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和:由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衍生灵动阅读
2020-11-03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鲍纯婷
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校 鲍纯婷
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良好的范文,教师可以以语文教材为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堂内培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1.强化“读”的层次
“读”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层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这是基于语音、语调等表层的东西;另一层是读明白,读懂句段表达的含义、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等,这是深入领会他人的表达、感受他人的心情等深层的东西。根据年段不同,教师在借助教材时可以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低年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教学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时,要读好长句“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于是我把此句的朗读分为了三个梯度,先读好词语:一双、有力、翅膀、四条、善跑、长腿,再加上两个“的”,变成短语有力的翅膀、善跑的长腿,最后再读长句就不困难了。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慢慢地就能达到第一个“读”的层次。中年段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的目标。”教师也应借助教材文本来提高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中有这样一句话:“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想要引导学生理解“格外精神”“更加生机勃勃”的含义以及比喻的生动恰当,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植物的颜色很美。在理解了关键词句的基础上,反复地朗读能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以这样的阅读教学为引,通过一次次教材文本的赏析积累,足以培养学生多层次的阅读品析能力。
2.教授学生“说”的方法
“听说读写”能力中“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做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时,要注重方法。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则科普童话。教师可以从学情出发,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好。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故事的起因,要求学生叙述完整。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语言生动、形象,能够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动作等让故事的开头更吸引人。然后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说一说,在合作的氛围中学生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把自己没有说清的地方补充完整。有了这个过程之后再去讲经过、结果就显得很容易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述故事的结局时,要把故事所含的道理讲明白。“其实‘说’与‘写’同出一源”“说的能力如果发展到一定高度,写的事就只剩把话记下来罢了”。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到“说”的方法,多说多想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好。
二、课堂外培养兴趣,提升阅读品质
1.生本对话,亲历书中世界
课堂是学生习得良好阅读方法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也不容忽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是走入文本世界中,亲自感受感悟。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认识了那个虽然聋盲哑却靠着顽强意志力实现自我的海伦·凯勒。虽然海伦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相差很远,但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认识她、了解她,感受她的坚毅品格。学生读《呼兰河传》,跟着萧红回到了童年,认识了呼兰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学生每一次的阅读都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畅游,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慢慢乐于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也能够实现自我、提升阅读品质。
2.师生对话,启迪思考收获
课堂阅读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赏析,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应充分发挥作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面。开学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阅读的能力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低年级可以以童话故事、科学故事、童谣儿歌、经典国学为主;中年级以科普说明文、短篇小说、古诗词为主;高年级以散文、名家名著、浅显的文言文为主。在平时也可以和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请学生撰写读后感悟、心得体会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层次、有目的地阅读,可以提高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
3.亲子对话,感受愉悦温馨
在学龄前,很多家长特别注重亲子阅读,临睡前都会为孩子读上一两个有意思的故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已经识字了,具备自我阅读的能力了,从而忽略了亲子阅读,孩子就缺少了一个阅读交流、阅读表达的渠道。学生在课堂中的阅读学习可以有许多的交流对象,回到家后,一定会有许多感想、情感需要表达,如果此时家长能聆听孩子的独到见解,鼓励孩子积极表达,相信孩子会更加喜欢阅读。家长也可以把成人化的感受告诉孩子,与孩子分享。相信在这样的亲子对话中,孩子在家中也能够成为阅读爱好者,与好书共成长。
4.生生对话,促进共同进步
学生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与同学的阅读交流,学生能感受到同龄孩子独特的智慧火花、阅读魅力。同学间可以进行“好书同读”活动,同读一本有意义的好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进行灵感的碰撞;同学间还可以进行“好书推荐”活动,互相介绍最近所看的书籍、喜欢的书籍、觉得值得阅读的书籍等。在这样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共同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三、课堂内外兼和,衍生灵动阅读
小学生在课堂中习得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就能把习得的阅读技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提高阅读品味,更好地理解书籍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了多元对话,培养了阅读兴趣,就可以把这种强烈的兴趣带入课堂学习之中,有兴趣的学习能成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助力,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阅读表达的重要性,理解如何在阅读中进行实际操作,从而真正提高阅读能力。这种内外兼容、互为补充的阅读方法可以衍生出能真正获得独特阅读体验的高效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更为真实、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