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怎样教古诗
2020-11-03孙喜
孙喜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闪耀的一颗星,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的占比为30%,初中和高中更是高达51.7%和71.4%,教好古诗文是每个教师都要掌握的“秘笈”。小学生学古诗词,由于年龄特点,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更喜欢形象生动、具体客观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小学生学古诗词时,要从各个方面想办法,让孩子亲近古诗词,扎实做好古诗词的朗读和积累、理解和感悟,并能综合运用,以便古诗词在生活中能拓展提升,让古诗词能融入孩子的血液,铸就传统文化的诗魂。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策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文,由原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里的小学生必背70首或75首古诗,大幅度提升至129首。作为一位从教快20年教龄的资深古诗词爱好者,我想从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方面,谈一谈自己在古典诗词教学方面的做法,可能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很好用,也挺有效。
一、朗读和积累——学好古典诗词的前提
古诗的教学离不开朗读,读好古诗是学习古诗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在读准确、读流利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去读通、读懂。常规的朗读要求是读正确,要求字音正确,没有读错音,接下来是要求读出节奏感,读出韵律美。一般的近体诗都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小朋友都能张口就来。碰到难一些的,甚至字音有不同读法的,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正确的读音,如“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中的“挑”就读第三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将”和“教”都念第四声。读诗的节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说五言诗都是“2-3”式的停顿,七言诗也不都是“2-2-3”或“4-3”式的停顿,有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诗句意思来定,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停顿就会有所变化。碰上这些较特殊的,就需要老师提醒、带读。
相较于诗句,有时题目更难读。古诗文与现代文很大的不同在于句读,诗句和古文还好,现在印刷出来,基本上都配有标点符号,但很少会在题目上配标点符号和停顿节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鹿柴”是地名,讀音是zhai,第四声;长一点的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书湖阴先生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等,简直比古诗诗句还更让学生头大。这时要想读好,就有赖于老师给学生做好解释,划分好停顿,才能让学生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在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才能熟读成诵,积累成自己身体里的一部分。
除了朗读,近年来我们深圳大力推行的古诗词吟诵法也是积累和背诵古诗的一大法宝。在我看来,如果教师自己对吟诵很感兴趣,也非常有方法让学生学习的话,那可以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多多地让学生学习和实践。如果教师自己对吟诵没有涉猎过,那就还按日常的朗诵来操作即可,等教师自己学会了再来教学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吟诵的调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会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去“朗读”古诗词的,也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诗歌。对吟诵感兴趣的老师,多多地让自己的学生去吟诵,是极好的。
如果想让学生再积累多一些课本外的古诗词,可以在教学古诗时用一篇带一篇或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推荐学生背诵同一诗人的诗,或不同诗人的同类型诗,还可以选择《千家诗》《唐诗精选》这类的诗词读本来作为学生的日常诵读本。到五六年级时,我一般还会加入毛主席的诗词让学生朗读背诵。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诗词量也就积累多了。
二、理解和感悟——升华古典诗词的灵魂
古诗用字凝练,意韵深厚,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需要花点功夫。理解古诗词,最常用的当然是借助注释、查阅古汉语词典或文白对照等方法,但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段的一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我会将诗句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或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现实的实景,以帮助学生理解。节日诗自不必说,《元日》《清明》等与学生生活相关,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除此之外,常用的方法是诗配画、讲故事、巧问答等。比如,我喜欢的于永正老师就很会用一种方法——画画,这个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古诗非常形象直观。于老师在教学《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他一上场,直接在黑板上画了四幅图,分别是草的春夏秋冬四季,接着通过四幅图教给学生什么叫“离离”,什么叫“一岁一枯荣”,什么叫“春风吹又生”,非常形象生动,也非常直观易懂。这样的古诗教学,学生学起来轻松,老师讲起来也轻松。除了直观形象的画画,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编个好听的故事,让学生乐呵乐呵,会让学生对古诗理解得更深刻。比如,四年级上册的《雪梅》,根据“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就编了一个“梅”和“雪”比美的情境故事:
(梅和雪互相比美,互不相让)
梅:我最美,冬天花儿都不开了,只有我傲雪凌霜,大家都夸赞我。
雪:要说比美,那绝对是我最厉害。我纷纷洒洒,将大地点缀得一片白茫茫。你虽然也是白色的,但要说比白,你可比不过我。
梅:好吧,我承认,你确实比我白,但是我也有你比不过的地方呀!
雪:哦,是吗?看在你承认没有我白的份上,我姑且听听。
梅:我可比你香哦!
你看,这样一来,学生既懂了诗意,又更喜欢这首诗了。这种用讲故事理解诗歌的方法适用于很多诗,如《小池》《小儿垂钓》《寻隐者不遇》等,都可以编一个故事情境,让古诗贴近儿童的生活,也让学生喜欢上古诗词。
到了小学高段,就需要边读边想象画面,用体会情感来理解古诗词,尤其是那些有画面感的诗句,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学生一读到这些诗句,脑海中立刻就能浮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带着这样的想象读,就能很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培养对美的感知。
三、综合和运用——让古典诗词鲜活起来
要让学生综合地学习古诗词,在课堂教学时,应该综合地教会学生学古诗的方法。如教学《山居秋暝》前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空山”,我会跟学生介绍:这王维呀,可喜欢用“空山”这个意象了,看看他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关键是那山,它也不空呀!这就跟诗人自己的写作风格相关了……这样,学生对于王维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只局限在“送元二更尽一杯酒”的印象中了——这是教同一个诗人不同古诗的综合方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怎么惊的鹊?哦,是因为月光的明亮会影响到鸟儿的睡眠,这会让你想到另一句相似的诗——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每每听到这里,学生会“哦——”的一声,恍然大悟。没错,估摸着辛弃疾的词就是受了王维的直接影响,从那里面化过来的。就这样,我把唐宋两大诗人的诗句连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源远流长。我告诉孩子们,你们也可以将古人们流传下来的经典化为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让诗歌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重新涣发生机——这是教不同诗人不同古诗词的综合方法。
等到诗词储备量上来了,可以有条理地给诗歌综合学习分类:写景的、言志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边塞诗、思乡诗、立志奉献家国的。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童年三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时,就恨不能把所有学过的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词都拿出来“溜”一遍,用出示图片猜古诗的方式,费时不多,容量很大,效果也好。
并不一定非得教古诗时才学古诗、背古诗,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也可以。如教学《月是故乡明》,可以从课题延伸开去,思乡的古诗可以来一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看到“八月湖水平”,可以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拿来读一读、背一背;教学《四季之美》时,也能把四季的古诗拿出来揣摩揣摩。总之,只要有心,处处都可以浸润古诗。
要想让古诗真正贴近生活,还要会运用。学生在考试时经常会做各种诗句运用的情境题,这就是为了让他们很好地去运用。但这更多的还是在“应付考试”,如果平时在生活中也能用上,也能有意识地去揣摩,看到白云能想到“白云深处有人家”“云深不知处”,看到梅花时脑子里能出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下雨时想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冥思苦想、做出难题时想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么,就真正让诗词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四、拓展与提升——奠定骨子里的中华魂
我喜欢在古诗教学时讲诗人的故事,这样可以极好地拉近学生与古诗作者之间的距离。我自己很喜欢李白和苏轼,但对很多诗人也同样偏爱。因为喜爱作者,所以对他们写的诗也会特别喜欢,了解了作者之后,会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仿佛就站在自己身边一样。我希望能把自己的这种感觉带给课堂上的学生,所以会经常在课堂上把他们挂在嘴边。如教学《赠汪伦》,我会讲“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教学《回乡偶书》(其一)时,我能从贺知章的生平扯到他赏识李白“谪仙人”的事儿去。说是“扯”,其实学生可爱听了,因为他们对李白相对较熟悉,可能是因为我恨不得天天挂嘴边的原因。但对贺知章他们就不一定熟悉了,上课听了故事后,考试时有一道题:贺知章是( )朝的诗人。有一学生考后跟我说:“老师,我一开始真不知道他是哪个朝代的,想写个‘宋朝算了,但后来想起您上课时说他还和李白之间有故事,我就知道他是唐朝的了。”你看,学生记故事比记知识点强多了。
唐朝诗人尤其多,有名的诗人多,有名的诗人写的有名的诗也多,诗一多,很多同学就会搞混,如果对这个诗人了解得还不够的话,就更晕乎。比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跟学生们讲:这李白是孟浩然的“迷弟”呀,因为李白“初出江湖”时,孟浩然已经很有名了,孟浩然比李白大。这古代的大诗人们也像我们小朋友一样,都喜欢跟比自己大的玩。李白一朝得遇孟浩然,高兴得写下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你看,多热情的表白!他听闻孟浩然要去扬州,巴巴地赶到黄鹤楼相送,还写诗相赠。而两相比较,杜甫在李白心中,就可能比不上孟浩然了。还是那句话“都喜欢跟大的玩”,因为杜甫比李白小,所以杜甫又是李白的“迷弟”。杜甫给李白写了好多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等。这样的故事,学生特别喜欢听,他们通过这些故事,拉近了自己和古代大诗人的距离。看,大诗人们也跟小孩儿一样,喜欢跟比自己大的朋友玩——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讲唐诗故事,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古诗词,喜欢上古代的文人志士,不就是学好传统文化最好的方法吗?
祖国的大好山川全幅展现眼前,也能极大地让孩子有自豪的爱国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桥流水人家”的秀美,会让他们心向往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地理知识的熟知,能让学生更想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在他们眼前铺开最美的画卷,而前人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又把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深深烙印……
古诗词也同样“教无定法”,我只是把自己常用又很有效的方法介绍出来。都说“文史不分家”,要想教好古诗词,提升教师自己的“文史素养”也非常重要。教师自己先喜欢上诗词,像叶嘉莹先生一样,一生与诗词为伍,从中汲取力量,找到人生的乐趣,才能更好地把这份对诗词的爱带给学生。其实,不是看你教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你要认真去教、用心去教,带着学生一起真正走进“诗词大观园”,这才是最重要的。
(責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