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构建
2020-11-02刘波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高校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提出较高的要求。其中,课内外一体化模式能协助教师进行较为全面的教学操作,将课堂中无法验证的诸多知识通过课外拓展进行有效讲解。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要点,最后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提出了几项有效实施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有效构建
引言:
在高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因其区别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特殊性质,有效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实现此点。通过课内知识的重点讲解和课外多项体育活动的实践操作,可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水平。因此,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构建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体育教学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性
首先,此种模式能实现学业考核达标一体化。传统体育教学往往需通过期末的各项体育项目测验进行此学期的体育学业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以临时发挥作为评判参考,忽视了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优秀表现,从而导致考核结果不具备全面性和客观性。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可通过大量的体育训练对学生学习期间的进步成效进行具象表现,在进行考核的同时可根据此类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日常学习表现的初步评估。这种模式对考核的调整不但对学生横向发展的进行整体浏览,还能促进学生对日常体育学习的重视,从而逐步提升自身体育综合能力。
其次,此种模式能实现兴趣发展一体化。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固化,缺乏创新。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内教学知识的有效联动,可使学生学习兴致提高,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同时通过有效的知识拓展,也能加强学生体育相关的综合能力提升。在诸如街舞、瑜伽等形式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学习和相关展示,可提升学生自信,满足学生成长与兴趣发展的需要[1]。
二、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要点
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中,课外体育活动为课程拓展部分。为做好相关管理工作,高校教师应优先对其进行初步考量,进而发现并掌握其管理要点,实现相关活动的有效开展。
首先,课外体育活动的考勤制度应进行结合实际的详尽考量。在当前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需要人们长期坚持的活动项目,经常采用打卡考勤制度进行相关的监督和考查。但这种方法极易在长期的执行过程中逐漸产生形式主义,使学生难以认真对待课外拓展的相关知识和操作。同时考勤相关的数据含义相对薄弱,对期末学生整体体育成果测评的影响较弱,教师也应在参考此类数据时对学生缺勤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避免其中合理的因素被直接忽略。考勤制度本身拥有积极的意义,但如使学生因此产生消极乃至厌恶的学习情绪,将会本末倒置,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期间,教师也应注意场地器材相关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出现学生考勤到场,但未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
其次,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小组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对课外活动产生一定的热情后,学生可进行相关兴趣爱好小组的建立。缘此,诸如校园舞蹈部、体操部、篮球社、乒乓球社等体育运动小组逐步建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形成多数人员组成的团体后,教师应监督课外体育活动团体的领导人员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在制定过程中,应结合当前小组涉及的体育活动和团队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制度编写,除了日常活动的规范化外,还要根据后期阶段性的学校考查,在制度中添加活动目标设立和活动成果展示相关的要求。通过制度的设立,能让参与的学生及时意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小组的行事标准,此类活动并非是单纯的娱乐,和教学活动一样存在一定的成果要求性和目的达成性。教师除了要在期间监督部门小组活动的合理性,还要协助学生在积极参加活动获取快乐同时,有效提升自身体育水平。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教学管理机构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较为复杂,应在期间建立相关机构,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规范管理。其机构应具备有效管理、关系通畅和部门健全等特性,并在其中制定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管理效力实现。高中学校应优先建立校园体育部,并由此建立群体管理中心。以年级为大单位,班级为小单位,进行逐步的教学监督和管理。群体管理中心的相关人员可协助教师进行课外教学的详尽规划,并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派出管理人员参与相关活动,进行教学应用的进一步调整。通过多次协助管理人员有效总结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教学经验,从而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对此类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和开拓,使其更加符合当前教学需求。
同时,学校亦可让学生会参与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管理当中,通过聆听学生会干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教师及管理人员能进行更加切合应用实际的教学方法改善。学生亦可通过学生会的力量,将此类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宣传,并收集更加广泛的学生意见,形成全校范围的教学模式监管。
(二)完善教学模式应用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包含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班级教学形式,对各种形式和合理应用进行有效规划。从广泛的层面来说,趋于标准的一体化教学应具备多种课外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的选择方面,应优先推选简单易行的活动。此类活动应具备课内教学关联和易评测等特点,教师在对活动中的学生表现进行评估后,应将记录在册的相关分数与课内标准成绩相挂钩。同时,在此类教学模式中,校内外的体育竞赛成果,亦可作为成绩评估的加分项。为实现此类评分与教学评测系统的融合,教师应当来到比赛现场,对学生竞赛中的表现和同赛事选手的表现进行比较,再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水平要求进行综合考量,再进行此类加分数值的确定。
除开展多项课外体育活动外,课内体育知识的有效内化亦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当结合课外活动数据,对表现相对积极的学生进行课内知识的有效检测,使其避免产生“重外轻内”的学习情况。针对课外表现不甚积极的学生,教师亦应对其课内学习表现进行查看,如同样存在缺乏参与及表现积极性的情况,教师应着重给予重视和鼓励,保证其进行有效的体育素质锻炼和整体水平的发展。
(三)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立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不但能协助学生进行阶段性教学成果检阅,还能使教师逐渐进行现有教学的难度推进。设立教學目标的最大原因,是帮助部分体能较弱的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获得学习自信和积极性,通过逐个小目标的实现,学生能逐渐形成自主的体育学习惯性,省去期间教师的督促。同时,也可在每个目标实现时,记录下当前身体状况,通过期间体制改变加强相关体育锻炼的意识[2]。
如在铅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体质较强的男同学进行优先训练,让女同学进行初步的操作观察。教师可将男生训练难度适当增强,以激励其挑战心态。同时可将女同学的训练难度减弱,使其优先实现知识要点的内化和铅球投掷动作的标准化。每当学生进行成功的投掷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下一目标的挑战。
(四)进行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逐渐渗透进高校教学活动当中。体育学科具有较为广泛的实践内容,如在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相关的应用,可对多项体育活动的实行过程和教学成果的相关数据进行较为精确的检测。学生亦可在其中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保证执行体育活动的强度更加适合自身体质,进而实现高效体育锻炼和相关能力提升。由此,高校应积极邀请技术人员对本校体育活动相关设施和应用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期间,不仅应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还应在课内基础知识教学方面通过此类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进而提升课内知识的理解度。
在课内教学中,教师可应用网课直播平台邀请体育教学的专业人士进行当前授课内容的拓展讲解,学生在期间可通过弹幕的方式向专业人士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接受相关反馈后,通过相关功能按钮为直播的专业教学人员点赞,实现友好的交流和互动。在课外教学中,教师可应用智能手环监督正在进行运动的学生,检测学生的心率和热量燃烧情况,并在课后将相关数据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推送给学生,便于学生结合课后的步行和其他闲暇体育锻炼的数据进行近期体育锻炼管理,从而不断完善相关的运动计划。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可督促学生实现较为全面的体育能力提升。教师应及时意识到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应用的重要性,并在执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过建立教学管理机构,完善教学模式应用,进行教学目标设立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式,打造理想的高校体育教学文化氛围,从而进行优质高效的体育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史传华,杨桂其.阳光体育运动背景的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144+146.
[2]汪浩寰.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的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06):140-141.
作者简介:
刘波(1973年7月——),男,汉族,河南信阳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