人靠着树,表示休息的意思。“休”字的间架结构具有平衡之美。学生在欣赏书法作品“休”字的流变时,不仅能够感受到汉字的变迁,也能感受汉字气韵生动、千姿百态的审美特质。
汉字不仅仅是简单的点画文字符号,还具有十分鲜明的文化属性。识字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量,还要担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重要责任。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识记汉字,也应当让学生“寻根”,品味博大精深的汉字背后的人文气息。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