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貉病的诊断及防治

2020-11-02杨凯

湖北畜牧兽医 2020年9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疾病

杨凯

摘要:对几种常见貉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貉;疾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9-0013-02

貉是食肉目犬科,属毛皮动物,别名狸。貉是一种是经济价值特别高的特种经济动物,其肉是滋补美食,胆和睾丸可入中药;其全身脂肪可用于制作高档化妆品;其毛皮优质美观,保暖性能好,是上等皮草的主要原料。可以说貉全身都是宝,饲养貉是农牧民创收的的优选途径之一。但是,在实际饲养中发现貉抗病力较差,需要养貉人员具备专业的饲养技术及一定的疾病防控知识。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貉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1  附红细胞体病

我国最早于1999年在毛皮动物中发现附红细胞体病,该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近几年已经上升到第一位。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均可患此病,貉较易感。当貉食入含有附红细胞体的屠宰下脚料后即可感染发病。

1.1  传染途径

吸血昆虫叮咬,如蚊、螨、蝇、虻、虱、蚤等;也可经由针头注射、互相咬斗出血等方式由血液直接传播;没有完全熟制的含血带病动物饲料食入则由胃肠道传播。其传染途径比较复杂。

1.2  临床症状

一般情况下附红细胞体为隐性感染,在应激状态下急性发作。其特征性症状为高热(体温升高至42~43 ℃,黄疸,贫血。具体表现为四肢肌无力,肝、脾、肾瘀血、肿胀,尿黄,开始发病时粪干,后期拉稀、带血,甚至煤焦油状;妊娠期母貉可致化胎、死胎、早产,不发情,不孕;公畜则无精,精子畸型,配种能力明显下降[1]。

1.3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为高热,尿黄,黄疸、贫血,釆血做血涂片常规检查,病情轻微者镜下红细胞球上附着数量不等的附红细胞体,红细胞变形;严重者红细胞破裂成若干不规则的碎片等,即可确诊。

1.4  防治

附红康按0.1 mL/kg体重注射,每2 d注射1次,一般连用3次;强力霉素可溶性粉按每50 kg饲料中加3包,连用10 d;盐酸土霉素原粉,每50 kg饲料加40~50 g,连用10 d[2]。

2  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在貉中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其生物传染源为猫。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黄疸,贫血,与附红细胞体病相似。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呼吸困难,喘咳严重。

该病防治的意义在于弓形体病往往并发附红细胞体病。两者都可引起貉免疫力下降,同时续发犬瘟热、大肠杆菌病等疾病,造成巨大损失。

该病初期症状与犬瘟热相似,其区别在于犬瘟热有脓性眼眵和鼻漏,而弓形体病有黏液性眼眵,多鼻流清涕而非脓性,查血可确诊。

磺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等常规驱虫剂对弓形虫有效,为防止弓形虫的发生,应禁止喂食未熟制的雞、猪、牛及其他动物副产品;禁止在貉养殖场内及其周边养猫。

3  犬瘟热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貉接触患犬瘟热的病犬或吃了患犬肉或被病貉或病犬的排泄物污染了的饲料和饮水等均可引发该病。

该病在貉养殖中一般通过注射疫苗进行免疫,但即使注射了疫苗也会出现散发,未注射疫苗养殖场则会突然暴发,一旦发病没有特效药,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但寒冷季节或气温骤降是该病的主要诱因,同时应注意新引进貉的饲养管理,避免新老貉群免疫水平不一致导致交叉感染;另外,饲养管理中对饲料、粪便、饲养用具消毒不彻底或者不消毒、饲养人员带毒进入接触貉群等均可发生传播。养貉厂应做好除鼠工作,避免犬、猫等宠物进入。

患貉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热40 ℃以上,大约2~3 d后降至常温1~2 d,这时会以为病情好转,但很快又出现高热(称为双相热),同时出现全身性败血症,很快死亡。双相热是该病的特征性热型[1]。

病貉在发热的同时,眼及鼻周围出现脓性卡他性病变,后期眼睑发黑;因高热出现肌肉或膈肌颤抖或痉挛;出现严重呕吐,腹泻,不能进食,尿黄,粪带腥臭味,后期可能出现血便。

该病为病毒性感染,无特异性疗法,当貉场发现病情时,要先将未发病的貉群进行隔离保护,紧急注射犬瘟热疫苗。对已发病或者疑似发病的貉可以进行保守疗法及对症疗法,提高其存活率。①注射抗犬瘟热高免血清或者单抗。按1 mL/kg进行注射,1~2次/d,连续注射3 d。该疗法适用于疾病早期治疗,以减轻疾病症状。②服用抗病毒药辅助治疗,如复方利巴韦林(病毒唑)片剂或者针剂均可,2次/d,100~200 mg/次,该药也适用于疾病早期的辅助治疗。③对症疗法:a、纠正酸中毒及脱水症,补盐补水补糖, 1~2次/d,连用3~4 d。b、广谱抗菌药肌肉注射3~4 d,避免继发细菌感染。c、根据病情发展适当使用强心、利尿、止血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2]。

4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炎。可在犬、猫、狐、貂、貉等动物之间互相感染。

4.1  传染源

该病的传染病为康复后带毒病貉。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污染的粪便、饲料、用具及人员传播。

4.2  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为食欲减退或废食,精神沉郁、排便频繁,粪便先软后稀多黏液,呈灰白色,少数出现红褐色,逐渐呈黄绿色水样粪便,恶臭。被毛蓬乱无光泽,渴欲增加,严重者呕吐,眼窝深陷,最后因脱水衰竭而死。该病如康复后再复发,则死亡率极高。该病常继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等,导致全身败血症,更难治疗。

4.3  病理变化

肠黏膜坏死脱落,有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肝土黄色。

4.4  防治

该病无特效疗法。发生疫情后迅速隔离发病貉,对病貉注射抗血清并补水,对疑似污染笼舍消毒。具体措施如下:①抗血清皮下注射, 1~2次/d,连用2~3 d。②为防止续发细菌感染,肌注广谱抗菌药,连用5 d。③对场地粪便、呕吐物用3%氢氧化钠溶液和10%漂白粉消毒,隔天1次;笼舍用火焰消毒,每日2次。④在患病期间,给予病貉清淡食物,并给足饮水,帮助其抵抗疾病。

5  霉菌性皮炎和螨病

耳螨、头螨和体螨病由不同的螨虫引起,但共同症状为痒,皮肤增厚,毛发损伤,起皮屑,易引发自咬症。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该类疾病有效。

霉菌性皮炎多发生于仔兽和幼兽。由粪便、食物残留、湿度过大而引发。皮肤变化不明显,但毛发成圆形或成片脱落,痒感较螨病稍轻,用伊维菌素治疗无效,应用制霉菌素B有效,灰黄霉素疗效不确实。

在治螨或治霉菌性皮炎时,配合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李典友,高本刚.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治大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 杨  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实用技术[M].武汉:崇文书局,2011.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疾病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影子疾病,隐形杀手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