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运河终始钱塘江

2020-11-02

旅游 2020年8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运河西湖

杭州塘栖古镇的广济桥,建于 1489 年,全长 78.7 米,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保存下来的七孔石拱桥,宛若长虹卧于古运河碧波之上。

长达1797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汤汤南流,穿过杭嘉湖平原进入杭州,如一首浩荡的长诗,一段雄浑的交响,接近尾声时,余音袅袅,余韵无穷。

 拱宸桥,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建于 1631 年,全长 98 米,以条石垒砌成三孔,形如抱拳,巍峨敞阔。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

塘栖古镇,京杭大运河上杭州的北大门,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枇杷之地,曾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明清富甲一时。江南水乡古镇林立,可同样的拱桥流水、窄巷石路,杭嘉湖平原的古镇,在大气势上都没有谁敢与塘栖比。“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临大运河而建的廊檐街,曲曲直直将全镇连成了一整片,沿河的美人靠(塘栖人称米床)绵延不绝。高高低低的石桥连接着河道水巷,全镇有“三十二爿半桥、四十七条半弄”,可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拆除变卖甚多,现存遗迹有广济桥、乾隆御碑、太师第弄、郭璞古井、水南庙、栖溪讲舍碑等。广济桥,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全长78.7米、面宽5.2米、中孔净跨15.6米,七孔拱券纵联并列分节砌筑,桥两坡各设石阶80级,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保存下来的七孔石拱桥,气势宏大,宛若长虹卧于古运河碧波之上。我下榻于200多年历史的吴宅改建的民宿“小茶姑娘”,古老的枇杷树和腊梅、四季桂花摇曳在头顶。夜晚,坐于桥头的“那年二月”咖啡厅,临河的廊棚蓝调氤氲,就着黄酒品河鲜,春风醉矣。

 湘湖,西湖的姐妹湖,面积是西湖的一倍,远眺跨湖桥,这里出土了 8000 年以前的独木舟。

拱宸桥,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全长98米、高16米,以条石垒砌成三孔,巍峨敞阔。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拱桥连接着青石板长巷的桥西直街、小河街,散布着乌瓦白墙的刀伞刺绣博物馆群、百年历史老字号,东岸的运河文化广场巨幅浮雕讲述着大运河的历史。夜色亲暖,华灯璀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依旧繁忙,舟楫穿梭,还有水上巴士,花3元钱沿运河南下可至武陵门。秋夜风凉,河岸喝茶,拂面的是大运河的夹岸杨柳和几千年的水汽悠悠……

旧时商舶漕船从京师出发,沿运河一路南下,穿州过府行程1500余公里,终于抵达运河的终点杭州府。美丽富饶的杭州不但物产丰富、宝货充盈,杭城百姓也是热情大方、殷勤好客,在城北十里之外的运河上架起了这座形如抱拳的巍峨拱桥,恭迎四方客商。商贩船家把这座高耸的三孔石桥当作京杭运河终点的标志,远远望见就收帆放缆,准备靠岸。作为杭州城北首个水陆码头,拱宸桥一带繁华富庶,堆栈客房、货庄商行、饭庄酒肆、戏馆茶园应运而生,尤其是唱戏的园子气派华丽,如天仙戏馆、荣华戏馆闻名遐迩,杭城名伶头牌时常登台献艺,京津沪等地名角入杭的首场演出也多设在这里。

湖湘古桥。

大運河在杭州汇入浩荡的钱塘江,钱塘江大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飞架于滔滔江面,书写着我国近代工业史上的重要篇章。此桥又名钱江一桥,双层桁架公路铁路两用梁桥,全长1453米,始建于1934年8月8日,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而炸毁,1948年5月修复,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漫游了绮丽的西湖,登上高高的六和塔,俯瞰这条浙江第一大河波潮汹涌地流向杭州湾,“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江水涤荡了千年历史,哺育了沧海变桑田!

湘湖,西湖的姐妹湖,“八千年古舟,三万顷碧波”,在杭州东南的萧山渺渺铺展10.6平方公里,面积是西湖的一倍。这里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故里,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城山之颠的越王城遗址是越王勾践屯兵抗吴的军事城堡,见证了卧薪尝胆的历史风云。跨湖桥遗址,在上下古湘湖之间,历史上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曾在此汇成曲折之形,北折向东流入东海。经过1990年以来的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器皿和人工栽培水稻,以及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将江南人类文明史前推到8000年以前,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这里到江南的另一条重要水道——浙东运河的起点西兴,只有7公里,自此开启了浙东古运河之旅。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运河西湖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
西湖
京杭大运河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和文化遗产价值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雪后西湖 暖阳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西湖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