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构改革下医疗保障局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2020-11-03袁旭春
袁旭春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机构改革背景下,医疗保障局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相应的解决方式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策略,希望为相关工作的优化提供合理参考。
关键词:机构改革 医疗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人力资源指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需要的劳动人口。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人才需要智力与体力结合,且与其他企业发展资源一样,人力资源也有特质性、可用性以及有限性等特性。
一、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指的是为适应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面对党机关的管理体制、职能配置等相关工作人员的组合方式,以及运行方法展开大幅度的调整。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医疗保障局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应用现代化方法,合理调配人与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保证人力和物力比例最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尽其才,实现整体发展目标。医疗保障局能安全良好稳步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管理,做好此项工作,产生巨大效益。推动医疗保障局进一步发展,不论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是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都能进一步规范制度体系,应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推动医疗保障局良性发展。因此,针对医疗保障局来讲,重点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机构改革背景下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强化医保部门管理
我国当下的医疗保险行业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学历等各不相同,因此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医疗表现行业的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到医学知识,还需要渗透管理以及保险内容,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员工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以便能够应对日渐复杂的医疗保障行业工作内容。在强化医疗保险部门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难点在于如何促使从业人员在认清自身专业能力的优势同时,又能够有效提高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效率,能够自主规划出适合其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
山西省在2017年已经将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合并,并组成了新的医疗保障机构,即医疗保险中心。而2019年,山西省又在国家机构改革的政策推动下,将医疗保障中心改为医疗保障局。在短短两年时间机构不断地重组和改变,无疑为当地医疗保障从业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医疗保障机构内需要整改,同时又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新机构体系下的工作模式,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方法也需要得到优化。在此种情况下,融合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和管理,是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除此之外,在强化医疗保障单位管理工作的同时,负责人需要权衡利弊,尽量选择更加适合本机构发展的方式,注意新旧管理制度的銜接。为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负责人可以从工作人员入手,通过合理手段增加其对于机构的归属感,引导他们将更加强烈的工作人情投入到医疗保障相关工作当中。
为掌握强化医疗保障部门管理工作的效果,有关部门需要在工作之余注意对工作人员能力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培训内容以工作人员的薄弱之处为基本,致力于打造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医疗保障管理队伍。
(二)完善医疗保险机制
虽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医疗保障行业对于我国而言依旧属于新兴行业,所以该行业至今仍旧处于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当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问题,如:医保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医疗保障基金在监管力度不够等。众所周知,医保管理机构属于医疗保障行业的行政单位,负责的工作内容不仅包括医疗保险相关的政策法规,还需要管理法规的落实,因此由于工作任务中,在落实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相关工作不够规范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总额打包付费模式,虽然能够应付当下的社会情况,但实际上给监管部门带来了不小的工作难度,即由于监管难度大,许多部门及工作人员处于不受监管的状态下。
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障机制是将新农合、城镇职工保险以及城镇居民保险合并运行的新机制。此种机制的特点在于报销就高、用药就宽,同时,定点医院就多,简单讲就是能给使用者带来切实的利益保障。统一之后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逐渐实现了我国政府近几年提出的“六统一”要求,除此之外,在原有的医疗保障基础上,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医疗保险机制又进一步增加了大病保险制度、补充保险制度等,实现了对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即五种保险“一站式”结算,为参与医疗保险的人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
(三)结合政府改革政策加强队伍建设
在当前机构改革的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基本医疗保险等险种、药品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以及城镇医疗相关工作整合成了新的医疗保障局。然而新的机构运转必然产生问题,在推动新机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当下现有的资源,促使医疗保障行业不断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是我国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新机构成立也参考了其他工作部门的成功经验,在医疗保障机构改革之后,部门的人员分配原则为,“编随事,人随编”。简单讲就是一部分员工会在新的机构改革制度下实现分流与合并,其中人员分流是医疗保障机构改革工作的难点和关键,有关部门需要经过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员工的工作现状,以便在后续进行机构合并的过程中,能够对各个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想要在改革后的医疗保障机构中妥善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障人才的培养力度,需要注意培训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即提高干部在就业的效率,保障分流人员能够顺利转岗。总而言之,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和默契程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群众对改革后的医疗保障机构满意度息息相关,因此有关负责人员需要提高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医疗保障机构改革提供持续推动力。
(四)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医保资金监管是医疗保障局工作中重点内容,在现阶段,我国医保基金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目前有关资金监督的法律规范还不健全,我国最早在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相关法律规定。但现在相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条例还不够细致全面,缺少实际操作性,尚未形成威慑力。其次,人员配备不完善。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管理人员适应医保资金管理工作,亟需增加医保基金监管人员。最后,多个部门协调合作不合理。虽然医疗资金的主管部门是医疗保障局,但这其中还包括工商、药监、公安以及卫计委等多个部门。当发现医疗机构或者个人存在不合理保障行为时,缺少调查处理权利,难以真正形成威慑。
现阶段,为有效解决医疗资金监管问题,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健全相关监管资金的法律法规。吸取其他地区优秀的监管经验并且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自身医保资金监管的制度。坚持宏观理念,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法,对资金监管的多个部门明确权责,在责任与工作程序上进行说明,并以此作为相关人员工作的依据。第二,建设专门监管医保资金的团队。医保资金监管团队应当充分保证数量充足,人员结构分配合理以及专业相互补充,打造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发展人才。并且建立监管人员考核机制。第三,建立多个部门合作执法制度。利用网络平台与药监、工商、公安以及卫生监管等部门建立沟通机制,确保分工明确,有效开展联合调查和处理工作。并且应当公开向社会各界公布违法行为,让社会各界全面掌握医疗资金的重要性,提升全民意识。建立医保资金监督管理问责奖励机制,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方式督促监管人员责任意识,避免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对工作中失职人员依法追究责任。警戒医保资金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确保牢记责任意识,切实保障医保资金的安全。
(五)加强医疗资金监管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针对医疗资金监管面临着取证难和违规行为多的现象,监督管理难度较大。在医疗服务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资金监管工作人员一时间难以区分违法医疗行为,很难对医院或个人的不合理行为作出判断。监管人员还没有重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未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难以及时掌握違规行为,很难识别医院和患者的造假行为。
医疗资金监管人员应当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随着全民参保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化手段是提升医疗资金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打造覆盖范围广泛,具备准确性、快速性以及高效性的信息技术平台,有利于实现更好的监管,降低投入的监管成本。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进行智能化审核信息,增加医保资金监管范围。在现有医保资金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实际监管需求进行模拟,实现信息共享和同步监控的目的,提升全网监管覆盖的广泛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构改革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顺应形势,探索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方案,再与医疗保障行业特点相结合,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势,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程琳.论机构改革下医疗保障局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9(10):10-11.
[2]潘海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方法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0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