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2020-11-02许奕波
许奕波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两大任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猜想与假设,对实验的设计、观察、动手操作,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过程的交流、合作、创新等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笔者试图摸索出一条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路子。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和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
初中化学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实验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资金的投入使实验室建设更加完善。但是,许多教师对于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任务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往往忽视了实验教学的内涵和目的,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和非规范性,使得很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系统、全面的训练,制约着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新课标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作为初中化学的教师应该知道教育改革的内涵,了解实验教学的目的,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探索真理,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都是以兴趣为动力。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具有趣味、独特、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应从演示实验入手。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着重从以下方面引导:
(一)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知道观察时一般要分成三个步骤,就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每个环节都有进行详细记录。如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1.准备工作:酒精灯、硬质试管、铁架台、网罩、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等仪器。2.操作步骤:把烘干的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固定试管→连接好装置→加热→撤出导管→停止加热。3.注意事项:①在试管底部不宜过分集中药品,以平铺为好。②反应条件为高温,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如果没有可加网罩使酒精灯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③要先撤导管再撤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
(二)教会学生观察实验的条件、过程和现象,规范化学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同时获得示范性行为,即使自己未能受到直接强化,未能直接练习,也能模仿与该行为相应的过程。所以,规范演示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更好理解正确操作背后的实验原理。化学演示时严格按要求操作准确地示范,并应向学生讲清实验原理、步骤和方法,讲清操作中常出现的错误和可能带来的后果,由此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对待实验的态度。还有加强学生观察分析的细节提醒。如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观察:1.铁丝的颜色及状态:银白色的固体。2.条件:点燃。3.过程和现象:取一根细铁丝在下端绕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将点燃的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众所周知,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是那些平时在生活中出现的奇特现象或对生活的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化学知识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问题。教师可在学生對上述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的观察过程中及时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实验并且快乐地学习,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要求
在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是要让学生懂得实验、会做实验、能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熟练地、规范地操作实验,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要素,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动手,通过定向、模仿、熟练三个阶段形成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时我们应做到:
(一)指导分组实验。初中生这个年龄段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过渡时期,自主性还不是很好,很多行动都是通过模仿别人去完成。学生开始做实验时,处于模仿阶段,他们在研究、观察实验时还不全面、不深刻。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做不好实验,且大部分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动作忙乱和急于求成。因此,分组实验中成功率较低。这时,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引导、督促,特别是对一些动手能力较差的,更应加强辅导,并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加以强调,避免以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正学生的错误。此外,应该科学地进行分组,一个小组成员应该是五到六个人,小组成员要合理搭配,既有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又有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帮扶,团结协作,促进共同进步。每个小组安排小组长,起到带头作用,共同促进。如,“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可以安排两位学生负责收集两瓶空气,两位学生负责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两位学生负责做对比实验,这样每个人都有亲自动手的过程,共同享受劳动的乐趣;同时要教育并引导学生,实验过程要养成边操作边记录实验现象、数据的良好习惯;实验完毕后注意整理好器材,养成工整条理的良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做好课本内出现的课外实验、仔细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卡片,促进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与延伸。新课标基本理念也指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跟化学有关。如课本中“测定鸡蛋壳的成分”“自制白糖晶体”“制作叶脉标签”等家庭小实验、小制作;组织课外化学兴趣小组,辅导学生开展“自制简易净水器”比赛等。这些课外实验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资料卡片上的知识、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些例子都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尝试,让所有学生都去参与,这样使优秀的学生能够起到示范的作用,差的学生也能够有自己表现的机会,同时可以调动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这样的课堂学生乐学,师生也能够配合默契,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此外,对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的提升、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加深、对知识记忆与理解能力的提高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最主要目的
教师教学的成功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课堂的状态,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探究氛围,在学习探究问题的情境当中让学生乐于思考,是老师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愿望,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探究的乐趣。
(一)注重过程引导,积极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和空间
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根据现有化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前上网查阅资料、运用调查等方式收集证据,设计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实验要注意观察、勤于动手、规范操作。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过程中盡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实验探究条件,提高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的积极性。如“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日常生活中铁、铜生锈的难易程度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能否根据金属与酸反应及反应的快慢来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猜想实验结果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设计实验步骤:1.取质量形状大小相同的四种金属镁、锌、铁、铜于试管中;2.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的稀盐酸;3.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快慢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积极猜想、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和空间。
(二)坚持问题导向,创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是教学的最重要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平台。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能够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与此同时,老师应认真挖掘教材,寻找实验中体现证据推理方面的素材;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大大激发起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探究实验中最重要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应根据不同的课题与内容而选择题材,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视频、音乐、讲故事或是我们周围熟悉的物质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作为教师也要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在思维中发现问题→做出猜想→进行实验→交流与表达→证明猜想。例如在上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时,可以先打开一瓶“七喜”饮料瓶盖展开教学活动,且让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接着,围绕以“为什么把通入二氧化碳的饮料叫碳酸饮料?”为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碳除了溶于水,与水之间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根据所要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小组讨论得出:运用对比实验验证,先制作四朵浸过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备用,让学生向其中一朵喷稀醋酸紫花变红,另一朵喷水无变化,再向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放入干燥的紫花,紫花不变色;最后把紫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紫花变红。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动手操作实验,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学生经历了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是化学课教学的宗旨,也是新课标下化学学科的一大特色,是学生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发现、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归纳和总结等科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发挥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的学习态度,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践行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李素军.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学周刊,2016(26):173-174
[3]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