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模式在高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02刘永华阎雄飞贺英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

刘永华 阎雄飞 贺英

摘要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分课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对分课堂”模式应用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实践中,发现该模式下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对于本课程知识掌握优于其他教学模式。

关键词 对分课堂;园林植物病虫害;教学

中图分类号:S436.8;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4-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4.068

園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园林植物病虫害概念、种类、诊断、防治原理与方法等[1]。课程本身内容繁多复杂,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较吃力,许多课堂内容无法理解,课堂效果极差,甚至出现课堂睡觉、玩游戏等现象,厌学情绪严重,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一种新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逐渐在全国各大院校部分课程开始引入并实施,通过一段时间实践后,学生教师普遍反映该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促进作用。“对分课堂”模式最初是复旦大学张学新[2]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在保留传统课堂优势基础上,有机结合讨论室课堂优点,将课堂一分为二,一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讲授,一部分时间由学生主导进行讨论,教学过程划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步骤[3]。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新途径和新典范。课程组在调研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后,认为“对分课堂”具有很强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故选择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理论课中进行该模式实践,希望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做一些有益尝试,也为园林专业其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1 “对分课堂”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中实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总共教学周为16周,每周2学时,每次课2节课,每节50 min,总人数36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在理论课中进行实践。

1.1 课堂讲授过程

教师课前备课需细致准备,将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课程要求写成文档,通过QQ群发给每位学生,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提前预习,做到课前心里有数,了解每一个教学环节。第一次课首先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及具体内涵和要求,让学生了解该模式具体实施方法,然后讲解课程绪论,整体上介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内容、性质、任务、特点、重要性及发展趋势,重点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与林木、作物病虫害防治区别进行讲解,并介绍国内外对于病虫害控制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最后提出课后思考题并布置作业。课后学生抽时间对本次内容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媒介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课后思考题和作业,并就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预备讨论。第二次课首先由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观察监督,然后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班讨论,讨论完后开始讲授新课程,布置思考题和作业。第三次课接着讨论第二次课内容,以后课程以此类推。

1.2 教师讲授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虽仍是传统讲授方法,但也有较大变化。由于授课时间减少,教师须对课程重点内容和知识点有全面了解,讲授时突出重点内容,同时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尽量多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举例演示,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听课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反过来加深对课程内容掌握。

1.3 分组讨论模式

本课程学生总共36人,共分9组,每组4人,原则上每组要有1名学习能力较强同学,做带头作用,每次讨论组长轮流担任,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发言和向教师汇报,讨论内容主要根据已学课程难以理解部分,或课外资料中有趣或有意义问题开展,每次讨论每人必须发言,组内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马上可以向其他组进行请教,最后统一汇总到教师,然后进行全班讨论,教师总体上控制讨论形式、时间和内容,尽量避免一些无意义讨论。

2 “对分课堂”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中实施效果

2.1 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性大大提高

“对分课堂”刚开始实施时,部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养成了懒惰思维,对新模式持观望态度,参与课程讨论不太积极,发现这种情况后,教师对这些学生重点督促,促使其参与讨论,一段时间后,学生慢慢适应讨论环节,几乎不需要教师督促就能主动积极参与讨论,且有时异常激烈。例如,有小组提出昆虫是否是地球上最具统治力的物种?一个小组回答:昆虫体型较小,生存空间有限,相对于地球生物圈来说微乎其微,马上有小组反驳:昆虫虽然体型微小,但种类众多,占动物界种数的80%,数量庞大,在火山口、两极地区、地下几千米油井等严酷环境都有昆虫存在,理所当然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物种。此时,教师参与进来进行总结,昆虫在地球生物多样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昆虫人类也无法生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甚至脑洞大开,既轻松掌握课本一些知识点,同时也挖掘出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结合点,会觉得课堂变得有趣不再枯燥,参与讨论积极性普遍提高。

2.2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大大增强

传统授课模式中,学生几乎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完成知识接收和课后作业。在“对分课堂”中,学生须认真阅读教材,然后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扩充知识面,提出有质量问题,在提出问题过程中,对于课程内容思考必定会深入,有些同学为提出问题,往往要查阅大量资料,这样反过来又促进了对课程内容思考。例如,学生在学习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后,提出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到底哪个好?绿色防控是否包括化学防治?如果生物防治成本过大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现实意义,学生如果没有对课程内容有相当了解,没有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是根本提不出来,这也说明学生深入思考了相关问题,对于相关知识点掌握已比较透彻,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以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普遍有明显提高。

2.3 教学效果反馈

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为及时得到教学效果反馈,设计了调查问卷,所有问题满分为10分,利用平均分进行评价。在对分课堂是否活跃课堂氛围方面,学生评价平均分为9.85分,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分课堂模式下课堂氛围良好,杜绝了瞌睡走神等问题;在是否提升了学习兴趣方面,学生评价达到9.83分;在是否促进了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学生评价分为9.58分,92%的学生认为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更强;在是否增加学生负担方面,学生评价分为6.65分,相对较低,这与课后查找资料和思考问题时间增加有关,部分学生认为对分课堂增加学习负担,如何在不增加负担情况下开展课后作业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是否提升学习效果方面,学生平均分达到9.68,证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模式学习效果确实较好,有88.5%的学生打了满分。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分课堂模式提高学习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3 “对分课堂”模式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对分课堂”模式尽管得到大部分学生好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课时本来较少,对分课堂使得理论课时实际上减半,如何完成教学计划成为考验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分组讨论容易跑题,经常纠结在一些无意义问题上,或者部分学生表达叙述能力较差,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讨论,导致时间浪费,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教师讲课内容过于集中,可能导致一些知识点被学生忽略,长时间积累下来可能导致课程内容前后衔接出现问题。

总之,“对分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较适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学生对于该模式评价较高,完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目的。对于存在的问题,应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修正、努力完善,以使该模式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子琦,曹华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3] 安桂花,张学新,师玉生.对分课堂在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19,35(5):107—112.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