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品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十讲》
2020-11-02胡春莲
书 名:新时代高校思政十讲
作 者:成国一 著
ISBN:9787520143981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01
定 价:¥58.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效应。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并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因其开放性、国际化趋势等特征,对思政教育提出了巨大考验。在高校中,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一特性决定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各不相同。其中,随着近年来食品行业对人才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等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食品专业应当通过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以提升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成国一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校思政十讲》一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答疑解惑、守正创新、精准传播,用实际行动落实和践行高校党政领导上讲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高校食品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研究可提供有力指导。
从具体内容而言,《新时代高校思政十讲》一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教学,分别介绍了时政解说(网络时代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公共选修课程讲义)、经典导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列经典导读与科学思维培养”公共选修课程讲义)以及思想引领(理想信念与使命重托——“青年与选择”公共选修课程讲义)等相关内容;第二部分是沙龙活动,介绍了读书方法(以阅读《把信送给加西亚》为例谈读书的方法和技巧——“一月一书、一期一会”读书交流活动讲义)相关内容;第三部分是党性教育,分别介绍了党章学习(学党章知党情 端正入党动机 点燃人生梦想——学生业余党校培训班党课讲义)、誓词学习(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做合格共产党员——新党员入党宣誓党课讲义)等相关内容;第四部分是党务培训,分别介绍了党建理论(增强“四个意识”把握党建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学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课程讲义)、工运使命(牢记“八个坚持”担当服务工运事业时代使命——学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课程讲义)、教育规律(实施“对标争先”履行高校党建工作职责任务——学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课程讲义)、党规党纪(夯实“两个责任”筑牢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笼子——学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课程讲义)等相关内容。该书立足高校实际,从不同维度探讨了新时代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旨趣和实践路径。就形式而言,《新时代高校思政十讲》一书通过讲稿形式,娓娓道来中体现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可读性很强。
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政十讲》一书而言,思政教育亦可称之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政治性指的是高校教学工作者以科学的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食品专业学生思想状况及特征发生了极大转变。首先,政治思想复杂,主流价值观意识不足。正如《新时代高校思政十讲》中网络时代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公共选修课程讲义所提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可通过网络途径便捷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与此同时,其也极易受到外来意识形态的侵蚀,所以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呈现出由整齐单一向复杂多样、由理想单纯向现实成熟的发展趋势。高校食品专业学生因专业特殊性,其政治思想相对更为复杂。在食品专业学习中,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该项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学生的政治行为趋于务实冷静,进而导致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意识不足。其次,个人主义意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薄弱。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食品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外来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价值追求趋于多层次性,其中一个显著表现即为个人主义意识增强。另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激烈的竞争使得实现自我价值在社会主流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价值标准的取舍也以对自身有利为重要前提,进一步催生了学生的个人功利主义观念,致使集体主义观念越来越薄弱。再次,创新能力强,思想前卫但理解不够深刻。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接收到海量信息,因此形成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较为前卫的思想,然而,其对所接收的信息则缺乏深入研究,大多通过互联网获取较为浅薄的信息,又因为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使得其在接收信息时缺乏必要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近年来,高校食品专业通过不断努力,使学生思政教育收获了一定成效,然而其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现阶段,高校食品专业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紧密联系。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一直存在学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紧密联系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食品专业课程设计重专业技术教学轻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是食品专业教师认为高校已针对学生设立有专门的思政课程,自己仅需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即可,进而缺乏对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有效重视。二是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现阶段,高校食品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思政教育内容较为乏味,只是对早期案例、人物事例的沿用,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形势或与当代大学生距离较远难以赢得学生群体的共鸣,进而不断削弱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思政教育也主要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机械灌输,教师主观讲授、学生被动接收,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三是碎片化学习对思政教育带来极大冲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媒体的推广使得社会大众的阅读、学习习惯发生了极大转变,诸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兴起,让人们乐于以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学习短小精干的知识内容。除此之外,互联网上充斥着多样复杂的信息,大学生因缺乏对信息是非的辨别能力,使其思维方式、评判标准受到极大冲击,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
基于新时代高校食品专业学生思想状况和特征以及现阶段高校食品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在开展食品专业学生思政教育中应注重提升食品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及能力,推进思政教育与食品专业认知教育的有机融合,推进思政教育与食品专业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提高高校食品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提升食品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及能力。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对于食品专业教师而言,应不断革新思政教育理念,强调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及价值观念,推进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有效发挥食品专业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基于此,食品专业教师应依托参加课程思政教育相关活动、培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及开发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食品专业特征,通过专业课程目标建立、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载体引入等途径提升食品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对于食品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目标的建立,食品专业教师应当基于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原则,紧扣知识目标、行为目标、情感目标,建立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在教学方法上,食品专业教师应强调优化创新,注重提升课堂吸引力,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实际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第二,推进思政教育与食品专业认知教育的有机融合。对此,高校可邀请食品行业专业人士或地方成功的食品企业家结合食品行业背景、地方行业特色对食品专业进行介绍分享,提升学生对食品行业的有效认识。同时,在食品专业认知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入食品行业发展史及食品安全理念,带领学生对食品专业内涵展开深层次思考,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职业爱好,开展食品专业学生成长成才、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融合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食品专业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正确的价值观念。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等相关知识教育,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的紧迫感及使命感,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性认识,切实形成“食以安为先”的思想。第三,推进思政教育与食品专业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食品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通过专业实践不仅可帮助学生实现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还可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此,高校可有效利用地方资源,邀请地方名师、名家、名校友到校开展讲座,推进名人效应与食品专业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于此期间再融入思政教育,带领学生领略前辈在食品行业的奋斗史,激发学生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高校及食品专业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等,以竞赛形式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高校还应注重开拓第二课堂,比如通过校园美食节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为自身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将思政教育与食品专业实践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应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构建科学完备的育人方式,致力于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念,切实提升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新时代高校思政十讲》作为一本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书籍,其有着鲜明的层次性及丰富的内容,具备良好的理论实践价值,对高校食品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可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