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

2020-11-02梁鹏鹏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资源保护管理措施

梁鹏鹏

摘要 198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建立小五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林业局负责小五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几十年来在资源保护、规划管理、科研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优质成绩,主要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保护管理策略。

关键词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4-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4.041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优质生态条件使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是京津冀地区最优质生态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是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因此,河南省林业局一直将森林防火预防工作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并取得一定成就。

1 资源保护现状

1.1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小五台山处于太行山、恒山和燕山三条山脉交界处,位于河北省西北方蔚县和逐鹿县直内,东与北京市门头沟、保定市涞水县相接,地理坐标为4°47′~115°30′E,39°50′~40°07′N,整个保护区从西至东全长约60 km,从南至北全长约25千米,占地总面积约为21 833 km2。山脉为从东北方向西南方走势,地质构造为大量沉积岩,同时也存在一定浆岩和变质岩。小五台山山脉为大背斜结构的垂直断裂发育岩层,因此部分山石会裸露在山脉之外,使得五台山的地形较为复杂,海拔变化幅度较大[1]。

1.2 森林防火现状

火灾是森林中最可怕的灾害,在所有森林生态系统中,防火是自然管理最重要工作,为了避免森林受到火灾影响,保护区管理人员应该提前加以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在加强管理团队建设之外,同时,坚决禁止非法进山、在自然保护区内狩猎、采摘、放牧,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携带有毒物品与明火,并加强巡逻管控工作,有效避免自然保护区内火灾风险。与此同时,管理局加大监督保护力度,管理人员认真投入防火工作中,对可能产生火灾的外来因素进行严格把控,减少森林出现火灾隐患的概率。在全体工作人员努力下,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先后获得河北省森林防火十佳单位,全省林业教科书先进单位等荣誉。

1.3 林地管理现状

林地管理也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保护工作,在开展林地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局将守土有责这一使命牢记在心,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基层人员切实做好勘界和林地归属权处理工作,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个问题。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对有偿林地占用和非法占用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并对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问题进行分析预防,有效提升林地管理质量。

1.4 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在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过程中,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坚持以预防为主,管理层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病虫防治知识学习,不断学习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手法,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取得良好工作效果。同时,制定《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管理制度》,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人员工作任务进行规范,确保工作人员能在工作过程中严于律己,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工作人员对有害生物进行预测后,会将相关资料上报至森林防护站,由森林防护站对资料进行分析并上报至省森林防护站,对有害生物进行监测防控。近年来,尚未在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林业害虫。

2 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防火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防火基础设施多是在多年前所建造的设施,相对较为落后,尤其是重要地段防火设施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现代防火需求。园区内专业防火护林人员较少,且年龄较大,专业素养普遍不高。随着旅游业发展,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非法入山人员逐渐增多,入山人员自由活动可能会造成火灾隐患,如吸烟、烧烤等,给保护区留下较大安全隐患,而一旦出现森林失火,则可能会给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带来极大经济损失。

2.2 物种保护问题

旅游业发展使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也不断被开发,出现了大量旅游開发项目、房产开发项目等,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人流量增多,使得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保护遭受人为威胁,现状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可谓是南辕北辙。

2.3 林地安全问题

旅游业发展带动许多生态自然保护区经济发展,人们不断在自然保护区内划分人为活动地区,保护地林区逐渐受到侵占,在缺乏有力自然保护区执法团队的条件下,林地安全保护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3 资源保护优化策略

3.1 创新资源保护方法手段,提升资源保护效果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应加大管理力度,严格禁止非法入山,禁止在山内狩猎、采摘、放牧,禁止在山内携带有毒物品和火种,通过有效预防措施为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提供基本安全保障。此外,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极大,如果通过人力监管,则必然需聘请大量工作人员且支付高额工资。因此,保护区管理人员可积极引入高科技设备,如无人机、电子监控等,通过高科技设备,提高安全保护效率。管理人员还应重视保护区内防火设施建设与维护,积极引入新型防火设备,并由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保养,通过有效预防措施来为保护区提供安全保障。此外,管理人员还应按照初衷建立真正的自然保护区,通过法律保障来确保自然保护区能够取得优质资源保护效果。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也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开展保护区工作任务,落实严格执法、科学保护工作方针,使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能够向依法管理方向发展。

以优化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防火设施体系为例,上文已提到,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防火设施体系构建较为薄弱,给小五台山防火工作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因此,小五台山管理人员可以在林路、隔离带、防火路段等区域安装先进防火设备,为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利用防火设备,管理人员可以每年举办一次新型科技学习大会,要求保护区内所有基层工作人员到场,对工作人员进行防火技术和最新理念培训。为确保防火设备能够稳定的发挥,工作管理人员应要求基层工作人员每月对所有防护设备进行一次检查更新,确保防火设备能正常使用,管理人员还须安排工作人员每六个月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保养,通过不断检查与维护延长防火设备有效使用寿命。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在保护区内安装系统电子监控设备,尽量做到无死角保护。在进入保护区道路或门口处悬挂“严禁使用明火”标志,并在入口处要求所有旅游人员缴纳打火机等火具。

猜你喜欢

资源保护管理措施
金头闭壳龟生物学及资源保护研究现状与展望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