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棘扦插育苗技术及影响因素

2020-11-02马红梅

乡村科技 2020年25期
关键词:沙棘

马红梅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地区的保护,采取人工措施修复生态环境已屡见不鲜。沙棘在我国分布极广,且适应性强、耐贫瘠、耐干旱,沙棘的种植对于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改善地区环境均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沙棘扦插育苗技术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旨在為沙棘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沙棘;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扦插育苗

[中图分类号] S79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5-82-2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态势较为严重,周边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沙棘可在贫瘠干旱的环境条件下正常生长,因此,在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荒滩、荒山等地种植沙棘,不但能固土防流失、改善土壤环境,还能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增加林农经济效益,实现多赢。沙棘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沙棘果实在饮食、化妆品和医药方面均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尤其是沙棘油系列的药物出现后,其商业价值大幅增加,促使沙棘种植备受重视[1]。

1 沙棘扦插繁育方式

沙棘是一类适应能力较强的植物,普通的林木繁育方式均能繁殖沙棘。在繁育沙棘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扦插技术,扦插繁殖存活率高、操作简单,不但能让沙棘保持自身优良的性状,还能促使沙棘产量的增加。沙棘扦插技术分为2种,分别包括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扦插的部位包括枝部、叶部和根部等。

1.1 嫩枝扦插技术

嫩枝扦插技术是将半木质化带叶枝条当作插穗进行扦插。嫩枝扦插的扦插细胞分裂能力好,扦插完成后会迅速生成根原基,再生成不定根,但嫩枝易受枝叶年龄、品种、栽培基质等多方面影响,成活率相对较低。利用该扦插技术需重视预处理与后期管理,并保障扦插时期的温度和湿度适宜[2]。

1.2 硬枝扦插技术

硬枝扦插技术是利用完全木质化的枝条作为插穗进行扦插,该技术不但能提高生根率,而且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低,该技术扦插后的成活率较高,苗木培育周期较短。使用硬枝扦插技术的重点是,扦插前需要对插穗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插穗的生长量与成活率。

2 沙棘扦插技术

2.1 采穗

一方面是嫩枝采集。一般情况下,需要采集当年首轮发出的枝条,从树冠部位开始采集,确保母树品种纯正。采集时间需控制在6月初的清晨,采集带有枝叶的半木质化枝条,确保长度11 cm左右。由于这部分枝条生长速度快,因此不需要除去采集枝条中的侧枝和梢部。枝条采集后需进行预处理,浸湿枝条,确保枝条上部有三四片树叶,其他树叶全部清除,放在湿润的阴凉处备用。另一方面是硬枝采集。硬枝采集的时间为秋季最佳,春季可选择3月末、4月初进行采集,采集枝条长度应保持在17 cm左右,并确保枝条湿润。

2.2 插条贮藏

2.2.1 临时贮藏。春季早期采集的插条可在保证湿润的条件下就近贮藏,确保贮藏沙地的湿润度及厚度,必要时可在沙体表面进行喷水处理,从而达到湿润贮藏的效果。

2.2.2 挖沟贮藏。进入休眠期前采集的插条需实施挖沟贮藏,挖沟地点可选在排水良好的背阴面,确保挖沟的深度和宽度,并根据插条贮存量确定最终的沟长。贮藏时需在沟底先铺垫一层湿润的细沙,贮藏后表面需用湿沙覆盖,并确保覆盖后的土体高于原地面5 cm左右。

2.3 扦插

大棚是嫩枝扦插的主要场所,可在大棚内部铺平育苗床,保持扦插密度在合理范围,扦插工作完成后进行灌水,确保水分充足,或选择在大棚内部利用营养杯扦插,经过营养杯扦插的枝条不需要移栽,可直接栽植,营养杯密度也需保持在合理范围内[3]。

采用完全木质化的枝条进行硬枝扦插时,应在春季初期即完成户外苗床栽培工作,并按照相应扦插密度和扦插深度完成扦插,踩实苗床后进行灌水,保障水分充足。当外部气温升高后,需将苗床移到遮阴棚内,防止高温天气对扦插枝条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待地上部分长至超过10 cm时,需移出遮阴棚。

2.4 后期管理

2.4.1 生根期管理。沙棘扦插后需保障水分充足,无论是苗床还是营养杯均要确保其土壤内含有充足的水分,这是扦插枝条存活的重要条件之一。当插穗生出新根后,可适当减少灌水量,其灌水频率应根据当地天气、温度等情况适时改变。

2.4.2 成活期管理。成熟期的沙棘扦插苗同样应保障苗床和营养杯内有充足的水分。此外,还要对新扦插的枝条进行摘芽处理,当新枝条长至10 cm左右时为摘芽最佳时期,此时摘芽可保障插穗新枝条强健。值得注意的是,进行摘芽时要重视分次摘牙,避免摘牙过早导致发育不良。

2.4.3 生长期管理。插穗正常生根存活后,幼苗对温度的感知能力更强,温度过高会直接影响幼苗的生长,因此这一期间需更加重视水分的供给,并合理进行肥料施用,以提高苗木的生长速率。此外,还要注重对苗床土壤进行松土、除草。

2.4.4 移栽管理。沙棘扦插发芽存活后,应将插穗转移到苗圃中生长,移栽密度主要由苗木生长大小决定,一般应维持在4 m×2 m。若移栽过程中发现苗木根系过长,应进行适当修剪,从而促进苗木存活率的提升。此外,需定期观察苗木,一旦发现病虫害应立即用烟熏剂进行防治,防止病虫害蔓延对苗木造成严重影响。苗木成长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下降会出现生长减缓现象,此时应在叶片制造营养物质期间,减少浇水频率,增加放风时间。

3 影响沙棘扦插技术的因素

3.1 环境对扦插的影响

环境对插穗生根影响显著,主要包括水分、温度、湿度等。外部温度和水分可直接影响插穗代谢、激素分泌和细胞酶活性,同时,外部温度也是影响插穗扦插成活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过高会影响扦插生长速率,消耗插穗体内养分,抑制插穗生根;温度过低会降低插穗细胞运动活性,不利于插穗伤口愈合及生根速率。

生长环境不同,其对水分与温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决定插穗生根的具体条件,从而保障水分和温度达到适宜水平。相关研究显示,沙棘扦插后,利用地膜的形式保障温度和水分对沙棘生根有显著成效,且高于裸露地面扦插方式。

3.2 基质对扦插的影响

在植物生长生根过程中,基质是必需物质,若苗木易生根,则对基质要求较低;若苗木难生根,则对基质要求较高。例如,基质中所含的养分、水分、温度、pH值等,均会对苗木的生长生根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基质需经过消毒杀菌处理,保障基质通气性从而保持基质温度处于稳定状态,进而提高苗木存活率。一般情況下,基质主要由珍珠岩、炉灰和沙土等组成。相关研究表明,适合沙棘生长发育的基质需配合一定比例的土沙。

3.3 外源激素对扦插的影响

外源激素主要来自于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这部分激素具有生物学效应,外援技术是帮助插穗生根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能有效促进树种伤口愈合,明显改善根原基的形成。经常使用的外源激素包括吲哚丁酸、萘乙酸、生根粉、吲哚乙酸等。在沙棘扦插过程中,利用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丙酸处理插穗,可有效提高插穗存活率。

3.4 插穗年龄对扦插的影响

母树选择要根据树龄来进行筛选,母树树龄对于插穗的遗传性有重要影响,母树内部的细胞活性和激素水平与插穗的成活率息息相关。研究表明,若扦插东北红豆杉,四年生插穗存活率明显高于二年生和一年生,二年生与一年生的插穗存活率差别不大;若扦插硬枝沙棘,二年生的插穗存活率明显高于三年生。

3.5 雌雄株对扦插的影响

针对沙棘植物来讲,雌雄株对扦插存活率也有一定影响。例如,用同样的吲哚乙酸(IAA)处理雌雄两种苗木后,雌株存活率明显高于雄株。

3.6 插穗长度对扦插的影响

沙棘插穗长度对其扦插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扦插时选择长度为21 cm左右的植株作为插穗最佳,也有部分人员认为选择长度为15~20 cm的插穗植株进行扦插最佳,且最终存活率也会偏高。经试验表明,24 cm的插穗植株存活率明显高于18 cm的插穗植株。

4 结语

沙棘扦插过程中,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均能起到良好的生根繁殖作用,硬枝扦插相较于嫩枝扦插而言,所需费用较低、繁殖成活率高、插穗繁殖方式简单、育苗周期较短。沙棘插穗生根过程中,要注意插穗的处理技术和田间管理,保障插穗在愈合生根过程中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确保温度适宜、透气性良好,从而提升插穗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岳彦桥.大果沙棘扦插及压条分株繁苗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9(2):47-48.

[2]王洪江.3个中国沙棘优良品种扦插技术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9(4):16-19.

[3]谌振,杨光穗,张东雪,等.不同种类生根剂对烟火树扦插繁殖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8(1):136-137,140.

猜你喜欢

沙棘
大同天镇耿家梁村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沙棘林学特性及造林技术
青海特色农产业发展研究
北国红豆也相思
沙棘丰收红艳艳
沙棘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解析
小沙棘,大神奇
两种青海野生沙棘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
药食兼用之“沙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