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强化气象部门监管职责的落实
2020-11-02王强
王强
摘要 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规范市场执法行为,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国务院、各省级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时推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的工作机制,即“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模式。以张家口市气象系统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模式为例,分析了气象系统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关键词 气象;监管职责;“双随机、一公开”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4-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4.055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举措,对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解决当前一些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以张家口市情况为例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强化气象部门监管职责。
1 张家口市气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现状
1.1 張家口市气象系统工作开展现状
1.1.1 执法检查人员基本情况 张家口市现有54名执法人员,市级执法人员达到17名,县局平均一个单位有2~3名执法人员,部分单位无执法人员。其中,专职执法人员两名(均为市级执法人员),其余均为兼职人员。
据统计,执法人员中专业知识面较广,涉及气象、计财、计算机、中文等多个领域。其中法律专业占比0%,非法律专业占比100%。在学历结构方面,截至目前,张家口市执法人员中78%已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偏大的多为后续学历,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5%。在年龄构成上,30岁以下占比2%,30~40岁占比45%,41~50岁占比15%,51岁以上占比38%(图1)。
1.1.2 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建立情况 名录库主要由气象监管的市场主体构成,涉及不同行业领域、不同类别,满足不同执法需求,并根据企业单位的生存状态做到及时更新。以全市气象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检查时从名录库中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做到随机抽查、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
截至目前,名录库共收录655家监管对象,其中市本级65家,名录信息包括市场主体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和电话等内容。
据统计,全市监管对象涉及比较广泛,其中加油站564家,加气站54家,电力3家,热力2家,危化品12家,煤矿1家,民爆19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市辖区内占比10%,县区分布占比90%(图2)。
1.1.3 抽查事项清单制定情况 张家口市“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制定主要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权力清单,15项抽查事项全部被市政府列入“张家口市本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市场监管执法类)”,并及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
1.1.4 检查人员权力约束机制情况 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实施细则,列出检查细则,明确检查人员的职责与义务,使监督检查权责进一步清晰,权力制约进一步强化。
2 张家口市气象部门监管工作情况
“双随机、一公开”开展之前,全市检查方式方法较为随性,以“市局为主、县局配合”的原则开展工作,县级执法人员主要是配合市级统一开展执法检查。从调研统计表看出,自“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从2017年全面开展以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县数逐年增加,全年“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巡查单位数逐年增加,跨部门联合检查次数逐年增加,每年联动部门越来越广,从最早单一的和安监局、公安局联动到现在和商务局、文广新局、粮食局等近十多个部门联动(表1)。
调研发现,基层气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的开展对于强化气象部门社会监管主要表现在:(1)有效管控了执法随意性空间,使执法人员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随意性增减检查频次,选择检查对象,更不能想怎么查就怎么查;(2)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搭建起统一的执法平台,整合执法资源,可以“一碗水端平”,检查人员都是系统随机产生,使社会单位不敢有侥幸心理;(3)“双随机”抽查机制极大压缩了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双向寻租空间,降低了“监管俘获”发生概率;(4)有效解决了气象部门执法力量有限问题,借助全市甚至省级气象部门执法人员的力量支撑、技术支撑来完成监管执法;(5)通过近几年“双随机、一公开”的开展,社会对气象部门的认可度也在逐渐增加。
2.1 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全领域执法的要求
基层执法力量有限,难以完成大批量不定向的抽查任务。执法队伍中,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严重缺乏法律型人才,尤其在县局,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的执法人员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导致执法队伍执法理论水平和实际执法能力均难以满足市场监管的需要。
2.2 难以明确监管人员如何才算监管到位
根据“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执法人员只能对随机抽取到的单位开展检查。同时,须根据法律法规制定抽查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示,不得擅自增加检查项目,监管人员实施检查不得超出抽查事项清单范围。如此,难以明确监管人员如何监管才算履职到位。
2.3 行政执法成本上升
“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通过执法人员和被检查对象的随机组合,实现了抽查异地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寻租行为的发生,但由于个别地区地域跨度较大,被监管单位分布较分散,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查找企业地址,或需由当地监管人员引领,耗费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上升,降低了工作效率。
2.4 部分监管对象不易被抽查
监管对象名录库加油站、加气站和易燃易爆占比较大,导致其他类别监管对象被抽到的概率小很多,而且实际抽查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2.5 部分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
执法人员每年对社会单位进行定期的抽查检查,时间一久,执法人员检查执法时会出现随意确定检查对象、反复检查同一个对象的问题。也有可能存在因为对有些单位监管时间较长,情况比较熟悉,容易产生思想上的麻痹而放松了监管要求,形成“老好人”监管现象,此外,部分执法人员有意会规避偏远地区的抽查。
3 思考与建议
“双随机、一公开”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地运用“双随机、一公开”强化气象部门监管职责弱势,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多措并施,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执法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涉外性、政策性和导向性很强的工作,执法单位掌握一定的执法权力。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因此,持续进行教育培训是执法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梳理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形成涵盖抽查工作步骤、程序、后续处理等方面的业务指引,不定期举办学习培训及研讨活动,深化执法人员对新业务知识的理解吸收,推动思维不断转变,着力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同时,优化监管人员配置,打通基层队伍老化、人员短缺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症结。根据每名执法人员的业务特长,为执法人员贴上不同的“业务标签”,开展抽查行动时根据不同的检查需要随机抽取不同类型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检查的精度和准确度[2-3]。
(2)积极探索气象系统内部同级联查、跨级联查,以及跨部门联合抽查的监管方式。实现“双随机”综合监管,减少执法成本,解决部门力量不足,人员缺少,力度不强的问题,同时针对检测机构市场乱象,联合上级部门抽查,弥补监管漏洞。
(3)随机不随性,“一把尺子”执法。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开展,及时更新检查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名录库,并按照不同分类标注,实现数据化管理。结合实际制定随机抽查细则,合理设定抽查比例和频次,确保抽查精准度、覆盖面和工作力度。对风险性较大的重点单位每年实现一次检查覆盖;对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增加执法检查频次,督促整改治理。
(4)做好公开宣传工作。宣传即“双随机、一公开”的“一公开”,宣传工作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社会的评价认可。合理利用气象普法知识和“双随机”抽查机制的宣传,引导监管主体知晓、理解、接受新的监管方式。充分运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方式,促进随机抽查公开透明,强化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增加社会认可度。
(5)抽查事项清单制度制定要全面合理,要做到清单外无检查,清单外免责。国务院文件要求,所有监管事项均应实施随机抽查。据此,除依据投诉举报及突发事件检查外,其他检查事项均应纳入清单范围。同时,应明确执法部门不得再下达清单之外的检查任务,杜绝任性检查,切实做到一张表格管检查,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执法人员对清单之外的检查事项免责,对随机抽查范围之外的监管免责,明确监管责任的边界,消除基层对“监管无限责任”的顾虑。
参考文献
[1] 李林.基層“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难点及对策[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19(7): 66-68.
[2] 叶永和.准确把握“双随机、一公开”内涵[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9(8):66-67.
[3] 高亚光.“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20(6):68-71.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