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2020-11-02谢冬华
谢冬华
摘 要:2017年版新課标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纳入体育与健康学科培养的目标,体育与健康学科开启改革之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都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从我国体育与健康学科开展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探究实践方案。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培养;实践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学科对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有了明确规定,核心素养的提出迎合了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体育与健康学科区别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强调,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导致很多学生、家长对这门学科不重视,学科无法发挥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
一、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内核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这门功课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培养的潜在品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任务,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完成品格的培养。体育与健康的核心素养要求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运动技能的提升,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相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团队活动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不仅仅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还要将这种意识变成学生的一种能力,实现其学科价值。
二、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的现状
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可是应试教育的影子并没有完全摆脱,高中体育与健康并不在高考大纲内,因此,学生和家长并不重视这门学科,只想将时间花费在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这样的考试科目中去,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在没有成就要求的体育科目上,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保留了一定兴趣,也仅仅是因为枯燥乏味的学习之余用来休息的一种方式,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可以将他们暂时从学习的压力下解放出来,这样的认知让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定位只是身体和精神放松的一种方式,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缺乏体育精神,没有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不到位,很难发挥学科对学生品格的培育。
部分体育教师也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学科内涵认知不准确,认为自己的学科只是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运动方式,而不注重精神品质的培育,有些学校师资缺乏,体育老师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也造成体育课无法发挥其学科作用,要实现体育与健康的学科价值,必须先端正教师的思想,让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
部分学校在体育课上的漠视态度也不利于开展体育教学,因为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紧,部分学校到了高三会逐渐取消体育课,导致体育课教学时间不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只是注重运动量而忽视质的发展,因此,高中生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这些问题都限制了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高中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在体育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在高中教学课堂中,体育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意识,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育以及核心素养的贯穿,正视体育学科在学生培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转变观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思维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为学生上好体育课提供平台和助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让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掌握运动技能,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教育,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体质因材施教。
(二)优化体育与健康评价机制
体育与健康的评价机制在检验教学成果上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体育学科,从现状来看,高中体育教师仍然使用传统评价方式,没有融合新课改理念评价学生,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该避开“高考至上”的理念,将体育核心素养的考查融合到体育考核中,不能因为高考的重要性就放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可操作、实践性强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重视。
(三)多种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健康教育是新课标必修学科,是促进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学形式,也是改善学生健康行为的重要方式,因此,体育老师应该以新课标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指导为风向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比如通过信息交流、多媒体技术、参观展览等教学方式,开展网络学习、视听、辩论、阅读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文明行为。
(四)增强运动意识,促进技能发展
运动意识是锻炼习惯和健康行为的前提,体育活动方案偏重形式,学生都是被动参与活动。因此,体育老师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三方面内容,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制定有计划、有组织、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可以乐享体育活动;第二,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推动体育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专项知识向日常活动迁移;第三,奖励激励意识,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平台开展体育比赛活动,通过奖励的方式促进学生运动意识。
结束语:
总之,高中体育与健康科目的教学应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开展课程设计,采用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育,突破束缚广大师生的藩篱,真正实现体育教育对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洁.省级示范高中教育国际化的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6,22(2):28—35.
[2]周胜.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研究[J].运动,2016(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