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策略研究
2020-11-02张建发
张建发
摘要:以某公共租赁住房15栋17层框架结构住宅楼项目为例,对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了解在施工前期准备的各项工作,对在施工中的水泥、细、粗骨料等关键参数比例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总结了通过改善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测温等進行温度应力控制的方式,为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3;TU755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建筑施工中对于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是较为关键的施工技术,通过分析施工策略以及要求可以有效地凸显其价值以及作用,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
1项目概况
项目拟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5栋17层框架结构住宅楼,总建筑面积210 000 m2,2 906套。该项目拟建地址位于天祝县城北新区,拟建地址道路畅通,运输方便,场地平坦,空间宽阔,项目施工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本工程地下部分优先组织施工主楼筏板基础,地下框柱均为型钢混凝土柱,每个柱由数套螺栓栓接刚性固定于筏板基础。本工程筏板侧模板采用240厚砖模。砖模顶标高同筏板顶标高。
2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策略
2.1施工部署
2.1.1合理选择工艺
在进行筏板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基于具体的需求,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手段。
2.1.2温度控制
在施工中要加强对温度的控制,充分提升工程质量。
2.1.3明确区域范围
明确浇筑的区域,确定具体的位置以及范围要求。
2.1.4进行物资管理
做好施工物资的采购以及检测管理,合理进行工程的分工,通过专业人员进行钢筋连接以及模板支设处理,提升各项施工作业的科学性、规范性。
2.2混凝土材料运输工作
做好运输线路设计优化分析,合理选择路线;做好运输车辆的管理。对于运输中出现的输送泵压力增高等故障问题要系统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做好运输速度控制,避免堵塞等问题。
通过连续泵送方式进行处理,如果温度过高则要做好遮盖养护,利用输送泵外部直接喷洒冷水等方式进行处理。
3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1筏板技术原材料选用以及配合比设计
综合建筑工程的具体需求,进行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原材料。
3.1.1水泥
在房屋建筑中水泥水化热的蓄积是导致裂缝的关键因素,也会造成混凝土产生早期的升温问题。对此,根据工程需求以及状况合理选择使用。
3.1.2细、粗骨料
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筛分曲线的中砂,含泥量要小于2%。粗骨料的含泥量则要低于1%,满足最大粒径的要求,符合筛分曲线。对于针状以及片状的粗骨料要将粒径控制在15%之下。
3.1.3外加剂
合理添加外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具有节约用料的作用,在施工中可以适当的使用添加剂。掺入水泥用量10%的UEA混凝土微膨胀剂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添加适当的二级粉煤灰以及缓凝剂具有改善水泥和易性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用量。
3.2入模温度以及调整
为了合理降低砼的填充温度,要对其进行温度控制。合理降低原材料的温度,混凝土在机器处理中就要进行温度调节。在夏季要做好防晒处理,避免阳光直射,可以利用水雾喷入或者利用水冲洗等方式进行降温处理。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处理中也可以通过添加冰块的方式进行降温处理。
混凝土浇筑中要做好温度控制,通过计算数量的方式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施工步骤以及设备。在进行浇筑中要做好时间控制,以夜间浇筑为主,避免白天温度过高而造成质量隐患。水泥在储罐中要通过防晒的方式进行处理,降低水泥以及粉煤灰的温度。
3.3浇筑以及振捣技术
3.3.1确定浇筑振捣方案
一般状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可以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以及斜面分层三种类型,混凝土厚度要求不同其采取不同的浇筑振捣方案。
在施工中要综合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计划以及要求合理地进行方案的选择与应用。全面分层主要在尺寸较小的平面浇筑中应用;斜面分层主要在结构总长度高于厚度3倍之上的浇筑部位。为了使得混凝土结构浇筑之后外表面的水分达到全面蒸发,则要做好振捣处理。在振捣中要迅速插入振捣棒,缓慢的拔出,将振捣棒插入到混凝土结构的5~10cm深度,实现混凝土与土层直接的密切结合。
3.3.2遵循浇筑基础原则
在浇筑中要应用“一个坡度,分层浇筑”的原则,循序推进,一次到顶。浇筑中要分别在坡尖、坡中以及坡顶进行振捣棒的合理布置,保障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性,避免出现漏振等问题。
混凝土的浇筑中要做好现场的合理监督,基于具体的需求以及状况进行调度管理,浇筑的混凝土可以在其初凝之前被上层混凝土覆盖,避免出现“冷缝”的问题。
混凝土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保持上下的抽动,做到均匀的振捣,均匀的进行插点的排列布置,振动器插点可以利用“行列式”、“边格式”的方式进行移动处理(如图1所示),但是不能混用。在进行插点处理中将间距控制在300-400 mm的区间范围中,将其插入到下层没有初凝的砼中,深度约为50-100 mm。依次进行振捣处理,避免跳跃式振捣处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漏振的问题。在振捣处理中,混凝土的表面水分不出现显著的下沉、汽泡以及表面灰浆则可以停止振捣。
3.3.3合理配置振捣棒
根据每次振捣浇筑的厚度进行振捣棒的布置。分为三道布置,第一道在泵管出料口处布置2台,通过合理地布置可以使得混凝土形成流场的坡度;第二道在中间布置3台,可以充分的保障下部位置的密实性;第三道主要在斜面的中部位置进行布设,在处理中要合理对各个点的振捣时间进行控制,做好移动距离以及插入深度的控制。在坡脚处布置2台,其中1台需下到上层钢筋网下,专门振捣底板的底层钢筋网片的砼。要使得新泵出的混凝土与上一个斜面上的混凝土可以充分的结合。振捣棒设置示意如图2所示。
3.3.4做好二次振捣
二次振捣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在施工中混凝土出现的沉缩裂缝问题。砼在初凝之前根据要求做好二次振捣处理,在进行二次振捣处理中将间歇时间控制在40-60min中。添加了缓凝剂的混凝土可以适当的延长间隙时间,将其控制在1.5-2.5 h的范围中。在处理中要合理地做好过振控制,避免振动器与模板接触。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表面存在大量的泥浆,要对其合理地处理。根据面标高对其进行压实、刮平;然后在混凝土初凝之后利用磨光机做好表面的磨光处理,为了合理地进行表面的干缩裂缝控制,要使其做好三遍收光,最后对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利用塑料薄膜以及棉毡进行保温覆盖,做好浇水养护处理。
4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措施
4.1改善约束条件,做好温度应力控制
利用分层或者分块的方式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合理做好水平以及垂直的施工缝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中进行施工后浇带的布置,达到约束程度控制,减少浇筑热量的目的,可以避免水化热聚集的问题,有效控制了温度应力。在处理中主要利用二层投料法以及二次振捣的方式进行处理,合理进行浇筑后表面积积水的处理,做好早期的养护处理,达到提高砼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的目的。在大体积混凝土处理中合理进行温度筋的设置,在截面突变以及转折角、底以及顶、墙转折等位置合理进行斜向的构造配筋设置,这样则可以达到改善应力集中的目的,有效避免了裂缝等问题,控温技术如图3所示。
4.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测温
4.2.1浇筑后测温孔设置
分析大体积混凝土在不同深度位置中的温度变化,做好内部的温度变化检测分析,基于工程的平面性状以及具体的需求合理地进行测温点的布置,通过测温点进行砼的下部温度、中心温度以及上部温度的测量。
4.2.2混凝土测温内容
混凝土测温的主要内容见表1所列。
4.2.3测量间隔时间
在砼浇筑完成后1-3 d,每间隔2 h进行一次测量;4-6 d要做到每3 h进行一次的测量;7-10 d要做到每4 h进行一次测量。标准状态之下,砼内外部温差在25°C之內。砼的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则要小于20°C。
4.2.4施工缝的留置
此工程筏形基础按设计要求留设后浇带。地下外墙体上设一道水平施工缝。外墙水平施工缝设在底板以上400 mm处,在外墙第一道水平施工缝处设-400x3钢板止水带一道。外墙不留置竖向施工缝,内外墙应同时浇筑,内墙本身不再留置垂直施工缝。在施工缝处浇筑砼时,应将其表面浮动石子、水泥薄膜以及软弱砼层清除干净,并保持充分湿润和冲洗,不得积水,浇筑前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
5结束语
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以充分的满足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提升了基础承载力,在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分析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对其合理设计分析,严格进行施工控制,可以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是最为关键的施工流程,可以有效地提升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达到对高层建筑结构压力进行分散以及承载的目的,有效降低了地面的荷载作用以及压力,提高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了安全性。分析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好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管理,可以提升整体的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