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2020-11-02余舒含张新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趋势分析

余舒含 张新军

摘要 对比分析1956—2017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7个气象站气温变化趋势和降水量变化,着重对比降水区域分布和降水量年份变化,最终得出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趋势结论。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P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4-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4.021

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雅鲁藏布江流域地理位置在27°9′~31°9′N,81°9′~97°1′E,流域面积24.048万km2。流域海拔高度绝大部分为3 000 m以上,流域从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到源头杰马央宗冰川,由湿润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等组成(图1)。流域水文与气象站点主要位于流域中、下游。流域站点跨湿润与半干旱半湿润两个区。流域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湿润地区年降水量最大可达4 000 mm以上,而干旱地区最小仅十几毫米。

雅鲁藏布江拥有惊人的水能资源,其常年平均年径流量几乎达到1 660亿m3,位于中国各大河流径流量排名前三,是重要江河水资源。其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以及喜马拉雅山北麓杰玛央宗冰川,途径2 057 km最终汇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年降水量基本维持在600~800 mm。在青藏高原地区,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域是降水量最为集中地区。

据统计,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6 mm,且60%—90%降水量集中于6—9月。巨大高程差异以及水汽通道分布造就了区域内多样气候分布,包括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3种气候类型。上下游气候条件差异显著,源区海拔高、气温低,植被稀疏,沿流域走向降水量增多、植被覆盖状况逐渐改善。下游大拐弯地区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也是世界上山地生态类型、植被类型、生物群落最为丰富的峡谷谷底。该大峡谷所在地为全球热带雨林分布中纬度最高区域,其中原始森林面积达 264.4万hm2。雅鲁藏布江流域最高海拔7 261 m,最低海拔145 m,期间集水面积超过10 000 km2的直流达到5条。

2 研究方法

气候倾向率:流域气象要素的气候倾向率一般采用一次线性方程表示。Y= A+Bt方程式中:Y为气象要素;A为常数项;t为时间;B为线性趋势项;Bx10为气象要素每10年的气候倾向率。利用收集到的流域及周边12个气象台站气象数据开展气候倾向率研究。另通过F检验分别对回归方程中线性趋势项B进行a=0.01和0.0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

2 雅江流域降水空间分布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大致趋势由西至东逐步增加,南北方向降水量变化不明显。雅鲁藏布江西部源头地区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至中部日喀则、拉萨地区降水增加至400 mm左右,而林芝以东以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则普遍维持在700 mm以上,是流域内降水最丰沛地区。由于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而该暖湿气流受到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及岗日嘎布阻碍,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最大水汽通道,沿着干流河谷上溯运动形成降水,故流域内年降水量出现上述空间分布状况。

2.1 雅江流域上游降水变化

雅江流域上游附近定日和聂拉木近几十年降水变化无明显趋势,定日和拉孜站2000年来降水呈减少趋势。

从1959—2017年定日年降水分布图可以看出,虽整体趋势波动较大,且几乎每隔20—25年间便会产生一次降水量较低情况,中间呈现出上下跳动浮动状态。从1966—2017年聂拉尔年降水量情况看,其在1966—1980年间年降水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在1980—1990年间却猛然增高,却在后续5年回归较低水平,1996年以后始终处于在400~800 mm之间浮动的状态。从1977—2017年拉孜年降水量趋势来看,其在1997—2002年间达到顶峰,其中1982年、2007—2012年间、2012—2017年间产生低谷,其他时期降水量基本维持在200~400 mm之间浮动[1]。

2.2 雅江流域中游降水变化

从1956—2017年的日喀则年降水量分布看,其在1961年达到接近800 mm年降水量顶峰后,其他年份年降水量基本维持在200~500 mm之间。从1973—2017年间的江孜来看,其分别在1980—1985年之间、2005年以及2010年達到低谷,年降水量仅在100~150 mm之间,顶峰时期在1975—1980年间则达到450 mm的年降水量,其他年份年降水量基本维持在200~350 mm之间浮动。

从1998—2017年的南木林年降水量分布看,其分别在1998—2001年之间、2001—2005年之间、2005—2009年之间分别达到了接近或超过700 mm的年降水量顶峰,除在2013—2017年之间达到最低点外,其他时期年降水量基本维持在350~600 mm之间。从1973—2017年拉萨年降水量分布来看,除在1980年、2015年的年降水量超过600 mm外,其他时期年降水量基本维持在300~500 mm之间浮动。

从1956—2017年的泽当年降水量分布看,其最高年降水量超过600 mm,而最低年降水量在200 mm左右,大部分时期年降水量都在300~500 mm之间浮动。帕里年降水量近年来一直呈现逐年走高趋势,峰值年降水量可达600~700 mm,从1956年的200~350 mm逐步发展到后期的350 mm以上年降水量水平。

流域内中游拉萨站1973—2017年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加(p<0.05)。流域内其他各站长时间范围降水变化不明显,但2000年后降雨有下降趋势。流域附近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帕里站近几十年降水量显著增加,但2000年后降水量增速也有减缓趋势。

2.3 雅江流域下游降水变化

林芝和察隅站长时间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察隅近年降水波动幅度增大。而米林和八宿在1998年有气象数据以来,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八宿下降趋势达显著水平(p<0.05)。

米林年降水量在2005—2009年间、2009—2013年间出现低谷,其他时期大部分维持在600~800 mm之间。而林芝年降水量分布除在1985—1990年间、1995—2000年间以及2015—2017年间达到顶峰值,也就是近1 000 mm的年降水量外,其他时间基本维持在450~850 mm的年降水量之间。

八宿年降水量除在2001—2005年、2009年出现低谷,降水量在200 mm以下,峰值最高时降水量逼近400 mm,其他时期基本维持在200~350 mm之间浮动。1969—2017年的察隅年降水量峰值时期能够达到1 200 mm的年降水量水平,低谷时期却只有400 mm左右的年降水量,大部分时间维持在500~800 mm之间的年降水量水平。

3 水文气象因素分析

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控制阿里和那曲部分地区西风带活动增强,带来较多降水。而盛行于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印度季风活动减弱,区域降水减少。在雅江周边西风带区域的改则、申扎、那曲、降雨量增加。

2000年以后印度季风活动减弱,拉萨站、日喀则、泽当降水量减少。雅江流域中游近几十年来气温持续升高,而2000年后该区域年降水逐年减少,当地生态系统和农牧民生计面临严峻挑战。

4 结语

过去50年间,由于受到全球变暖气候影响,雅鲁藏布江流域印度季风活动减弱等因素,该流域气温持续上升;而流域内降水变化显著,集水面积较大,水面蒸发等因素反作用到气温变化。目前几个趋势表现为:雅江流域夜间气温明显增高;冬季和春季变暖趋势明显;中游地区较下游地区气温变暖更为明显。另外,其他方面如大气环流异常、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等是否影响到雅江流域气温变化趋势,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敏红.近3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趋势分析
趋势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互联网创业新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数据的集中趋势》测试题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