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三种策略

2020-11-03陈成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德育策略初中班主任

陈成

摘要:众所周知,班主任管理工作琐碎、复杂而又十分艰巨,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初中班主任面对着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懵懂少年,更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为了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德育创新。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三点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德育策略

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人”,而德育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班主任作为学校生活中与学生们最亲近的长辈、师长,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班级的艰巨任务,可谓任重道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呢?基于实践,以一个语文老师的视角,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策略,即将自主教育融入德育工作、将语文教学融入德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

一、将自主教育融入德育工作

何谓自主教育?自主教育是一种充分发挥生命个体发展性和主体性的教育理念。自主教育是“三自三主”的教育,以自知为基础,以自律为机制,以自强为目标,在有主见的前提下,主动地主导自己的人生。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人生阶段,这种自我意识决定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也为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基于中学生的这一生命个体发展规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行自主教育,对其正确认知自我,形成自强自律的性格品质,提升主体意识,从而促进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将自主教育理念融入班级德育工作之中,通过实践验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下面,笔者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打造班委团队、营造良好班风三个维度说说将自主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实践的具体操作。

(一)参与班级建设

班级建设不仅包括课桌椅、墙面装饰、图书角、卫生角、植物角等物质层面的布置,更包括班名、班训、班歌、口号、公约等精神层面的建设。而在新学期所有的班级建设中,我都要求学生通过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积极参与班级建设。

1.物质环境层面

新学期伊始,大扫除后,我便动员所有的班级成员思考如何布置教室,目标是勤俭、简洁、温馨。大家群策群力,有的负责购买班级装饰物品;有的主动进行书法、绘画创作;也有的从家里带来小绿植装点教室。此外,每人还贡献了一本书,充实图书角……最后,我们花了最少的钱,布置了最温馨的教室。

2.精神成长层面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十分关注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从而让学生在文化的濡染中促进精神成长。在班级建设中,班名、班训就像一个精神符号,是一个班级的象征;班歌、口号等则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鼓舞斗志、催人奋进;而公约和小组建设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班级精神文化的打造过程中,除了一些必要指导,基本上我都让学生自主讨论,共同制定。结果如下:

班名:博学班

班训:博学笃志

班歌:《最初的梦想》

口号:明天的你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

公约:穿戴整洁重仪表,相互问候懂礼貌。勤奋好学争分秒,勤学好问多创造;勤勉好奇多思考,勤谨好静效率高。举手发言敢提问,尊敬师长听教导;审清题意独立做,保质保量按时交。节约水电少浪费,爱惜粮食要牢记;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公德更重要。按时离校关好窗,值日卫生勤打扫。

分好组,命好名后,为提升组员的积极性、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制作“‘博学班小组英雄榜”展板,展开品德、学习、卫生、纪律等竞赛。每次竞赛或集体活动后,我都会精心挑选礼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嘉奖。

实践证明,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自己的事务,才能让其学会民主、自治,更能增加其对班级的认同感、自豪感,促使其更愿意自觉遵守班中的规章制度,也更富有集体荣誉意识和责任心。

(二)打造班委团队

管,是为了不管。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问题的核心还在于让学生学会自觉自律、自管自治。因此,打造一支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优秀班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分工

通过学生自荐、他荐,形成班委团队,自主制定并张贴班委名单及职责明细,责任到人,以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2.定期开会

一周一次班干部会议,反映班中问题(如夜自修“专时专用”),提出建议。

3.值日班长

从班委中选出5名最认真负责的学生当值日班长,负责早晚自习的管理工作,以及一日卫生、纪律的监督工作。

实践证明,优秀的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有些时候比班主任更直接、更有效,因为他们才是时刻扎根于“群众”之中的人,既了解学生的动向,又能体会老师的要求。

(三)营造良好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真正触动学生的往往是班级舆论,它直接决定学生的荣辱观。为营造良好的班风,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重视每个人的力量

强调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名片,每位成员都要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2.重视活动的作用

在运动会、朗诵赛等活动中提升团队意识和自管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素养。

3.重视正己立身

《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的性格。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自己就要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堂堂正正,学生也堂堂正正;我文质彬彬,学生也文质彬彬;我活泼大方,学生也活泼大方;我敏而好学,学生也敏而好学……

在良好班风的熏陶下和众多活动的历练下,班级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有爱心、坚强、团结、向上的集体。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见,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将自主教育融入德育工作是正确而有效的做法。

二、将语文教学融入德育工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在班主任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我重视将语文教学融入德育工作。

2016年,学校举行了“谁言寸草心”诗歌朗诵比赛。筹备阶段,我指导学生以冰心的作品《不为什么》为蓝本,一起进行朗诵稿创作,在班会课中排练,请台下的学生点评、指导。最后,孩子们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获得了校二等奖。2017年,学校又举行了“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文化”朗诵比赛。这回,学生们主动请缨,要求自拟原创稿。于是,我便放手让他们自主进行稿件创作、成员选定、服装购买、排练改进等工作。在最后的比赛中,孩子们自信展现,获得了校一等奖。

我们还在语文课、班会课上举办过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沙龙、名著课本剧改编及表演。在实践中,让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和素养真正落地,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促进了他们的精神成长。此外,我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浸润,鼓励他们利用好图书角、书香长廊、校园悦读书吧等资源,让阅读课进书吧,让家长督促阅读。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做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德育工作中,重视活动的作用,既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和素养的落地,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促进了他们的精神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和育人功能。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实践证明,将学科教学融入德育工作行之有效。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一环,在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一书中,也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以初中生为例,青春期的他们褪去了儿童时期的幼稚,逐渐走向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据调查发现,面对繁重的学业及相对枯燥的生活,很多孩子都存在压力、焦虑、紧张、愤怒、不思进取等消极情绪。反过来,这种情绪在有形或无形之中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个人成长及家庭带来深刻影响,对其身心的健康甚至安全造成隐患。因此,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多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语言或者文字)、多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是最有效的方式,而语文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温润的文化气质显然在这方面有优势。在此,笔者以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班级中的几个学生及典型事件为例,讲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探索可行的做法。(因姓名涉及隐私问题,故均用字母表示)

(一)自卑——我总是不如人

爸爸妈妈嘴里,“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如此乖巧聪慧,引人艳羡;老师眼里,“隔壁班的同学”总是如此自觉守纪,为人称赞。可是我呢?

【案例1】小Y是个沉默寡言、学习刻苦的女孩。初一刚跨入校门时,孩子们一个个稚气未脱,都十分活泼好动,这个女生看上去却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排好座位后,才坐了一两周,她的同桌就提出:“这人总是不和我们说话,总是不合群。”

有一天出操,我照例跟随着班级下楼。突然,我发现小Y手臂上划了三道细细的杠,看痕迹已差不多愈合。我连忙上前询问,孩子只是随口应道“没事,是不小心蹭的”。虽然发现事有蹊跷,但考虑到孩子性格内向,我并未细问。当天下午,她的后桌偷偷跑来告诉我,几天前,小Y借了她的美工刀,当天下午,她的手上就有了三条划杠,她猜想这是刀划的,向我来求助。

一听到这里,我的心“咯噔”一下,小Y居然有“自残”倾向,这可如何得了!于是,我开始与家长沟通,这才了解到孩子前几天电话里提到,广播体操老是学不会,老师让她一个人留下练习。孩子小时候在友情上被别的小朋友伤害过,从此,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郁郁寡欢。结合前因后果,我大致摸清了头绪。

当天中午,我看她午饭时间由于不跟人“搭伙”,迟迟买不上饭,便邀请她来与我一起吃。吃饭过程中,我们轻松地聊天,慢慢地,小Y从拘谨变得放松。放下警惕之后,她也向我坦诚,被老师留下继续练习让她感到自己很笨,也没面子,一个想不通,便想到了以“自残”的方式,悄悄地在手臂上划了几杠,借以发泄。

听到这里,我不免有点心疼。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需要被肯定、被承认。反之,一旦自卑的种子在心里种下,可能很难抬起头来。著名学者孙绍振老师曾提到:“一个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起落变化的过程,它来自于客观的社会环境,更来自于主观的自我发现。”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便是以极大的耐心、爱心,给孩子舞台,微笑着等待她成长。

为此,我给小Y换了同桌,让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坐在了她的身边,让热情爽朗的几个孩子组成她的四人小组。在父母和老师们的鼓励下,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孩子身上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她开始会说会笑,收起了自己身上的刺,重新变得活泼温和。到了初二,学校开展“阿拉讲坛”义工讲座,班里有4个候选名额,没想到,正是这个最沉默的孩子举起了手,勇敢地报了名。此刻,我十分震惊——这一刻的勇敢和自信便足以让她散发光芒,足以让我们敬佩。

(二)压力——你我都在背负

人是背負着躯壳的小小灵魂。诗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在无知无畏的少年时代,根本不知道何为忧愁,只是为了写新词才故装大人,强说闲愁罢了。可是,在这个时代,“竞争”“优秀”“成功”等字眼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评价方式变得如此单一、社会变得如此功利,孩子们身上的天真也正慢慢被抹去,看似丰衣足食的他们却承担着莫大的压力。

【案例2】小T是个活潑好动、十分健谈、也爱捣蛋的男孩子。他十分聪明,但偏偏学习不太踏实用功。期末考试,他的成绩直线退步。当家长得知成绩后,“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十分生气,采取了极其简单粗暴的方式——将他暴打一顿。这一打便打出事来了。孩子气冲冲地拿起一张公交卡直奔楼下,负气之下开始离家出走。身无分文的他凭着一张公交卡,从起点坐到终点,绕了大半个城市。这一来,没能及时拦住他的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当他们告知我时已是晚上。我们紧急联系了家长群,报了警,在集体努力下,到了凌晨三点,孩子终于被找到。此时,妈妈泣不成声,十分后悔她和孩子父亲的做法。看来,简单粗暴的打骂并没有用,物极必反,孩子只会被压力吞没,变得毫无安全感。自此,家长也开始琢磨,如何对这些所谓的“差生”进行教育和督促。

这不禁让我思考:怎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如何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干国祥老师曾在《良性教育循环》报告中提到:“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是一个相互驯养的过程。没有人是天生的笨蛋,不体罚、不羞辱,这是我们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我们唯有把眼前的孩子当成一个成人,当成一个“好孩子”,给他自由、给他平等,而不是用言语和行为去摧毁他、否定他,才能让孩子长成一个健康、善于担当、能够承压的人。

(三)焦虑——心中总有不安

焦虑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不管是品学兼优的所谓“优等生”,也不管是懒散怠惰的所谓“差生”,总有一些时候,面对困难,他难以迎难而上,总是心中有不安,总是心里惶惶然。

【案例3】小Z是大家所说的“差生”,上课不认真听、下课不写作业、字迹龙飞凤舞……关于学习方面的不良习惯,列出十宗罪也不为过。一天,小Z又没有完成作业。我将他叫到办公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需要,不是为了别人而学。因其多次不做作业,我便和他约法三章,告诉他,再这样下去,要把爸妈叫来了,让他们也了解你的学习状态。没想到,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话音刚落,这个高高壮壮的孩子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扑通一声,跪在了我的眼前,“求你了老师,千万不要告诉我爸爸,我一定改,你相信我!”当时的我着实吓了一跳。这么个大个子男孩,平常乐乐呵呵的,我一时无法理解他的举动,便立刻把他扶起来,让他平息情绪。事后我了解到,原来孩子的爸爸脾气比较直,对儿子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正是这样,“被爸爸责骂”的焦虑占据了孩子的心灵,让他不知所措。我与之平等地交流并告诉他,老师和家长绝不会打骂你,但作为一个男子汉,你自己要学会承担义务、承担责任,及时完成作业。最后,在同桌和小组的监督和帮助下,小Z改掉了不做作业的坏毛病。

初中阶段的孩子懵懂、好奇、敏感、多愁。师者仁心,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灵,用真诚体察孩子的内心,用智慧唤醒孩子的自我。教育是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其始也细,其至也巨。教育之可贵,在其如缕缕春风、滴滴夏雨,润物无声,终成大化。学无止境,对于教育的至臻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参考文献:

刘桂旺,钱守旺.自主教育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德育策略初中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浅析离异家庭学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浅谈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德育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