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基本面因素的市值管理策略研究
2020-11-02陈浩
陈浩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影响企业市值的主要非基本面因素,梳理了上市公司应對非基本面因素影响的管理策略,进而运用经典事件研究法对策略实施效果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有益管理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d the main non-funda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arket value of enterprises, and analyzed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listed companies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of non-fundamental factors, and then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based on classical empirical event reaserch method. At last it put forward some useful management suggestions.
关键词: 市值管理;非基本面因素;事件研究法;迎合型策略;择机型策略
Key words: market value management;non fundamental factors;event research method;catering strategy;selec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9-0021-06
0 引言
区别于改善基本面因素的市值管理策略,基于非基本面因素的市值管理策略并非直接提升企业内在价值,而重在向市场释放信号、把握或迎合投资者非理性偏好、减少信息不对称等市场摩擦,从而促进企业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协调统一。研究证明,有效的市值管理还能促进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基本保持一致,防止市值虚增,维持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宋岩和宋爽,2019)。市值管理从概念上应与价值管理进行区分,企业由于基本面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市值波动属于企业价值管理范畴,而企业市值管理更主要针对于当企业真实价值与市值之间存在偏差时,其中由于非基本面因素导致的市值与真实价值的偏离是市值管理的重要对象。对此,上市公司主要采取增发、并购、回购、股利等资本运作策略,应对非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把握市值波动有利时机,实现自身价值诉求;另一方面向市场释放有利信号,促进市值向预期方向变化。
1 影响市值的主要非基本面因素
于军(2017)研究指出,企业市值与其内在价值的不协调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导致:①由于投资者非理性的认知与偏好和套利资本的有限性导致的企业市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②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市场摩擦因素而导致的企业市值低于其内在价值。在行为金融学对价格偏离的解释中,投资者非理性的认知与偏好和套利资本的有限性是导致资本价格偏离内在价值的重要因素。
1.1 非基本面因素之一——投资者非理性认知与偏好因素
投资者的非理性认知与偏好会导致其对企业价值错误的判断。传统的金融理论通常建立在理性人假设之下。但在现实中,非理性的判断和偏好往往会对市场带来更大的影响,投资者受到自身经验与知识的限制,对长期预测的准确性缺乏信心,因此会偏向于采用更为短视的短期预期来做出投资决策,而这种决策往往是添加了自身偏好的非理性行为,而上市企业股票价格取决于投资者的平均预期,这种平均心理预期会受投资者乐观和悲观情绪的影响而骤变,因此投资者的非理性认知与偏好会引发企业内在价值与其股票价格的巨大偏离。Keynes(1936)提出了经典的“空中楼阁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不完全是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投资者心理决定的。人类受知识和经验所限,对长期预期的准确性缺乏信心,加上人生短暂造成的短期行为,使一般投资大众用一连串的短期预期取代长期预期。而占少数的专业人士面对占绝大多数的一般投资大众的行为模式只好采取顺应的策略,因此股票价格取决于股民的平均预期。这种平均心理预期会受乐观和悲观情绪的影响而骤变,进而引起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
早在1991年,许多学者就开始了对非理性人的经济行为研究,并基于投资者非理性的认知与偏好,构建了许多经典模型对这些非理性的行为加以刻画。Richard(1991)提出的羊群效应模型认为,在一个股票市场竞价模型中,买方不但会分析参考自己所获信息,还会参照其他竞买者的决策,而只要买卖双方对股票内在价值的评估受到了别人出价的影响,就会使股价异常波动增加并产生泡沫。Sentana和Wadhwani(1992)提出的正反馈交易者刻画了一批会在价格升高时买进证券、价格下跌时卖出证券的投资者,而这一部分投资者由于其信息接收的滞后,会导致股票价格的进一步偏离。Shleifer等人(1991)建立了一个关于资本市场噪音交易行为的简单迭代模型,证实了噪声交易者对企业基本面的整体估计更倾向乐观,从而引发了基本面价值与股票价值的偏离。Scheinkman和Xiong(2003)提出了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这一部分投资者会因为过度自信而高估企业价值。这些经典的非理性人的刻画,被广泛地应用到探究我国投资者非理性认知与偏好对市值波动影响中(杨超、王宇航,2009;何勇、陈湛匀,2005;宋军、吴冲锋,2011)。
1.2 非基本面因素之二——有限套利资本
套利资本的有限性是非完全有效市场所无法避免的缺陷。企业资产是影响企业收益,尤其是未来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股票价格对企业资产变化应该是敏感的。按照有效市场理论,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理性的投资者能够及时地利用公司资产增长的积极信息调整预期投资收益,从而积极影响股票价格,即公司资产增长和股票价格正相关。但现实中投资者通常是处在弱式有效的市场,甚至无效的市场中,在套利过程中会受到诸多限制,尤其是较高的套利成本使股东不能准确地将资产增长信息反映到其未来预期收益中,从而不能使其股票价格上升。
一些研究发现,公司通过投资进行资本扩张的信息不仅不能使其股票价格上升,反而该公司股票价格有下降的风险(Fama和French,2006;Fairfield和Yohn,2003;Gray和Johnson,2011)。这些研究进一步表明套利资本的有限性已逐渐成为导致企业股票市值与内在价值偏离的重要因素。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在不健全的资产市场进行套利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较高的套利成本使股东不能准確地将资产增长信息反映到其未来预期收益中,从而不能使其股票价格上升,从而制约公司未来的投资。这一现象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同样存在(任爱莲,2014)。套利资本的有限性成为了导致股票市值与内在价值偏离的重要因素。
2 应对非基本面因素影响的市值管理策略
应对非基本面因素造成的市值偏离,企业通常采用的市值管理策略分为两类:一类为迎合型策略,另一类为择机型策略。迎合型策略主要指通过迎合投资者偏好,来消除投资者非理性认知和偏好产生的市值偏差;择机型策略则指企业通过适时地调整投融资等资本运作策略,以调整股票市值与基本面之间的偏差。
迎合型策略:当投资者存在非理性偏好时,企业可以相应地制定政策以迎合投资者偏好,获取较高的估值。例如,投资于特定的产业、策略性选择行业分类、开始或停止发放股利、更改公司的名称及调整公司名义股价等。这其中以股利策略最为常见,股利策略又包括现金股利策略、股票股利策略和混合股利策略。股利策略对企业市值的影响一直广泛的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基于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于两者关系的结论却并不统一。Charest早在1978年就对股利发放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实证检验发现股利策略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企业发展良好的信号,从而吸引更多投资,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后续也有很多学者都获得了与Charest相似的结论(Skinner和Soltes,2011;成康康和卢健珍,2015;彭阳雪和么娆,2017)。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一结论是片面的,认为股利策略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一概而论,唐丽娟(2014)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评估模型来分析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适应于不同的股利策略,这需要依企业当前的风险贴现率而定。赵悦(2015)、白艳红(2016)采用不同行业数据同样应证了这一观点。由此可见,股利策略是否能起到良好的市值管理作用,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国的企业当前是否适合利用股利策略进行市值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择机型策略:公司在制定最优的投融资政策时应当考量资本市场的状况,即股价与基本面的相对偏离程度,相机选择公司政策,从而最大化公司长期投资者的利益。 一般而言,当资本价格较高、资本供给充足时,扩大融资、增加支出;而当资本价格较低时,回购证券、削减开支。择机型策略主要包括融资策略、回购策略和企业并购策略。融资策略还包括了股票增发与股权质押等策略,股票增发作为最常见的融资策略,其发挥的市值管理作用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可(鞠娟,2015;胡聪慧和于军,2016),而股权质押则是在近些年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融资策略,而对于股权质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目前也存在一些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股权质押比率对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从最终控制人角度来看,股权质押会损害公司价值(Yeh等人,2003;郝项超和梁琪, 2009);而另一部份学者则从另一个角度指出了股权质押行为产生的正面效应,李旎、郑国坚(2015)的研究证实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市值管理对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应越强,王斌(2013)则指出民营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为了避免控制权发生转移,会更有动力改善企业业绩,谢德仁等(2016)则从风险评估角度指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将会降低公司股价崩盘的风险。回购策略由于其通常对应着企业的股权激励或股利分红,所以企业回购信号往往带来的是企业市值的上升,许多学者通过对不同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证实了这一观点(Yiyao Sun,2017;Ivana Markovi,2017;单慧杰,2018;李晓玲和户方舟,2018;向秀莉,2018)。而企业并购策略对企业市值的影响则相对复杂,由于并购双方的企业类别不同、地点不同,并购对企业是值得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蓝发钦,2016;吕飞,2016;徐昭,2017;张慧敏,2018;朱骁一,2020)。
综上所述,迎合型策略与择机型策略在市值管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同策略的实施效果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讨论,我国股票市场起步相对较晚,无论是市场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与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不能相提并论,因此,迎合型策略与择机型策略在我国企业市值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3 基于事件研究方法的市值管理策略效果研究
本文采用经典的事件研究法,对市值管理中应对非基本面因素影响的择机型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企业增发、并购、回购、股利等不同策略的预案公告对股票市值的影响。
3.1 研究思路与模型构建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计算所研究的事件发生日前后的异常收益率,并检验样本整体的异常收益率是否显著为零,如果异常收益率显著为零的假设被拒绝,则进一步可以推断出事件在对应日期对股票收益率产生了影响,进而可以判断出事件影响的大小与方向;反之,如果异常收益率显著为零的假设被接受,则可进一步推断出事件并没有对股票收益率产生影响,进而说明事件不会引起市场的异常反应。异常收益率是由实际收益率和正常收益率的差值计算得出的,实际收益率可以通过样本的股票价格数据计算获得,正常收益率需要通过对估计窗口内的收益率进行建模估计获得,计算方法如下:
3.1.1 实际收益率的计算
实际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rit=(Pit-Pit-1)/Pit-1
其中,t表示日期,i表示企业,Pit表示t日期i股票的价格,rit则表示t日期i股票的实际收益率。
3.1.2 正常收益率的计算
本文采用市场模型对事件窗口内的正常收益率进行预测,即通过估计窗口内得股票指数的收益率波动来解释股票日常收益的常规波动,此外,我们还考虑了股票市场外的外生因素干扰,避免其影响之后的异常收益率对事件影响的刻画。具体模型如下:
rit=αi+βirnt+γiΠt+εit
其中rit表示t日期i股票的实际收益率,αi表示截距项,即市场收益率和市场外因素影响为零时i股票的收益率,βi表示i股票的系统风险度量系数,rnt表示市场的收益率水平,通过股票指数计算获得,γi表示是场外因素的影响系数,Πt表示市场外影响因素的集合,εit为一个随机序列,表示随机干扰。该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估计得各系數值,通过下式可计算获得事件窗口期内得股票正常收益率:
it=αi+βirnt+γiΠt
3.1.3 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单个样本的日异常收益率ARit由实际收益率和估算获得的正常收益率的差值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ARit=rit-it
3.1.4 平均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平均异常收益率AARt为同类事件样本对应时间的异常收益率的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AARt=ARit
其中,N表示同类事件的样本个数。
3.1.5 累计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单个样本的累计异常收益率CARit为事件窗口开始到当期的异常收益率的累加,计算公式如下:
CARit=ARit
其中,t0表示事件窗口的其实日期。
3.1.6 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CARt为同类事件样本对应时间的累计异常收益率的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CARt=CARit
3.1.7 对异常收益率的T检验
对异常收益率的T检验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对平均异常收益率AARt的检验,另一部分为对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CARt的检验。对于平均异常收益率的T检验,即判断事件窗口内t日期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ARt是否显著为零。提出原假设H0:AARt=0。T值计算公式如下:
T=AARt/(σ/)
其中,AARt为平均异常收益率,N为同类事件样本个数,σ为单个样本的平均异常收益率的标准差。在显著性水平为1%、5%、10%的条件下,均有T值的标准值,当计算所得的T值大于对应显著水平的标准值时,我们可以在对应的置信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平均异常收益率不显著为零,进而证明事件对股票收益率存在显著影响,反之,则接受原假设,平均异常收益率显著为零,证明事件没有对股票收益率产生影响。
对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CARt的T检验同理,提出原假设H1:CARt=0。T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T=
=
在显著性水平为1%、5%、10%的条件下,均有T值的标准值,当计算所得的T值大于对应显著水平的标准值时,我们可以在对应的置信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反之,则接受原假设。
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2.1 上市企业和股票指数样本的选取
首先对于上市公司和股票指数的选取,沪深两市中上市股票众多,本文主要关注了环保与新能源领域。近年来,绿色环保与新能源主题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发改委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扶持环保与新能源企业,希望能在未来突破能源瓶颈,推动国家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因此,对于环保与新能源领域企业的发展状况的研究,既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国家及时调整对该领域的政策,让激励政策行之有效。因此,本文依据沪深两市给出的环保行业企业排名,对沪深股市中环保与新能源领域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筛选,剔除了部分上市规模较小,交易活跃度较低的企业(行业排名后10%),以及经营状况较差的ST企业和目前已退市的上市企业,最终选用了两市共计52家上市公司。
对于股票指数的选取,本文采用了深证环保指数,该指数发布于2011年11月,成分股涵盖了本文所选取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较好地体现了环保与新能源领域股票价格走势。本文从Wind数据库选取了自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上述上市企业股票价格日度数据和指数日度数据。
3.2.2 事件样本和时间窗口的选取
本章节重点研究上市公司应对非基本面因素影响的市值管理策略对公司股票市值的影响,应对非基本面因素影响的市值管理策略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为迎合型策略,主要为股利政策,其中包括现金分红股利和股票赠送股利,由于本文选用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采取的股利政策为现金分红股利,采用股票赠送股利政策的公司较少,并且采用股票赠送股利政策的公司往往会采用混合型股利政策,即赠送股票的同时也进行小额的现金分红。因此,在本文中不对两类策略进行区分。股利的发放通常包括了年度预案公布、股东大会日批准、公告发布、股权登记、除权除息等几个阶段,通常信息在市场中传递都具有时效性,市场参与者往往会在信息第一次出现时做出及时地反馈,因此本文选用了股利策略最早出现的时间作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即预案公布日。经测算,在选取的样本区间内,共计发生股利策略317次。
另一类市值管理策略为择机型策略,主要包括了企业的融资策略、回购策略和并购策略,本文主要选取了企业增发股票、回购股票和企业并购事件作为择机型策略的研究主体,与股利策略相同,股票增发、回购和企业并购同样划分为多个阶段,本文也采用了各事件预案公告日作为事件发生日期,以确保及时捕捉到事件的影响。在选取的样本区间内,共计发生企业股票增发事件71次,股票回购事件79次,企业并购事件49次。
在时间窗口长度的选择上,本文采用的事件窗口为事件发生日前后各10个交易日,估计窗口采用事件窗口前60个交易日。对于事件窗口的选取,考虑到事件发生日前,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通过一些渠道提前获得相关信息,进而提早改变投资策略,而事件发生后,市场逐步接受并消化该信息,股价也存在一个逐步释放和反应的过程,因此本文选用了事件前后10个交易日作为事件窗口,这样的窗口长度既避免了事件的重叠以及其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又充分的考察了事件影响的全过程。对于估计窗口的选取,考虑到股票价格走势会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在以往对股票价格的研究中,常常考虑年份或季节因素的影响,本文选用事件窗口前60个交易日作为估计窗口,时间长度上约为一个季度,刚好可以避免这一影响,使正常收益率的估算更为准确。
3.2.3 市场外影响因素的选取
由于本文选取的环保与新能源行业的特殊性,该领域企业的股票价格除了受市场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股票市场外的因素影响,比如能源价格的变化和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这些市场外因素会明显影响环保与新能源领域企业的股票价格走势。由于政策类事件通常较难通过时间序列的形式来刻画,因此本文只是通过剔除政策出台日附近事件的方式来避免该影响,市场外影响因素只选取了能源价格。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石油进口大国,煤炭与石油是我国最主要的两大能源,相比之下,天然气所占比重较低,因此本文选取了动力煤价格指数收益率和WTI原油价格收益率作为市场外影响因素∏t,数据区间与股票价格序列相同,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
3.3 实证结果
3.3.1 迎合型策略实证结果
迎合型策略中,本文主要关注于股利策略对股票市值的影响。股利政策包括现金分红股利和股票赠送股利,由于本文选用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采取的股利政策为现金分红股利,采用股票赠送股利政策的公司较少,并且采用股票赠送股利政策的公司往往会采用混合型股利政策,即赠送股票的同时也进行小额的现金分红。因此,在本文中不对两类策略进行区分。股利的发放通常包括了年度预案公布、股东大会日批准、公告发布、股权登记、除权除息等几个阶段,通常信息在市场中传递都具有时效性,市场参与者往往会在信息第一次出现时做出及时地反馈,因此本文选用了股利策略最早出现的时间作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即预案公布日。经测算,在选取的样本区间内,共计发生股利策略317次。图1展示了股利政策在事件窗口中产生的累计异常收益率。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事件窗口中,股利策略造成的事前影响并不明显,只有在事前一天出现了一个显著的负向异常收益率-0.0039,而相比于股利策略造成的事后影响是相对较小的。股利策略的集中影响从事后第四天开始显现,并且异常收益率呈现显著的负向趋势,异常收益率在事后第六天达到了-0.0209,为整个事件窗口内的最低值,说明此时市场对股利策略的反应最为强烈,而股利策略的影响在事后第九天后消失,该事件影响产生的股价波动被市场完全吸收。
图2展示了股利政策在事件窗口中产生的累计异常收益率。
从图2中可以看出,股利策略在事前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而事后则造成显著的累计负向影响,该影响从事件发生前一日开始出现,逐渐累积,在股利策略预案公告后的第8天,累计影响达到了最大。由此可见,当前实施的股利策略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市值管理作用,没有对股票市值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可能因为股利分配在预案公告中并没有达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股利的支付水平并不能使投资者满意,从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3.3.2 择机型策略实证结果
择机型策略主要分为三类:融资策略、回购策略、并购策略,其中融资策略的主要形式为股票的增发,图3展示了股票增发在事件窗口中产生的异常收益率。
从图3中可以看出,股票增发在事件窗口中产生的显著异常收益率只有一次,即事后第一天产生了0.0078的异常收益率,其他时间的异常收益率并不显著,并且,事后第一天的异常收益率是事件窗口中异常收益率的最大值,这说股票增发这一信息在市场中带来的影响是短促而有力的,市场在股票增发事件后的第一天就给予了强烈的反馈,而且这一反馈是积极的。股票增发这一事件为股票市值带来了积极信号。
图4展示了股票增发在事件窗口中产生的累计异常收益率。
从图4中可以看出,股票增发带来的累计异常收益同样是短促而有力的,事件的累计影响集中出现在事后的第一二天,只有这两天的累计异常收益率的T检验结果拒绝了原假设,并且累计影响在事后第一天就达到了最大值0.0055,这进一步说明市场对股票增发这一利好信息的反应是较好的,股票增发这一融资策略在市值管理过程中可以发挥较好的效果,融资信号预示了企业未来较好的发展前景,增强投资者信心,对企业市值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图5展示了股票回购在事件窗口中产生的异常收益率。
从图5中可以看出,股票回购策略产生的影响与其他市值管理策略有所不同,事件窗口中出現的最早影响出现在事前的第五天,股票回购带来的异常收益率为0.0089,并且在事前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也出现了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明显减弱,在事件发生当日出现了异常收益率的最大值0.0093,说明股票回购当天,市场对该信息反应最为强烈,随后异常收益率开始回落,股票回购的影响在时候第二天彻底消退。
图6展示了股票回购在事件窗口中产生的累计异常收益率。
从图6中可以看出,股票回购产生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累计异常收益率在事前第五天已经出现并达到了第一次高峰0.0269,并在此后逐渐衰退,在事件发生日当天,股票回购造成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迎来第二波高峰,并在事后第一天达到峰值0.0216。这说明股票回购带来的市场信号有明显的前移,市场中存在着信息泄露,部分投资者在股票回购预案公布前5日获得信息并提早做出投资策略,进而导致了股票回购预案公布前,已经对股票市值产生影响,此后,随着股票回购预案的公布,市场中其他投资者获得信息并相应做出投资策略,股票市值也迎来了第二波波动。
图7展示了企业并购在事件窗口中产生的异常收益率。
从图7中可以看出,企业并购带来的异常收益率主要集中在事件前后的短时间内,在事前第一天出现显著异常收益率-0.0127,并在此后逐步减弱,在事后第二天不再显著,显著的异常收益率也均为负向,说明企业并购在短期内带来的市值影响是消极的,并购弱小企业会在短期内影响收购公司自身的利益,比如,需要承担被并购企业所承担的债务等,这使得投资者会选择暂时规避这种风险,进而导致了股票市值在并购前后受到负面影响。
图8展示了企业并购在事件窗口中产生的累计异常收益率。
从图8中可以看出,企业并购带来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主要出现在事后,积累到事后第三天,累计异常收益率达到峰值-0.0330,在事后第四天,累计异常收益率不再显著,这进一步说明企业并购对股票市值带来的影响是短暂负向的,收购弱小企业的行为在短期内不会传递出利好信号。
对比迎合型策略和择机型策略对股票市值带来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见图9),可以发现股票的回购与增发可以对股票市值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融资策略和回购策略在市值管理中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而股利分红和企业并购并没有在短期内对股票市值产生积极影响,甚至会影响投资者心理预期,对股票市值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
4 总结
本节在对上市公司应对投资者非理性偏好、套利资本有限性的迎合型策略和择机型策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经典的事件研究法,研究分析了策略实施的效果影响,获得了以下结论:
一是迎合型策略中,股利策略并不能很好的起到市值管理的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是因为股利分配在预案公告中并没有达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股利的支付水平并不能使投资者满意,从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二是择机型策略中,融资策略和回购策略展现出较好的市值管理效果,股票增发和回购被投资者认为是利好信息,股票的增发预示着企业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有助于改善投资者对企业基本面的认识,可以起到良好的市值管理作用。
股票回购通常向市场传递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同时还可以起到改善资本结构,稳定公司股价的作用,在市值管理中也可以发挥较好的效果。企业并购在短期内并不能对收购企业股票市值产生积极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被收购企业往往经营状况不佳,收购企业需要为其承担相应风险,但这种风险是投资者不愿承担的,因此在短期内企业收购并不能对股票市值带来利好,股票市值是否能出现长期的增长,还需要看并购后的经营发展状况,仅从企业并购这一信息带来的影响来看,其起到的市值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参考文献:
[1]宋岩,宋爽.股权质押与市值管理:基于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中国管理科学,2019(6):10-20.
[2]Richard Topoi. Bubbles and Volatility of Stock Prices: Effect of Mimetic Contagion [J].The Economic Journal,1991,101(407):786-800.
[3]Shleifer A, Summers L H, De Long J B E A. The Survival of Noise Traders in Financial Markets[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1991, 64(1):1-19.
[4]Sentana, E. and Wadhwani, S.B. Feedback Traders and Stock Return Autocorrelations: Evidence from a Century of Daily Data. Economic Journal, 1992, 102: 415-425.
[5]宋军,吴冲锋.基于分散度的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研究[J]. 经济研究,2001(011):21-27.
[6]Jose A Scheinkman, Wei Xiong, Overconfidence and Speculative Bubbl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1l(6):1l83-1219.
[7]何勇,陈湛匀.理性与非理性:投资者行为偏差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004(009):8-11.
[8]Fama E F, French K R. Profitability, investment and average retur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 82(3):491-518.
[9]杨超,王宇航.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股市羊群效应[J].金融经济:下半月,2009(012):38-39.
[10]Gray P, Johnson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sset growth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1, 35(3):670-680.
[11]任愛莲.套利有限性对资产增长和股票价格的关系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01):155-158.
[12]蓝发钦,陈康济.中国上市公司兼并收购行为对市值管理效果的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2016(001):36-44.
[13]吕飞,干胜道.基于并购视角的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67-75.
[14]于军.市值管理的学理基础与研究述评[J].上海金融,2017(4).
[15]单慧杰.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对公司财务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8(10):173-175.
[16]朱骁一.基于市值管理的公司跨行业并购与产业重组研究[J].中国商论,202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