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2020-11-02周国军
周国军
摘 要:本文从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高校应当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为了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按照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使用相关教育方式和手段,促使其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进入高校以后,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思想和行为需要给予合理的引导。在校学习期间,这一群体不但要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还要面对生活环境、社会交往、职业发展、个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和高中大为不同的环境,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少数人甚至产生了心理疾病。在互联网普及的过程中,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互联网业已渗透至生产生活的不同方面,自然也对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便利生活、促进学习的同时,也可能给高校学生带来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对此应当予以重视,要按照时代变化的需求,持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借助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试,认识过度使用网络所产生的危害,掌握网络性心理障碍的类型、特点、原因、防治手段,以调适个人心理状态,形成健康的人格,最终形成合理使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
(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高校学生的心理仍处于成熟的过程中,因而面临着独立与依赖、感性与理性、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冲突。而且,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这一群体面临着来自于各方面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为大学生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他们能够利用网络探究知识、社会交往乃至就业创业,但这也使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增加,易于造成惰性思维,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具有局限,如果沉溺于网络,来自于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会加剧大学生所面临的不同心理问题,甚至造成心理疾病的产生。
(三)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成长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将来进入职业领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教育手段。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任何地点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且社交媒体的发展,引发了交流的变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深入的交流,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教师也能够借助互联网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迅速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目前不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难以胜任自身的工作。尽管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经过培训或自学后都具备了一定理论知识,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普遍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很多教师不能科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不会使用操作相关量表。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很少从事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对教育实践缺少反思,未能在专业方面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有的老师虽然制定了这方面的规划,但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有限,而且缺少学校的支持,因而就没有能够落实。
(二)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条件差
目前,很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的支持不足,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造成教师开展工作遇到障碍。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不足,有的教师往往还被分配去承担其他课程或行政工作。其他学科的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认识,甚至存在轻视这方面工作的情况,很少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地位被边缘化,在学校中不易开展工作。在硬件配套方面,设施设备的不完善是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心理咨询场所、咨询设备、量表等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如果缺少这些硬件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保证质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就难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网络开发利用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在官方网站建立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栏目,少数高校还向学生提供在线咨询。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栏目的建设来看,一般包括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介绍、趣味心理测试等,激发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帮助。但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尚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在线咨询方式较为单一,有的甚至仅提供留言功能,没有实现咨询人员和学生的即时交流。高校也未能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咨询人员在为学生提供帮助时,往往缺少以往的测试和评估结果作为依据。
四、互联网时代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
网络心理健康档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考,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更为准确地掌握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心理产生变化的原因,并与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行防治。为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大学可以在网站上上传专业的心理健康测量量表,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做出干预,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
互联网拓宽了传统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往往采用面谈方式,受到心理咨询资源的限制,能够获得帮助的学生有限。而采用互联网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不但能够消除一些学生的顾虑,而且能够让咨询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利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进行社会交往,这为在线心理资源提供了平台。高校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建立官方平台,并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学生只需要进入心理咨询模块,就能够获得心理咨询和帮助。通常而言,学生和心理咨询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并不公开,学生可以选择虚拟的身份,从而有效保护了他们的隐私。通过即时的对话,心理咨询工作者能够及时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并传递准确的信息,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第一,大学应当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在网站上设立专题栏目,宣传正能量,弘扬社会新潮流,指引高校学生确立健康向上的观念。同时,学校还应当融合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彼此借鉴,在思政教育的高度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可以通过专门的课程或讲座,促使教師和学生增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掌握心理调节和发展的能力,懂得预防和治疗心理伤害的基本方法。第三,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应当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和学生家庭紧密合作,掌握学生的不同环境中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五、结语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产生了一些新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对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应当开展网络心理咨询,为学生建立网络心理档案,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情感、交往、人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促使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苏丹,张金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24):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