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中国元素”走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2020-11-02华洁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

【摘要】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语言离不开文化。但在小学阶段中过于注重西方文化的渗透而忽略国家本土文化的传授,与我国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有所违背。本文笔者就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本土文化的传播及跨文化交际的切入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中国元素;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

【作者简介】华洁,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对小学生来讲,新的文化总是充满魅力,小学生对它们充满好奇与向往,课堂也往往由于新鲜文化的冲击而呈现新的学习氛围。通过日常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知识层面。但如今现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中过于注重西方文化而忽略了我国本土文化的教授,那么就社会主义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来看就背道而驰了。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说指出要彰显中国元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通过英语课堂把中国文化进行有效传播,从而让中国元素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

從“哑巴英语”到“中国文化失语症”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走越远,人们对于国际交流越来越认同和促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从前的哑巴英语现象随之慢慢消失,家长们都在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学习英语,感知英语。但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中国课堂教学出来的学生,形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无法用英语介绍宣传我国的文化。这种现象归结来说有以下原因:

观点一: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比例不高

语言的全球化过程也使英语及其附带的文化渗透到本土文化中,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形成了重大的冲击。纵观PEP三年级到六年级共八册书,只有在五下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中提及中国传统节日,而紧跟在后的Unit 4 有大篇幅介绍Easter,关于西方复活节的内容。这样看来,中国的本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因此,教材上语言阅读资料的偏重,使得学生学会的知识如何用英语表达外来文化,而作为学生要交流表达的中国文化,基本处于忽视状态。

观点二:社会氛围过分渲染西方文化

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传统的中国节日和文化随之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节日的兴起和热捧,这或许是商家的营销手段有关系,铺天盖地的万圣节、圣诞节,甚至是情人节。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地导入英美文化,没有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所涵盖的底蕴渗透。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会讲解圣诞节等外国节日的来历及其庆祝方式,以此引起如今学生热衷过洋节日、圣诞节热、情人节热等,甚至有的学生能够流利地用于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庆祝方式等,却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春节及其庆祝方式。

在烈烈“西洋风”中寻求浓浓“本土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推动中国走向强大的重要基础。目前,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教育严重不足,导致了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语言陌生。

一、加点浓浓“传统味”,知节日而强语用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的习得,言语是用于交流的。开展核心素养主要遵循的三个原则中,其中之一就是强化民族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深植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土壤中,尤其是文化底蕴。如,五年级下册Unit 3 Our school calendar 中关于月份和节日的讲述,笔者会通过课文中提及的Dragon Boat Festival 和 Mid-Autumn Day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同步介绍,用相同的句型进行拓展,使学生在原有的语言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发散。

同时,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实现词汇与文化教学的结合,使学生不仅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也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能把咱们中国的传统佳节也像西方的圣诞节和万圣节一样传播到世界各国,让全世界得以了解中国文化。

二、加点悠悠“民族味”,品艺术而传文化

1. 动手动脑的手影魔法。手影戏不要复杂设备,只要一烛或一灯,甚至一轮明月,就可以展开巧思,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各种物的形象,因手影主要作给儿童看,儿童喜爱动物,于是兔子、狗、猫等就成了手影主要的表现对象。像不像,三分样。通过形似的手影游戏,可以启发儿童的联想思维。

在教材三上Unit 4 We love animal中,编者本身安排在教授动物单词时用了手影这个游戏,在教授了dog、cat、bear等比较容易做的手影外,也可以进行rabbit、goose、bird等动物手影的教授,甚至有的孩子能自编手影来拓展更多的英语单词。这样的编排设计既好玩儿又有效,让孩子动手动脑,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手脑协调性。同时利用小组合作的契机能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快乐学习,同时,把这种手影艺术加入自己的语言在家庭中、亲戚朋友中,甚至是和国外笔友的交流中,让我们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播和交流。

2. 源远流长的皮影艺术。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那么,当我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时,教师是否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来搜索一些皮影图片,如Journey to the west. For the moon in the water. The Tiger and  The Fox.等,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对图片的理解力来进行相应的看图说话呢?这样既让孩子能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同时利用“皮影”在孩子们眼中那种富有特色和新奇的艺术来深挖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丰富艺术鉴赏,把我们的民间艺术进行普及和传播。

其实,很多的我国的民间艺术都可以运用到日常的英语课堂中,如在教授家庭成员时可以运用神秘的川剧变脸艺术,在教授身体部位时可以结合剪纸艺术······“高手在民间”“智者在课堂”,就看教师是如何能巧妙地把中国文化用英语的形式让学生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加点中西“大杂烩”,跨文化而优交际

当然,当我们着重于中国本土文化渗透的同时,并不是全盘否定或排斥西方文化。学英语之人首先就得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文化,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因此,教师要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平衡性和取舍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用比较法深挖语言背后的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必然存在差别,同样的词汇,可能存在不同的含义,可能是褒义的,也可能是贬义的。打个比方:在讲述龙(dragon)的过程中,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化身,它有着超强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们介绍自己为“龙的传人”的由来,追溯远古,更有“真龙天子”一说。正因为它的寓意是好的,也因此有人将“龙”这个字加到名字中,寓意是好的,期望孩子是“人中龙凤”,对于孩子抱有良好的期望。在英国,他们对于龙有着复杂的情绪,龙往往被视为“凶暴的人”。 又如,在三下Unit 1关于国家的描述中提及美国的国鸟(National bird)就是一种叫白头海滩的秃鹰,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eagle是一种凶猛残忍的动物,但是它却代表着美国的形象,不仅出现在美国国徽上,也出现在美国及其他旗帜及硬币上。

2. 用讨论法探求更真的交际用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得体规范地使用交际语,而这背后肯定要有大量的文化或常识来作为积淀。比如,在五下Unit 1 My day A Lets talk中Zhang Peng 和Pedro的对话就出现了中国和西班牙的时差问题和西班牙的学校作息时间,如果不引导学生事先对西班牙的时间进行预习和探究,我们就很难来理解这个对话,When do you fin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We finish class at 1 oclock. 更何况是在日常碰到老外进行优化运用了。所以,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探究的方法来进行,了解其他国家与中国的时差,再比如,可以通过活动来讨论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间观念、购物习惯等,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入更多的“中国元素”,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使学生不仅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也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能有效、準确、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英语课堂要与中国表达相呼应,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并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和发扬,使之成为世界的声音。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婷.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   2014.

[3]网络资源.让学生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OL].2016.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