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0-11-02冯志伟
冯志伟
骨质疏松是由各种因素造成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的破坏,引起骨脆性增加,进而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其中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在骨质疏松前提下,即使遭受微小创伤,亦能够产生椎体压缩性骨折,造成严重后果,对患者身心及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西医通常以口服补钙、手术等治疗手段,但疗效不够理想[1,2]。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属于“骨痹”“骨痿”范畴,是因骨失滋养,气血失凋,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研究表明,针灸对骨密度提升有良好促进作用,且能够缓解临床症状[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针刺联合西医治疗对其骨密度水平的影响。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59.39±7.78)岁;体质量53~87 kg,平均(69.34±7.69) kg;骨折原因:扭伤15例,跌倒13例,重物致伤7例,车祸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9.31±7.73)岁;体质量54~85 kg,平均(68.43±7.73) kg;骨折原因:扭伤17例,跌倒14例,重物致伤6例,车祸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1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骨质疏松症[4],且经X线片、CT结果显示损伤椎体呈楔形变;②家属及本人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压迫脊髓神经者;②精神疾病或表达障碍者;③合并椎间盘突出或其他等致腰背疼痛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鲑鱼降钙素喷鼻剂(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905)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初始剂量每日40 μg,若患者疼痛感严重,可加至每日80 μg,每日2次;同时进行葡萄糖酸钙片(江西新赣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1627)治疗:每次2片,每日3次。
1.3.2 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针刺:取穴:主穴为腰阳关、命门、大椎,配穴为足三里、关元、大杼、命门、脾俞、三阴交、肾俞等穴位,以补法针刺,得气后留针4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7 d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2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骨密度水平、疼痛程度、椎体复位率。①疗效判定:治愈:椎体基本恢复,且骨折愈合,腰背无疼痛症状;好转:骨折愈合但功能未完全恢复,腰背无疼痛症状;未愈:伤椎未改善。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②骨密度水平:治疗后第1、3、6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BMD检测,骨质疏松范围:正常:T值>-1,BMD>-1SD;骨量低下:-2.5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有效率(92.68%)较对照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骨密度水平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骨密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个月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对比 (例, 2.3 疼痛程度治疗前,2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例, 2.4 椎体复位率观察组治疗1、3、6个月椎体复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椎体复位率对比 (例,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以老年患者为主。多数患者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而骨吸收增加则是引起骨质疏松发生疼痛的原始因素,对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影响[5]。为了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方式逐渐运用于该病临床治疗中。 在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1、3个月骨密度水平优于对照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且治疗1、3、6个月椎体复位率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辅治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促进患者骨密度水平恢复,降低疼痛程度,促进椎体复位,进而使疗效更为显著。分析其原因在于,西药以葡萄糖酸钙、降钙素、钙剂等药物作为常用治疗方式,在改善疾病、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上发挥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尚不理想。中医学认为,肾主骨,肾精充沛能够加快骨代谢循环和促进骨生长,因此治疗时以益肾填精作为治疗关键。经络为人体各项功能的调控系统,参与气血运行、脏腑及体表各部位通道。若脏腑功能出现异常,对应经络也会随之出现问题,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6]。而针刺则是运用经络循行线路,对经络施以调理,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其在中医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刺激穴位达到经络疏通,为针灸治疗中主要治疗方式[7,8]。对主穴、配穴进行针刺,可有效对患者先天、后天补益,使患者能够具有先天及旺盛的脾胃,进而能够为骨质生成不断提供良好条件,对病情反复发作有积极预防作用。同时,针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骨吸收,达到减少骨破坏、促进骨密度水平提升的效果,对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减轻疼痛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另外,针刺治疗与其他药物联合能够发挥协同功效,促进药物疗效提升,延缓骨丢失,进一步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9,10]。因此,针刺用于该疾病治疗当中,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针刺运用于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能够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骨密度提升,疗效更为显著。2 结果
3 讨论