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舍环境下微生物采样技术的改进探讨
2020-11-02齐艳君
齐艳君
摘要:禽舍微生物采样需要定点采集多个样本,现有的采样器中只能盛放一个样本,一个禽舍需要多个采样器才能完成采样,这样采样人员携带非常不方便;而且采样器的数目过多,还容易弄混样本,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的错误。改良后取样操作非常简单,同时在取样器本体内设置有多个样本腔,使用一个取样器即可对整个禽舍完成取样,不但解决了原有的一个取样器只能存放一个样本的问题,也大大减少了由于取样器数量太多而导致样本弄混的情况出现。
关键词:禽舍环境;禽舍微生物;微生物采样器;技术改良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9-0005-02
禽类的规模化养殖厂大多采用封闭式的禽舍进行饲养,禽舍内环境复杂,禽流感等禽类流行性疾病频繁发生和传播,常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养禽厂所采用的微生物采样器大多是对禽舍内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而无法对禽粪便、食物残渣等产生的微生物进行检测,禽粪便、食物残渣等产生的微生物在脏乱的禽舍内适宜繁殖,有的可在禽舍内聚集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需要定期对禽舍内污物、粪便等进行采样检测。
禽舍微生物采样需要定点采集多个样本进行检测以获取最准确的检测数据,而现有的采样器中只能盛放一个样本,一个禽舍需要多个采样器才能完成采样,这样采样人员携带非常不方便;而且采样器的数目过多还容易弄混样本,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的错误。因此,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组织专业人员对禽舍微生物采样器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微生物采样器避免了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提高了禽舍内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 改良后的禽舍环境下微生物采样器的结构设计
改良后的禽舍微生物采样器包括采样器本体1,采样器本體1内均布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样本腔2,每一样本腔2均沿采样器本体1轴线方向贯穿采样器本体1,每一样本腔2内部的一端均固定有呈漏斗形状设置的固定块3,每一固定块3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浸润有液体营养液的海绵块4,每一海绵块4均呈环形固定于对应固定块3的内侧壁上,每一样本腔2的两端均分别螺纹固定有第一密封盖5和第二密封盖6,每一样本腔2的外侧均转动安装有用于采样的铲板7,每一铲板7上均设置有折叠机构,采样器本体1远离铲板7的一端固定有手持架8。每一样本腔2的外侧均设有一个设置于采样器本体1外侧壁上的安装凹槽9,每一安装凹槽9均平行于样本腔2,每一铲板7均转动安装于对应安装凹槽9内,每一安装凹槽9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凸块10,每一安装凹槽9的外侧均通过凸块10滑动安装有第一挡板11(图1)。
2 折叠机构的结构设计
如图2所示,每一折叠机构包括铰接于铲板7端部的铲板头12,每一铲板头12的一侧均转动安装于第一连接杆13的一端,每一铲板7的一侧均转动安装于第二连接杆14的一端,第一连接杆13的另一端均通过铰接轴15与对应第二连接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每一铰接轴15上还固定有把手16。每一铲板7设置有铲板头12的一端均设有平行于铲板7的第二挡板17,每一铲板头12的底部均抵靠于第二挡板17的顶部。每一铲板头12的顶部均设有方便铲板头12进行采样的倾斜面18。每一第一密封盖5的端部均设有与海绵块4相适配的锥形块19。
3 改良后的禽舍环境下微生物采样器使用方法
第一步,采样人员用手把采样器本体1上其中一个样本腔2上的第一密封盖5拧下,可将打开样本腔2,然后推动该样本腔2对应的第一挡板11使得第一挡板11不再遮挡住安装凹槽9,将铲板7转动伸出采样器本体1之后,再次推动第一挡板11并使第一挡板11挡住对应安装凹槽9。
第二步,采样人员握住采样器本体1另一端的手持架8,利用铲板7端部的铲板头12铲采样本,然后用手向后拉动铲板7一侧的把手16,把手16带动第一连接杆13向后移动,并带动铲板头12进行转动并将铲板头12上的样本投入到样本腔2内,完成样本的采样,之后往回推动把手16使铲板头12转动回到原来位置上,并将第一挡板11拉开,用手反向转动铲板7并将铲板7转动回到安装凹槽9内,最后再推动第一挡板11并使第一挡板11重新挡住安装凹槽9。
第三步,完成采样之后,采样人员将拧下的第一密封盖5重新拧回到样本腔2内,第一密封盖5在向内拧动的过程中,其端部的锥形块19会挤压固定块3内的海绵块4,将海绵块4内提前吸取的液体营养液挤入到样品腔内,方便样品腔内样本微生物存活,采样人员可重复以上步骤,对禽舍内选定的其他位置进行采样即可。
第四步,在取用采样器内的样本时,直接将采样器本体1另一端的第二密封盖6拧出样本腔2,即可取用对应样本腔2内的样本。
4 小结与讨论
改良后的禽舍环境下微生物取样器的取样操作非常简单,同时在取样器本体1内设置有多个样本腔2,使用一个取样器即可对整个禽舍完成取样,不但解决了原有的一个取样器只能存放一个样本的问题,也大大减少了由于取样器数量太多而导致样本弄混的情况出现,从而避免了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进而提高了禽舍内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