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
2020-11-03张本霞黄方
张本霞 黄方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课外阅读走进课程。合理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从而养成多读书、读整本书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整本书通常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阅读整本书既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海量的作品,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整本书还具备极其丰富的语言材料,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学生如果接触的语言材料多种多样,那么他感受到的文化氛围也越吸引人,因此受到的影响也就越正面。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发展了语言,拓展了思维,获得更丰沛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所以,小學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到海量阅读。学生读得多了,积累多了,慢慢也就培养了语感能力,学生的语感能力增强了,那么他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也就得到提高了。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巧用信息技术,指导书目选择
叶圣陶先生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整本书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二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三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需要从这三个角度进行选择。这时候,教师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利用大数据来高效快捷地选择书目,节约时间。
(一)选择整本书,应该凸显“学生主体”
最关键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爱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每学期都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在制定阅读计划之前,先制定并发放《学生阅读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学生最想读的是什么,在学生完成问卷之后,收集并做成统计表,利用大数据结合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这样推广阅读才能顺利进行。
(二)选择整本书,师生需要经历一个自我判断的过程
不同的名师名家推荐的书目会存在差异,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锁定在这些书目中都出现的书,先让学生阅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书目。大众化的选本,比较适合刚刚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生,在读选本时还要有倾向地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如果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已经提高了,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教师取向、作品价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择。
(三)选择整本书,要跟教科书的内容结合起来
教师在选择整本书阅读时,可以跟教科书的内容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时,播放有关昆虫的视频,形象而又直观,孩子们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瞬间被激发,再顺势而为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就会事半功倍了。
二、妙用信息技术,点亮阅读明灯
(一)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有限,教师可以播放一些音频或视频,当学生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打卡,品尝阅读的乐趣。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基本自己可以独立阅读了,教师可以设计读书报告单,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概括读物的主要内容。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书中的细节,学会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等。为了让学生记录自己的点滴收获、感悟,教师可以让家长帮助发朋友圈。高年级的阅读,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读书报告单,教师只需要收集并用多媒体展台展示给同学们的评价,取长补短。
(二)按照读物特点指导
小学阶段的读物的体裁比较广泛,不同的体裁作品特点也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体裁的特点进行指导。如阅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教师可以边用课件出示图,边讲故事,有时停下来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想象和思考。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主体是小说。儿童小说可以分为动物小说、科幻小说、成长小说、幽默小说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指导。成长小说关注“心灵”,如《女生日记》把女孩子渴望长大又害怕长大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可以选取几个片段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仔细品味。科技作品基本是说明文体裁,如《昆虫记》。教师指导阅读科普读物时,首先让学生读懂内容,然后把握说明文本身的特点。这时再引导学生阅读,可以用微课展示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理清说明顺序,掌握结构特色;学习说明方法,掌握习作技巧;了解事物特征,领悟思想内容;体会语言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三)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指导
刚开始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可以让学生先学习如何复述文章内容。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词语和表明句意,针对理解全书或章节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词进行提问。如在《草房子》的阅读交流时,可以用课件出示问题:除了《艾地》《药寮》两章外,其他各章的结尾为什么都用了省略号?用了句号的两章,一是“艾地”的主人公秦大奶奶过世了,一是“药寮”的主人公桑桑病好了。其余各章结尾用省略号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好像每一个主人公还有故事。
三、精用信息技术,指导阅读方法
我们强调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尤其是课外阅读),但既不能漫无目的地让学生去读,更不能强行地进行“硬吞”,这样会伤了学生的“胃口”。这就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真正喜欢读书。
(一)诱读法
对于趣味性较强的作品,教师撷取其中的精彩部分,制作音频,播放给学生听,用精彩的故事吸引学生,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比如在推荐阅读《三国演义》时,先播放一节评书《关云长单刀赴会》,很好地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这样即使是大部头文学名著也不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了。
(二)导读法
针对那些趣味性不强、阅读有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要上好导读课。教师要上好导读课,可以适当制作一些人物谱系图和情节发展图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梳理内容,降低阅读难度。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又给学生提供了阅读中长篇作品的方法。比如在推荐学生阅读古典长篇名著《红楼梦》时,教师事先把四大家族人物谱系图用课件展示给学生,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
(三)推读法
有些文学作品,常常设置有悬念。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这也是促进学生深入阅读的一种策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进行细致阅读,还能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让阅读变得更有趣。比如在推荐学生阅读《乌丢丢的奇遇》时,适时用多媒体展示:乌丢丢在旅途中遇到一个有梦想的姑娘——芸儿,芸儿的梦想是用鸡蛋种出鸡蛋花,她的梦想最终有没有实现呢?是如何实现的呢?此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用鸡蛋种鸡蛋花,还是第一次听说,所以成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大有一睹为快的激情。
(四)比较法
当前有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已经搬上了大银幕,经过改编、再创造的影视作品与原著会有不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对书籍与影视的异同做比较。先读原著,再欣赏电影,然后区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异同,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在阅读《红岩》之前,带领学生观看电影。还可以对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同一题材的作品因作家不同,写作风格、表达方式、作品主题都会有所不同。比如阅读《格列佛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虽然都是游记题材,但是内容区别却很大。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把两者的差异用多媒体展示,不仅仅是对阅读整本书的一种总结,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比较中受到正面形象的积极影响。
(五)理读法
整本书中的人、物、地点、时间等,如果去整理一番,就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信息,这对于读懂整本书起着提纲挈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绘本《团圆》时,用课件出示文中硬币出现的地方,这几乎贯穿了整本书。理读,能帮助学生寻找到读懂那本书的“钥匙”。
(六)回读法
所谓回读,就是读完后,再回过去想一想。这种方法,可以放在阅读一本书的重要章节处,可以是故事开头处、故事转折处、故事结尾处。用多媒体出示故事开头处重要的语段,能够让学生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感知;出示故事转折处的有关场景,有利于学生摸清故事的结构;出示故事结尾处的语段,有利于学生对故事的主要任务、事件看得更清楚。
(七)停猜法
所谓停猜法,就是读到一些重要信息,如含義深刻的句子、似有暗示的章节等,能够停下来,想一想,猜一猜。可以让学生猜人物命运,也可以猜故事情节走向。如阅读《女生日记》时,课件出示问题:9月1日开学了,梅小雅早上背着书包和妈妈一起出门却没有到学校报到,这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去猜,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边阅读边高质量地思考。例如,拿过一本动物小说时,看到小说开头的关键句子时,也可以让学生停下来猜一猜故事的情节。
(八)互文法
互文法,就是指把某本书与其他文章、书籍、电影(片段)、视频等融为一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本书。尤其是当电影片段、视频等成为了阅读整本书的资源,那么教学就会更加吸引学生。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让学生阅读《周恩来传》,并观看电影《周恩来》,这样就可以全面立体地了解周总理。
总之,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注:本文系安徽省六安市2019年度市级课题“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部分成果,课题编号:LK19014)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