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2020-11-02房扬国
房扬国
摘要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38年来,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但保护区建设中也存在管理体制不顺、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方面问题。
关键词 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4-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4.063
位于安徽省金寨县的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当时是省级保护区,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总面积28 913.7 hm2,属于森林生态型保护区,保护对象是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立近40年来,保护对象的生境得到很好恢复,生物多样性得以保存和持续,保护成效显著。以下阐述天马保护区建设取得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 保护区建设取得的成就
1.1 保护对象得到很好保护
天马保护区保护对象是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境内有维管束植物1 88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缕梅,有香果树等二级保护植物14种,列入国家15大重点保护植物24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原麝、有大鲵、勺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这些珍稀野生动植物在保护区成立前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或捕杀,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栖息地范围逐步缩减,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保护区成立后,尤其是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以来,上述珍贵动植物生存或栖息环境得到逐年改善,生物种群得到及时恢复和繁衍,几年来,架设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拍摄到安徽麝、白冠长尾雉、黄麂、勺鸡、中华秋沙鸭等12种珍贵野生动物,且频率逐年增大,银缕梅、香果树、大别山五针松等珍贵植物分布范围也在扩大。另据居住在保护区周边群众观察反映,日常生产生活中看到野生动物频次在不断增加,这些现象都说明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生境得到改善,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1]。
1.2 生态功能得到很好发挥
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38年(1982年建立省级保护区)建设,境内森林植被茂密,野生动物时常可见,被人们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淮河两大支流—淠河、史河源头均在天马保护区内,两大水系控制性水源—响洪甸、梅山水库总库容达50亿m3,是著名淠史杭水利枢纽主要水源,灌溉农田面积近900万亩,是淮河水系控制性区域,同时还为省会合肥、淮河沿岸主要城市蚌埠和淮南提供大量优质饮用水,两大水库还兼有蓄洪、发电功能,由此可见,天马保护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功能十分明显,社会经济价值特别显著。
1.3 保护区带动了金寨全域旅游发展
天马保护区境内天堂寨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集国家级保护区、5A 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主园区、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已成为华东地区旅游业知名品牌,据统计:2019年共接待旅游人数达208.7万人次,年旅游等综合收入11.5亿元,旅游业实现就业1 036人,周边有500多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同时,带动周边地区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等熟读业发展。保护区内马宗岭景区为3A级,2019年接待游客37.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通过天堂寨风景区辐射带动作用,金寨县内红石谷风景区、燕子河大峡谷风景区、金刚台风景区、梅山湖风景区、天堂湖风景区等一批森林旅游景区正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期,2019年全县森林旅游共接待501万人次,森林旅游总收入26.8亿元。在可预见的将来,以保护区内天堂寨风景区为龙头的森林旅游业对金寨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1.4 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区成立以来,通过大量宣传教育和规范执法,使广大游客和全县干群生態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法律法规意识不断增强,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盗(滥)采(挖)盗猎(捕)等不法现象逐年下降,保护区内发生的破坏野生动植物案件由1998年之前每年500起以上减少到2019年的8起,广大民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增强。
1.5 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多年来,保护区持续开展交通、通讯、防火设施、巡护步道、隔离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各保护站、行政村、作业区(林场)均修通了柏油或水泥路,保护区内道路里程162 km,巡护步道295 km,防火隔离带201 km,防火瞭望塔4座,固定样地91个,界桩545个,管护和监测设施得到改善,整个保护区内移动、电信、联通信号基本全覆盖。
2 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区设置范围过大,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
天马保护区将天堂寨全镇和花石乡千坪村共8个行政村,农户4 565户,人口18 394人全部划入保护区,境内林农人均耕地面积仅0.6亩,人均山场面积20多亩,山场及其资源是农民主要生活来源。保护区成立后,将林农山场都划入保护区,森林资源采伐利用受到严格限制甚至是禁止,这就对广大林农生产生活形成了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林农收入。这种因生产受阻而减少的收入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对保护区内林农是不公平的,林农对此很有怨言。
2.2 保护区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编制不落实
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一个镇和三个国有林场组成,本应属于财政供给事业单位,成立时核定编制76人,但至今没有落实人员编制,保护区人事分属于天堂寨镇政府、两个国有林场及林业局内设机构管理,且工资待遇存在较大差异,保护区管理局无法真正行使人事工资管理,这种不规范管理体制对保护区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3 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工作难以开展
保护区已有20多年未引进技术人才了,职工中50周岁以上的占85%以上,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专业性较强岗位严重缺人,技术性工作无法开展,因此,招聘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专业技术人才显得刻不容缓。同时还要加大对职工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他们专业技术能力,以便适应保护区岗位要求,为保护区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2.4 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保护区建设需要
保护区所在的金寨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大别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地方经济力量薄弱,对保护区投入基本为零,国家和省级政府投入是保护区主要资金来源。因此,中央和省级政府只有持续加大对天马保护区资金投入,才能解决保护区建设资金问题。此外,保护区至今没有建鸟类环志站、人工洞穴、检疫站、气象观测站、土壤、水文水质、关键物种、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等保护区必备机构和设施,这与保护区对基础设施要求相差甚远。
2.5 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得不到补偿
自天马保护区成立以来,野生动物数量不断上升,野生动物(主要是野猪、黄羊等)危害林农庄稼常年发生,特别是野猪对天麻等经济作物危害十分严重,一些林农投资成千上万种植的天麻,成熟后很可能被野猪损毁一空,分文无收。经调查了解到,这种危害呈逐年增加趋势,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超过60%的农户不同程度受损,林农因此受到的损失又得不到相应补偿,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重视,增加对林农的补助。
参考文献
[1] 金寨县统计局.金寨县2019年林业统计年报报[R].六安:金寨县统计局,2019.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